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 2023年第9期
各地慈善動態
2022年第9 期
一、各地動態
廣東:印發未成年人保護熱線工作手冊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更好地指導地方未成年人保護熱線組織開展工作,由廣東省民政廳指導、廣東省少年兒童救助保護中心編寫的《廣東省未成年人保護熱線工作手冊》近日印發。工作手冊內容涵蓋服務范圍、崗位職責、應急處置機制和具體工作方法,具有權威性、專業性、實用性。 廣東省民政廳于2020年2月設立廣東省“護童之聲”困境兒童服務熱線,24小時接聽困境兒童和農村留守兒童求助電話。2021年4月,熱線更名為廣東省未成年人保護熱線,服務范圍擴大至全省未成年人。2021年9月,未成年人保護熱線被整體并入12345政務服務熱線,24小時接聽有關未成年人保護咨詢或求助電話。截至2023年1月1日,廣東省未成年人保護熱線累計服務12.22萬人次,跟進處置個案3450例,及時幫助解決了一批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及遇困未成年人的急難愁盼問題。 |
天津:明確自然災害救助資金投入分擔機制 近日,天津市應急管理局、市財政局修訂《天津市自然災害救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進一步完善各級財政資金投入分擔機制,規范資金使用行為。 《辦法》明確了天津市自然災害救助資金投入分擔機制。本市發生特大自然災害,受災群眾生活救助資金由中央、市、區財政共同承擔。發生重大自然災害,受災群眾生活救助資金由市、區財政按比例承擔。發生一般自然災害,原則上受災群眾生活救助資金由區財政自行解決,對災害救助能力特別薄弱的地區,市級財政將酌情給予適當補助。 《辦法》規定了天津市自然災害救助資金分擔比例。特大自然災害所需資金,除去中央財政補助外,其余由市、區財政共同負擔,具體比例分為兩檔,一檔為市級50%,區級50%;二檔為市級30%,區級70%。重大自然災害所需資金,由市、區財政共同負擔,具體比例分為兩檔,一檔為市級50%,區級50%;二檔為市級30%,區級70%。各區比例檔次綜合考慮上一年度財力等情況確定。 |
青海:取消低保申請非必要限制條件實現救助"擴圍增效" 今年青海省將在城鄉低保救助上實現“擴圍增效”,規范完善低保準入條件,細化評估認定指標,明確家庭收入豁免、就業成本扣減、低保漸退期等政策,取消低保申請非必要限制性條件(特定職業、特殊身份),按照“按戶施保”為主、“按人施保”為輔的救助模式,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民眾納入保障范圍,實現“應保盡保”。 該省將落實“單人戶”、低保漸退期等政策,保持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策總體穩定。搭建完善低收入人口預警監測幫扶信息平臺,確保及時預警、查訪核實低收入群體,并給予分層分類救助幫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在特困人員保障上突出“綜合保障”,精準認定特困人員,完善特困人員保障措施,提升照料護理標準,優化照料護理服務水平,強化行業部門政策銜接,確保特困人員基本生活照料、住房保障、疾病治療、教育救助、喪葬事宜等得到妥善保障。 青海在臨時急難救助上做到“精準施救”,針對不同的遇困類型,精準識別臨時救助對象范圍和類別,重點保障因災因疫等遇困群體。規范和簡化審核審批程序,明確救助時限,切實提高急難救助的時效性。依據救助對象的家庭人口、困難類型、困難程度和困難持續時間等因素,分類細化救助標準,建立健全分類分檔的臨時救助標準。 |
安徽:實施社會工作人才培養"三項工程" 聚焦“政校深度融合·資源共享共贏”,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省民政廳與安徽開放大學近日聯合印發《社會工作人才培養“三項工程”實施方案》,將合作推進分層分類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學歷教育、職業能力教育和實務能力提升體系建設,著力培養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職業化、專業化、本土化社會工作應用型人才。 根據部署,從2023年起,省民政廳依托安徽開放大學“線上+線下”學習的獨特優勢,在全省16個市成立安徽民政開放學院地市分院,實施學歷提升、持證率提升和實務能力提升“三項工程”,為社會工作從業人員提供社會工作大專和本科學歷教育、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考前培訓、社會工作專技人才專業課程和持證社工繼續教育,并合作舉辦創新創業大賽和實務技能大賽,共同深化社會工作理論和實務研究。安徽開放大學對民政部門認定的低收入群體和在民政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中的獲獎人才給予入學獎勵和學費減免。雙方通過合作將在全省分期分批打造16個示范性社會工作人才培養基地、48個社會工作實訓實習基地,建立3個區域性共享實訓實習基地,每年培養不少于10000名社會工作專業型復合型的實務人才。 |
