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 2023年第3期
各地慈善動態
2023年第3期
一、各地動態
北京:八項重點舉措健全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 近日,北京市醫保局、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北京稅務局、北京銀保監局、北京市總工會聯合印發《關于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細化完善本市醫療救助制度措施,解除人民群眾就醫看病的后顧之憂。鞏固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基本制度綜合保障體系,織密扎牢醫療保障“安全網”,促進本市醫療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持續增強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實施意見》強調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堅持應保盡保、保障基本,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既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國家《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頒布實施的《關于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的意見》)要求,同時根據本市醫療救助工作實際進一步細化完善,重點包括八項重點舉措。 同時,鼓勵醫療互助和商業健康保險發展,更好滿足基本醫療保障之外的保障需求。大力推進醫療救助和醫療保險一體化經辦,對參加本市基本醫保的社會救助對象在本市醫保定點醫療機構治療后,實行基本醫保、大病保險與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全面提高結算服務便利性,從根本上減輕社會救助對象跑腿申報負擔和資金墊付壓力。 此外,《實施意見》還從加強組織領導、部門協同、基金預算管理、基層醫療保障經辦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要求,著力推動民生保障更可持續。 |
淄博:緊盯群眾需求 推進社會救助提質增效 近年來,山東省淄博市將困難群眾救助工作列為市委、市政府“雙一號工程”,利用“淄助你”救助服務平臺,通過“望、聞、問、切”等手段,精準掌握困難群眾需求,著力解決他們的急難愁盼問題。 “望”群眾之需,制定服務清單 為解決失能低保對象、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照護服務內容單一的問題,淄博市大力推行清單化服務。根據服務對象失能等級和實際需要,設計助購、助餐、助醫、助潔、助行等十余項救助服務清單,確定服務標準和服務時長,精準靶向提供救助服務。與此同時,加強分類指導,為重度失能人員提供健康體檢、入戶巡診、靜脈注射等家庭醫療服務,為一般對象提供家電維修、愛心理發、心理慰藉、住院陪護等基礎服務。市民政局還根據困難群眾需求設立特殊困難家庭失能人員救助服務項目,通過“物質+服務”方式為這部分人員送去精準貼心的關愛。2021年,全市累計為1.5萬名困難群眾提供救助服務765萬小時,人均接受照護服務510個小時,困難群眾的生活質量、精神面貌發生顯著變化。 “聞”求助之聲,回應群眾訴求 為有效打通政策觸達“最后一米”,淄博市民政局一方面編印《社會救助工作指南》發放給基層民政工作人員,提升他們的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另一方面編印《社會救助對象服務手冊》發放給群眾,提升人們對社會救助政策的知曉率。 “問”破題之策,紓解群眾之憂 市民政局繪制“關愛地圖”,通過大數據判斷服務人群、服務地域和服務等級,給出個性化解決方案,為困難群眾提供智慧化、精準化服務。依托全市困難群眾救助管理系統,為每個救助對象配備視頻監測設備,開通語音呼叫和生命探測功能,遇緊急情況及時響應。全面推廣“以困助困”經驗做法,全市先后聘用4000余名農村留守人員參與困難群眾關愛服務,實現了從政府單向幫扶到群眾互利共贏的轉變。 “切”問題之源,提升群眾滿意度 淄博市慈善總會設立“淄助你”救助基金,將每年“慈心一日捐”募集資金的30%注入專用賬戶,并鏈接愛心企業定向捐贈,為改善困難群眾生活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該市還充分發揮公眾監督作用,認真抓好問題整改,確保救助陽光、透明。 |
安徽:完善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模式 近日,省財政廳、安徽銀保監局、省公安廳、省衛生健康委、省農業農村廳五部門聯合印發《安徽省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實施細則》,進一步完善了安徽省救助基金籌集、使用和管理機制,提高救助基金使用效率,加強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 《實施細則》突出救助基金“扶危救急、公開透明、便捷高效”原則和“兜底”保障作用,明確具體管理責任,財政部門主管救助基金,實行省級統籌,并通過政府采購等方式確定具體的管理機構。在拓展救助范圍方面,除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外,增加被保險機動車人員和被保險人為救助對象;墊付搶救費用時限由3天延長至7天。便民服務方面,管理機構設立熱線電話,24小時值班;建立信息系統,規范網上辦理;審核時限由5個工作日縮至3個工作日,通過后2個工作日內劃轉資金。 《實施細則》還完善了籌集機制,根據財政部會同銀保監會確定的從交強險保費中提取救助基金比例幅度,安徽省合理確定具體比例;新增救助基金籌集封頂機制,將地方財政臨時補助作為籌集來源之一。規范使用管理方面,管理機構向社會公開救助基金籌集、使用、追償、結余等信息,救助基金實行專戶管理、單獨核算。 |
