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 2023年第4期
各地慈善動態
2023年第4期
一、各地動態
山東:引發《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日前,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山東省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4年)》,明確提出,2022—2024年全省實現城鄉新增殘疾人就業10萬人,就業年齡段持證殘疾人就業率達到55%以上,殘疾人就業創業能力持續提升,就業權益得到更好保障,推動形成各界充分理解、廣泛支持、積極參與殘疾人就業創業的良好社會環境。 方案明確,實施機關、事業單位以及國有企業帶頭安排殘疾人就業行動。“十四五”期間編制50人(含)以上的省級、市級機關和編制67人(含)以上的事業單位(中小學、幼兒園除外),安排殘疾人就業未達到在職職工總數1.5%比例的,至少安排1名殘疾人就業。國有企業應當帶頭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并將情況納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各級相關部門每年要至少組織一次國有企業助殘就業專場招聘活動。實施民營企業安排殘疾人就業行動,對在平臺就業創業的殘疾人減免加盟、增值服務等費用,給予宣傳推廣、派單傾斜、免費培訓等幫扶。實施殘疾人組織助殘就業行動。落實“山東手造”推進工程,依托文旅文創資源,輻射帶動殘疾人就業創業。 聚焦就業困難殘疾人、農村殘疾人、殘疾人大學生等群體就業需求,方案提出,實施就業幫扶行動。依托“如康家園”幫助不少于1萬名殘疾人實現輔助性就業。開發“幫富”“幫扶”殘疾人城鄉公益性崗位不少于8萬個,鼓勵就業困難殘疾人到企業就業或靈活就業,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持續開展農村困難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項目,優先將符合條件的有能力有意愿的農村殘疾人及其家庭成員納入高素質農民培育范圍。建立全省高校殘疾人大學生數據庫,指導高校及早建立殘疾人大學生“一人一策”就業服務臺賬,落實各類就業扶持及補貼獎勵政策。面向殘疾人高校畢業生開展各類線上線下就業招聘活動,點對點推薦就業崗位。 |
淮北:緊盯關鍵環節提升養老服務供給 近年來,淮北市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緊盯關鍵環節,合理配置資源、強化薄弱環節,加大投入力度,有效提升養老服務供給。 強基礎,健全養老服務政策。先后制定出臺涵蓋設施建設、市場主體、人才培訓、行業監管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制定《淮北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淮北市構建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行動計劃》《淮北市“十四五”養老服務發展專項規劃》等。《淮北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已經安徽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八次會議批準,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填補了我市居家養老方面的立法空白,以法治力量,保障廣大老年人過上有品質、有尊嚴的晚年生活。 |
嘉興:南湖區"慈善+醫療救助"為困難家庭減負 1月4日,嘉興市南湖區2022年度困難群眾慈善醫療救助活動圓滿結束,3項慈善醫療救助活動共發放慈善醫療救助金383.51萬元,受益人群近900人次。 此次困難群眾慈善醫療救助對象為南湖區戶籍,經民政部門認定的在冊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支出型貧困家庭成員,并且該家庭成員因罹患各類惡性腫瘤、白血病、心臟病之一而造成醫療費用支出明顯超出其家庭經濟收入的,項目開展的目的主要為減輕重點救助對象、大病致貧家庭的醫療負擔。 從企業捐贈的款物到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支持,再到政府購買服務的專項資金,救助規模不斷擴大,社會公益力量廣泛參與慈善醫療救助的氛圍已經形成,有效幫助了困難群眾減輕了經濟負擔,緩解了身心壓力。