各地慈善動態 2023年第5期
各地慈善動態
2022年第5期
一、各地動態
陜西:發揮慈善作用助力"全民健康保"落地實施 1月3日,由陜西省醫療保障局、省財政廳、省稅務局、陜西銀保監局、省慈善協會支持推動的陜西“全民健康保”啟動儀式在陜西賓館舉行。 人保財險陜西分公司總經理桂文東致辭;省醫療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雷耀堂致辭;省慈善協會會長吳前進出席并講話。各市,縣醫療保障部門,市縣慈善協會通過視頻會議系統參加啟動儀式。省慈善協會常務副會長李榮杰和支持推動有關單位領導出席會議。 雷耀堂致辭說,為進一步建立健全我省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提升我省人民群眾的醫療保障待遇水平,省政府將建立陜西“全民健康保”納入了2022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任務》,將基本醫保之外的醫療費用納入“全民健康保”的保障范圍。陜西“全民健康保”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商保承辦,個人自愿,社會監督”的基本原則,由政府主導推出,保險公司市場化運作,面向我省全體基本醫療參保人員的普惠型商業醫療保險產品,是推進基本醫療保險與商業健康保險融合發展,有效銜接的一種新模式。公開遴選成立了由人保健康、中國人壽,人保財險為主承保單位,平安財險等12家保險公司為從承保公司的共保體,實行省級統籌、共保共賠,全省一體化推動、一體化經辦,有利于推進醫療保障公共服務均等化。 吳前進講話指出,“陜西全民健康保”與慈善組織的宗旨使命相向而行,助力這一項目實施是全省慈善組織和慈善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全省慈善組織將充分發揮慈善組織在踐行第三次分配,促進共同富裕中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開展社會募集,統籌調動慈善醫療救助力量,助力“陜西全民健康保”落地實施。 |
山東:織密兜牢民生保障底線 對困難群眾早發現、早救助、早幫扶,是織密兜牢民生保障底線的前提基礎。入冬以來,山東省不斷加大社會救助對象主動發現力度,一方面依托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通過與醫保、衛健等部門開展數據交叉比對,及時掌握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等困難群眾情況,另一方面發揮網格員、社會救助協理員等“探頭”作用,線上線下結合做好低收入群體常態化幫扶工作。今年元旦期間,全省做好社會救助擴圍增效工作,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救助范圍,新納入低保人員1781人,新納入特困人員375人。董佃超一家,便是由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發現,并形成重點人員名單下發當地走訪摸排出的。 為更好幫助孤困兒童解決實際困難,我省不斷深化對孤困兒童“全走訪、全核查、全建檔、全落實、全監測”,全省1825個鄉鎮(街道)全部設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配備兒童督導員1853名。今年元旦前后,全省不斷加強對孤困兒童的走訪摸排和關愛服務工作,并鼓勵慈善組織結合自身專長參與孤困兒童的關愛幫扶活動。 ,下一步將繼續加強孤困兒童兜底保障和關愛服務,推動縣級未保中心和城鎮(街道)未保工作站實體化規范化專業化建設,構建更加有力有效的縣域“六位一體”未成年人保護體系。 |
貴州:出臺社工人才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 貴州省民政廳牽頭與貴州省委組織部、貴州省委政法委、貴州省委編辦、貴州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17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貴州省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是進一步貫徹落實《貴州省“十四五”人才發展規劃》和《貴州省重點人才五年倍增行動計劃》,繼《貴州省社會工作者薪酬體系指導意見(試行)》后,出臺的又一重要政策文件。 《實施意見》提出加快建設貴州省社工人才發展陣地,做好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持續樹立“社工黔行”品牌形象;完善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機制,加快建立社工人才資源競爭優勢,增強相關部門對社工人才的自主培養能力,力爭在相關領域形成一批社工人才。 《實施意見》要求,貴州各地建立社工人才工作協調機制(或聯席會議制度),自覺接受當地黨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考核,定期督促社工人才工作落實情況,建立負面清單和通報考評制度,確保社工人才各項指標任務順利完成。 根據國家對社會工作發展要求和各領域對社會工作的多元需求,《實施意見》將社工人才培養和使用從傳統的以民政領域為主,擴大到公安、司法、教育、衛生健康、退役軍人、應急、信訪等多領域。按照貴州社工人才實際,《實施意見》將社工人才劃分為實務型社工人才、研究型社工人才、管理型社工人才三個類型。 |