二、優秀項目
寧夏:啟動2023"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專項服務活動 1月31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銀川市人民政府在銀川中關村創新中心舉辦2023年“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專項服務活動啟動儀式,集中幫扶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勞動者就業創業。 接下來各級人社部門還將持續聚焦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多渠道收集儲備崗位信息,積極探索線上、線下、直播帶崗等方式,組織召開300余場專場招聘會,預計提供就業崗位15萬個,為用人單位和求職人員搭建交流平臺,全力滿足廣大企業用工需求。 |
青島:探索關愛未成年人新路徑 近年來,青島市市北區敦化路街道辦事處攜手青島市市北區同明書坊社會服務中心以敦化路街道辦事處管區41名困境未成年人為服務對象,發起了“向陽花開”未成年人關愛服務項目。在市、區政協和各級民政部門的支持下,探索出引導未成年人參與社區治理、增強自信心,從而促進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的新路徑。 同明書坊以提高未成年人人際交往與社會融入能力為出發點,充分發揮社會工作“政策倡導”的功能,以陣地化由點帶面的輻射帶動,以專業化協調各方資源,以成果化檢驗探索成果。引導未成年人服務對象通過“兒童議事會”“少年議事會”等方式,廣泛參與議事協商。通過未成年人的視角認識社區、認識社會,發現社會治理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不僅尊重孩子們在社區治理中的作用,還在參與協商議事中培養其對社區的認同感與歸屬感,為社會治理增加新的視角和力量。 問計兒童和青少年,引導未成年人參會社會治理。為保護未成年人安全,《關于對窨井蓋實行井長制、進行網格化監管的建議》的議事成果,成功推動排水窨井安裝防墜落設施,并被列為青島市2023年“市辦實事”。未成年人“議事會”的成功運行,改變了未成年人單方面需要被教育、被保護、被管制,不具備相應能力,無力參與社會治理的刻板印象,使得未成年人對于社區變遷與發展的需求和態度有渠道發出聲音,成為參與社會治理的主體,為基層治理創新貢獻經驗。 |
三、縣市區新聞
陽春三月學雷鋒 義行善舉暖建中---二七區建中街街道開展“3·5”學雷鋒志愿服務月啟動儀式
為弘揚雷鋒精神,踐行志愿服務宗旨,營造“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氛圍,在第六十個學雷鋒紀念日、第24個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來臨之際,3月3日上午,在鄭州慈善總會的支持下,建中街街道依托“共建益享”公益慈善基金,開展以“陽春三月學雷鋒,義行善舉暖建中”為主題的“3·5”學雷鋒志愿服務月的啟動儀式,開啟了3月學雷鋒志愿服務月活動的新篇章。啟動儀式拉開了帷幕。活動現場對街道20余支優秀志愿服務團隊進行了表彰,贈與志愿服務證書。
此次活動的開展,深入學習宣傳貫徹了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作出的重要指示。接下來,建中街街道將響應鄭州慈善總會號召,開展為期1個月的學雷鋒志愿服務月活動,讓學雷鋒在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風,雷鋒精神”繼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
四、慈善詩詞
李躍賢 行香子·贊鄭州慈善事業 大愛長青,萬古留名,閱商都、圓夢同行。濟貧救 弱,慈善傾城,悅人知心,月知意,水知情。 德厚 謙誠,獲得殊榮,有王寬、千百精英。佩蘭捐建,隴海 融冰,喜倡新風,譜新曲,啟新程。 |
鄭州慈善編輯部 責任編輯 李琳 尤藝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