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 2023年第7期
各地慈善動態
2023年第 7期
一、各地動態
上海:閔行區著力提升社區老年助餐服務水平 前些日子,閔行區浦江鎮瑞和城大居新開張的“瑞和食光里”社區食堂,運用智能化助餐售賣系統,深化“助餐+”服務,做強“多元融合”服務陣地。 以社區食堂為公益基地、社區助餐點為公益幫扶點,由助老志愿者為用餐老年人進行一對一、一對多的智能手機應用培訓,幫助長者更快融入數字化、智能化生活。鼓勵社區食堂發揮善做老年餐的獨特優勢,給予老年人營養健康膳食指導,如古美路街道美樂匯社區食堂、虹橋鎮古北社區食堂定期開展養老顧問服務,邀請專業人員開辦養生膳食講座、膳食指導,結合中國傳統節日開展包湯圓、粽子等活動,有效利用社區食堂場所開展多元活動,增加老年人溝通交流的機會。 |
成都:少年志愿者服務平臺取得豐碩成果 為了促進廣大中小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提升和社會生活能力的培養,更好地將“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融入家長及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之中,成都市原動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于2015年設立了“成都少年志愿者”服務平臺。 成都少年志愿者服務平臺根據國家《關于支持和發展志愿服務組織的意見》、《志愿服務條例》、《關于規范志愿服務記錄證明工作的指導意見》的相關要求,對在平臺注冊登記的家長志愿者和少年志愿者進行志愿服務記錄并出具證明。 |
寧夏:精準施策強化就業幫扶 近日,從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獲悉,我區將就業幫扶工作作為穩就業的重中之重,扎實開展“10+N”公共就業服務,持續做好“1311”精準幫扶,不斷提高就業幫扶服務能力和水平,讓就業基礎更加穩固、就業成效更加持續。2022年,全區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6.15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16萬人。 針對文化程度較低、技能低的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我區加大政策扶持促就業,積極落實培訓補貼政策,通過開展創業培訓提升就業技能,因人施策提供個性化幫扶。對有創業意愿、創業項目但啟動資金不足的人員,持續加強各項創業政策扶持,提供創業擔保貸款,扶持創業帶動就業。 為加大就業幫扶力度,自治區人社廳全面開展直播帶崗、政企聯動等線上線下招聘活動,持續強化登記失業人員“1311”就業幫扶,實行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和一次性擴崗補助“免申即享”、社保費緩繳“即申即享”,全力以赴保市場主體穩就業,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
聊城:加強就業創業幫扶鞏固脫貧成果 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大張家鎮出臺一系列支持就業創業的舉措:一方面了解就業意向和職業技能培訓需求,精準提供崗位;另一方面堅持黨建引領促進人才振興,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農村電商直播基地等,定期開展志愿服務,培養符合發展需求的各領域人才。 為持續鞏固脫貧成果,聊城市鄉村振興局近年來通過多種舉措加強就業創業幫扶,幫助脫貧人口、農村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實現穩定就業。據統計,全市已實現3。5萬多人務工就業,其中公益崗安置3800多人,超額完成2022年目標任務,在山東省位居前列。 |
二、優秀項目
無錫:"3610行動"讓社會救助更具精度和溫度 1月11日,《關于開展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3610行動”的實施意見》于近日印發,根據該意見,將進一步擴大低收入人口監測覆蓋范圍,健全動態監測機制和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實現各類低收入人口主動發現、應助盡助。 “3610行動”指出,錫城將構建多維度、多方位的主動發現、監測預警等“六項機制”。面向低收入人口,無錫市將健全完善“線上+線下”動態監測機制,打破信息壁壘,通過復用數字化“積木塊”和跨部門的“連接器”,快速搭建社會救助“一件事”場景應用,讓社會救助更具精度和溫度。主要通過監測低收入人口家庭支出驟增、收入驟減等因素,進行數據對比和篩選,實現主動識別,智能發現疑似困難對象,將重點建設市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綜合服務平臺,健全完善全市低收入人口信息、救助幫扶數據及服務保障資源的大救助數據底座。 |
廈門:愛心驛站讓城市更有溫度 廈門市交通部門已在全市范圍內開設了276個愛心驛站,面向全市道路養護工、環衛工及所有道路交通參與者,贏得社會廣泛好評。 大部分愛心驛站由公路養護站、環衛站點、機關事業及國有企業辦公樓臨街一樓改建而成。在全市范圍投用愛心驛站,有效改善了環衛工人、道路養護工人、出租車駕駛員、快遞小哥、外賣騎手和其他城市公共服務人員在工作間隙的休憩質量,提升了城市整體公共服務水平。 |
三、鄭州新聞
匯聚“慈善+社治”理念 促進第三次分配格局 ——鄭州市首家“善匯服務”慈善超市開業 2月17日上午,由中共鄭州市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鄭州慈善總會聯合主辦,上街區慈善總會、上街區社治委承辦的“鄭州市‘善匯服務’慈善超市公益項目”首家超市開業儀式在上街區中心路街道辦舉行。鄭州慈善總會副會長王萬民,中共鄭州市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上街區民政局、社治委,上街區中心路街道辦相關領導出席活動。來自上街區6個鄉鎮(街道)的受助群眾、愛心市民在現場共慶超市開業。 據悉,“鄭州市‘善匯服務’慈善超市公益項目”由中共鄭州市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鄭州慈善總會主辦,聯合各開發區、區縣(市)社治委、慈善總會、鄉鎮(街道)共辦協辦,在全市推廣、建設普惠型生活超市。運用“黨委領導、政府推動、組織運作、社會實施、全民參與”的“慈善+社治”的理念,引領“黨員+慈善志愿者+社工”下沉社區進行服務,加入“困難居民免費領取、愛心捐贈物資義賣、生活商品慈善惠民價、公益崗位解決轄區就業”等慈善社區治理的模式運行商超。超市將所得盈利全部捐入慈善基金,用于二次幫助困難群眾及服務社區居民,鼓勵全民消費做慈善、參與社區治理。2022年,鄭州慈善總會已投入項目資金20萬元支持超市運營,后續將繼續大力支持,開展此項工作。 “善匯服務”慈善超市的建設,讓慈善工作由逢年過節“送一份溫暖、獻一點愛心”轉變為“平時恒溫、節日添暖”長效機制,既關心困難群眾,又普惠更多市民;既有市場化的運作,又保證慈善社治的意義。讓困難群眾在享受幫扶溫暖的同時低價購物,讓愛心市民在購物中感受奉獻的喜悅。通過社區“善治”,打通慈善工作、社區治理工作服務百姓的最后“百米之路”,對全社會閑置資源的高效整合,既增強社區凝聚力,提升社區居民生活幸福指數,又符合慈善參與第三次分配的大格局。 |
四、慈善詩詞
李艷霞 河南人 感動中國十四榜,十三榜上放光華。 助殘除痛山河秀,敬老撫孤遍地花。 濟困賢人如彩鳳,扶貧義士似朝霞。 中華德美歌聲亮,溫暖和諧一個家。
|
鄭州慈善編輯部 責任編輯 李琳 尤藝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