北京:特困人員救助認定,由街道負責審核確認 為進一步簡化優化認定程序,縮短辦理時限,《北京市特困人員認定辦法》于日前印發。根據該辦法,本市將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審核確認權限下放至街道(鄉鎮),保障困難群眾能夠及時、便捷地獲得救助。 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相關部署,本市將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審核確認權限下放至街道(鄉鎮)。認定辦法明確,市民政局是本市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的主管部門,統籌指導本市特困人員認定工作。區民政局負責特困人員認定工作的規范管理和相關服務,監督指導街道(鄉鎮)開展特困人員認定工作。街道(鄉鎮)負責特困人員認定的受理、審核確認工作。社區(村)協助做好相關工作。 據了解,本次出臺的《特困人員認定辦法》相較原政策,適度拓寬了認定條件,增設了管理和監督章節,對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認定條件的規定更為具體。根據認定辦法,本市認定殘疾等級為一、二、三級的智力、精神殘疾人,殘疾等級為一、二級的視力、肢體殘疾人為無勞動能力。相較于民政部《特困人員認定辦法》,本市將殘疾等級為二級的視力殘疾人也納入無勞動能力認定范圍,認定條件相對寬松,體現了“應救盡救、應養盡養”的原則。 |
二、優秀項目
上海:天目西路街道"社區慈善周"活動豐富多彩 12月15日下午,2022 年天目西路街道“社區慈善周”閉幕式暨第六屆天目西路街道社區“公益體驗日”活動,在圣家悅商務咨詢(上海)有限公司向該街道慈善超市捐贈一批幫困物資活動中圓滿降下帷幕。活動向街道各居民區進行了全程在線直播。 今年該街道“社區慈善周”活動內容非常豐富。街道邀請了專業法律機構的律師,不但在線開設“公益法律知識小課堂”,為社區居民解讀勞動保護法規條例、職工依法維權要領等,而且在街道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中心,為在職居民提供勞資糾紛處理、依法維權的途徑等公益法律咨詢服務。 街道還邀請各領域的專業人士,通過“在線·云課堂”,向不同興趣愛好的居民,傳授了美食烹飪、清唱滬劇、插花技藝、“蘭梅竹”筆筒繪畫、書法練習、傳統手工編織、繪制山水風景裝飾畫、少兒魔方進階技巧、形體走秀等知識、技藝。 |
延安:"愛心超市"不打烊 積分換物助振興 茶坊村的“愛心超市”創辦以來,村里為村民們設立了積分賬號,村民在參與公共環境衛生清理、從事志愿服務、破除陳規陋習、遵守村規民約、踐行移風易俗舉措、參與技能學習培訓等活動時都可以獲得積分,并可憑積分到“愛心超市”兌換物品。 近年來,安塞區以“愛心超市”為基礎,建設了扶貧技能培訓基地,將扶貧與扶志、扶智和扶技相結合,發揮超市管理、經營、服務等優勢,開展脫貧技能培訓;建設扶貧產業孵化基地,發揮超市的商品供應、物流倉儲、品牌效應等營銷優勢,輻射帶動脫貧戶開辦經營小超市,形成了“以大帶小”的局面;各個扶貧“愛心超市”優先聘用貧困群眾,既解決了部分困難群眾的就業難題,又充分發揮了社會企業的扶貧作用,更推動了安塞區“社會大扶貧”格局形成。 |
三、鄭州新聞
蜜小鳳捐贈百萬設基金,牽手慈善為您加點蜜
2月1日,鄭州市慈善基金再添新活力,由鄭州蜜小鳳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在鄭州慈善總會設立的“蜜小鳳”慈善基金正式成立。 成立儀式上,鄭州慈善總會會長姚待獻為“蜜小鳳”慈善基金揭牌。該公司向鄭州慈善總會捐贈100萬元,并承諾每年向鄭州慈善總會捐贈100萬元,五年共計500萬元。這些善款主要用于助醫、助學、助殘,關愛退役軍人、生活困難群體,開展社區幫扶、抗震救災、突發事件、疫情防控等各類公益活動。鄭州慈善總會副會長王合生代表鄭州慈善總會接受捐贈。 “蜜小鳳慈善基金的設立,讓公益力量惠及更多領域,將溫暖帶給更多有需要的人,為我市慈善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鄭州慈善總會會長姚待獻高度贊揚了蜜小鳳公司的善舉,他認為,慈善公益事業是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崇高事業,對困難群體給予關懷和幫助,需要社會各界的參與和支持。希望該基金為鄭州市慈善事業的蓬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讓更多的人品嘗到這份“甜蜜”。 |
四、慈善詩詞
李潤昌 贊全民慈善 一(二等獎) 民超十億大家庭,病疫天災時有生。 弱勢人群得救助,愛心善舉應尊崇。 以人為本樹新風,慈善弘揚萬世功。 彰顯文明風尚好,迎來廣泛贊揚聲。 二 自古立德重善行,至今代代有傳承。 和諧社會促發展,華夏騰飛正復興。 三 懷仁積善是非明,光大美德重品行。 教化育人風氣正,安康孝悌享親情。
|
鄭州慈善編輯部 責任編輯 李琳 尤藝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