湖北:部署加強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 近日,湖北省民政廳、省委農辦、省財政廳、省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通知,對進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兜住、兜準、兜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底線,明確低保邊緣家庭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經本人申請,不再重復核查其家庭經濟狀況,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 通知要求,審核低保申請家庭時,對于僅符合低保邊緣家庭認定條件的,將該家庭成員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成年無業重度殘疾人可以參照“單人戶”提出低保申請,按規定審核確認。依靠兄弟姐妹或者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供養的成年無業重度殘疾人,在評估認定其家庭經濟狀況時,兄弟姐妹或者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給付的供養費原則上按不低于50%的比例豁免,符合條件的,納入低保。 通知強調,各級民政部門要切實履行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牽頭統籌職責,加強社會救助擴圍增效工作資金保障,深化社會救助綜合治理,加強社會救助信用體系建設,推進社會救助對象認定機制改革,加快實現通過告知承諾制審核確認救助對象;加強《湖北省社會救助免責清單(試行)》宣傳貫徹落實,激勵基層社會救助經辦人員擔當作為;加大社會救助政策宣傳與培訓力度,積極推行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提高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暢通社會救助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 |
二、優秀項目
貴州:2023年"慈善情暖萬家"慰問活動啟動 由貴州省慈善總會主辦,黔南州慈善總會承辦的貴州省2023年“慈善情暖萬家”活動啟動儀式15在貴陽舉辦。 由中華慈善總會發起,中國全國各地慈善會共同參與的“慈善情暖萬家”活動,在每年的“元旦、春節”期間集中給各地困難民眾送去黨和政府的關懷、社會的溫暖,讓數以千萬計的困難民眾得到慰藉和關愛,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社會影響。貴州省慈善總會積極響應號召,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籌措慈善款物,自2003年以來已累計向困難民眾發放慰問款物超過5500萬元,慰問困難家庭超過10萬戶(次),活動已經成為每年冬天我省“社會獻愛心、慈善送溫暖”的一張靚麗名片。 自2017年以來,繼遵義、畢節、銅仁、黔東南、黔西南之后,貴州全省啟動儀式15日將從黔南州三都縣溫暖出發。根據安排,貴州全省各地慈善會將陸續啟動2023年元旦春節期間的“慈善情暖萬家”慰問活動。 |
天津:眾多殘疾人受益于"津門助殘三元捐"項目 今年5月項目一經啟動,便得到社會各界愛心企業、愛心人士共1800人次的支持與響應。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工作人員劉珊晨在現場告訴記者,他們將繼續精準摸排困難群眾,從需求著手,多方聯動,并根據百姓需求,采購輪椅、米、面等急需物品,送到困難殘疾人家中,確保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落實落細,編密織牢民生兜底保障網,切實提升百姓幸福感。 |
三、鄭州新聞
2022“一件棉襖”公益行動完美收官!103件棉襖已發到孩子們手中 一件棉襖,一份牽掛,一個承諾,一份付出。每年冬天,鄭州市金水區青荷橄欖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以下簡稱青荷橄欖)都會通過護童行動之“一件棉襖”公益慈善活動,為河南省生活困難的孩子送去過冬棉衣,搭起奉獻愛心的橋梁,至今已連續舉辦兩年。 據悉,青荷橄欖“一件棉襖”公益慈善項目是落實鄭州慈善總會和鄭州社會工作協會“護童行動”計劃的重要舉措。該項目主要針對河南省困境兒童開展系列幫扶,來增強兒童青少年的幸福感、安全感、認同感與獲得感。 “一件棉襖”項目于2021年11月12日正式上線,2021年全年共計送去300余件棉襖,2022年的103件棉襖也陸續送到了孩子們的手中。截至目前,“一件棉襖”活動已順利開展7期,為近500名孩子送去了過冬棉襖。該項目還被鄭州社會工作協會評為“優秀志愿服務”項目。 一件棉襖雖小,傳達的卻是黨和政府以及全社會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重視和關懷。未來,青荷橄欖將繼續秉持服務宗旨,凝聚多元力量,積極探索公益慈善工作的新途徑、新舉措和新方法,不斷總結提升經驗,為社會公益項目作出積極貢獻,用生命影響生命,用專業踐行使命。支持到更多家庭和諧健康發展,讓孩子們的冬天不再寒冷,愿孩子們的明天更美好! |
四、慈善詩詞
李曉芳 愛心贊 ———寫在“第八個鄭州慈善日活動”啟動儀式 涓涓泉水匯江河,款款愛心積美德。 灑滿陽光行善路,和諧社會載新歌。
|
鄭州慈善編輯部 責任編輯 李琳 尤藝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