在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中,慈善醫療救助也已經成為南湖區公益慈善體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安慶:"黨建+志愿服務"搭建服務群眾"連心橋" 近年來,安徽省安慶市復興鎮在推進志愿服務助力社會治理工作的同時,注重發揮黨員志愿者凝心聚力和示范帶動作用,積極推行“黨建+志愿服務”模式,全面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持續推進黨建引領村(社區)志愿服務,組織和發動廣大黨員志愿者下沉基層,形成相對穩定的志愿服務隊伍。 復興鎮各村一方面對現有志愿服務隊伍進行優化,另一方面通過召開座談會、上門走訪、自愿報名等形式開展志愿者征集行動,號召共產黨員爭當志愿服務活動的排頭兵、領頭雁,在志愿服務中亮明身份聚人氣、撲下身子接地氣。目前,復興鎮共組建村(社區)黨組織志愿服務隊11支,招募“兩委”成員、黨員、網格員等為主體的志愿者80余名。 復興鎮黨員志愿服務隊緊貼群眾需求,建立涵蓋敬老助殘、扶弱幫困、助學支教、法律援助、醫療衛生、應急救助等12個志愿服務項目。通過需求群體“點單”、調度中心“派單”、志愿組織“接單”和受服務方“評單”的閉環模式,切實讓志愿服務扎入一線,貼入民眾的日常生活中。 |
二、優秀項目
湖北:"公益木蘭"子項目全省實施 12月21日,極目新聞記者從湖北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獲悉,2022年首屆“520湖北數字公益節”期間,湖北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積極動員社會組織上線“公益木蘭”子項目參與籌款,共募集資金138.67萬元。目前,“公益木蘭”子項目正在全省各地有序實施。 由武漢市青山區西魚家社會工作服務站發起的“鄉村親子閱讀公益行”項目,旨在建設鄉村親子閱讀陣地,助力鄉村文化振興。項目實施以來,開展線下志愿者培訓2場,培訓志愿者40人次;捐贈書籍1734冊,支持建成鄉村社區繪本館1個;開展閱讀主題活動10場,500余人次鄉村兒童受益。 由荊門市義務工作者聯合會發起的“小樹苗助學”項目,旨在為困境兒童提供教育幫扶、生活幫扶、情感關懷與陪伴等服務,助力兒童健康快樂成長。項目實施以來,共發放助學金4次,為48名困境兒童送去助學款15600元,讓孩子們切實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在他們心里種下一顆顆愛的種子。 |
三明:暖心公益行為10萬兒童撐起"安全傘" 作為一種更深層次的互動公益,宇通&壹基金兒童交通安全公益行在解決方法與行動上進行了極大的創新,它將復雜的知識融入游戲設置,通過游戲體驗,引導兒童去發現危險,從而提升交通安全意識。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兒童,再次成為兒童交通安全公益行的重點關注對象,公益行的志愿者們用寓教于樂的方式為孩子們普及交通安全知識,讓孩子們自強、自立,成為自己的安全官。 四年砥礪,“種下”安全與希望。宇通&壹基金兒童交通安全公益行致力于讓交通安全的普及成為有趣有料的互動式教育,而非簡單的知識傳達。走出書本,公益行活動不斷以更系統的教授方式、更多元的內容設置進行創新升級,通過交通安全訓練營、交通安全動畫視頻、交通安全繪本、交通安全操等涵蓋看、聽、畫、體驗的全方位形式,促進孩子們對交通安全“知、信、行”的養成,做到提前預防,有效減少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 |
三、鄭州新聞
猜燈謎做燈籠 鄭州慈善社工陪您花式鬧元宵 “喜笑顏開猜燈謎,手制燈籠別樣紅,共享元宵情意濃,慈善項目祈安康。” 在我國具有詩情畫意和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來臨之際,為豐富社區“一老一小”文化生活,營造濃厚傳統佳節氛圍,2月3日,鄭州慈善總會“愛心手工”項目執行團隊善水社工的慈善志愿者,在中原區綠東村街道思源社區開展了“我們的節日——猜燈謎做燈籠鬧元宵”主題活動。 本次燈謎不僅有傳統文化,還有慈善問答以及《鄭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的相關知識。五顏六色的燈籠和豐富有趣的燈謎吸引許多居民參與。現場,慈善志愿者還組織社區的小朋友動手做燈籠,并為社區60歲以上的老人送上熱氣騰騰的元宵。 據悉,在元宵節前夕,鄭州慈善總會“愛心手工”項目也會在多個鄉村小學、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系列猜燈謎做燈籠鬧元宵活動。
|
四、慈善詩詞
浣溪沙·善小樂為之 生意小輪針線全,八旬老嫗養殘年。路邊偏遇倒春 寒。 熙攘行人停問路,密麻鞋墊遞閑錢。輕聲謝語 破云天。
|
鄭州慈善編輯部 責任編輯 李琳 尤藝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