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 2021年第43期
各地慈善動態
2021年第43期
一、各地動態
陜西:財政專款資助14個受災嚴重縣(區)困難學生 近日,記者從陜西省財政廳獲悉:今年7月以來,陜西省部分地區受到暴雨洪災嚴重影響,一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秋季入學遇到困難。為保障學生順利入學、安心就學,近日,陜西省財政廳對14個受災嚴重縣(區)下達一次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資金893萬元,保障受災嚴重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正常學習生活。 此次下達資助資金按照 " 應助盡助、精準資助 " 原則,由受災嚴重縣(區)全面組織開展摸排,準確掌握困難家庭受災情況,將符合條件學生納入資助范圍,并按照學前一年、義務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職業教育學生資助政策標準,及時足額發放資助資金,確保無一人因受災而失學、輟學。 目前,受災地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已全部納入2021年秋季學期資助范圍。
|
威海:曬出"十三五"慈善"成績單" 累計救助遇困群眾41.18萬人 “十三五”以來,威海市各級慈善組織共募集慈善款物7.73億元,支出8.11億元,救助遇困群眾41.18萬人次,為“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今年以來,威海市各級慈善組織共募集款物1.07億,支出9853.8萬元,有效減輕了4.2萬人次遇困群眾的生活壓力。“慈心一日捐”活動所募善款為困難群眾救助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9月13日,威海市“慈心一日捐”活動啟動,截至11月22日,威海市“慈心一日捐”活動共募集善款6623.08萬元。其中,威海市1834家企業捐款3291.31萬元,捐贈10萬元以上的62家,50萬元以上的15家,100萬元以上的6家;全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干部職工捐款2427.31萬元;15萬多名社會愛心人士捐款904.46萬元。慈善救助活動有效減輕困難群眾生活壓力。目前,威海市各級慈善組織已開展了慈善大病救助、困難大學生救助、農民工“關愛行動”等多項慈善救助活動,共支出慈善款物9853.8萬元,惠及遇困群眾4.2萬人次。
|
全國:青年普法志愿者下基層"送法律"服務上億群眾 “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層行”活動開展13年來,已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服務上億群眾。這是記者從中國法學會近日舉辦的“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層行”經驗交流會獲悉的。 “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層行”活動由中國法學會、司法部、共青團中央聯合舉辦,每年組織一批青年志愿者走進企業、社區、學校和廣大農村,開展普法宣傳、法律咨詢等法律服務。2020年,全國共有93萬名青年普法志愿者參與了120多萬場普法活動,有效滿足了群眾的法律需求。 2021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層行”活動自今年5月啟動。記者了解到,各地青年普法志愿者充分利用“法律服務社”“法律顧問站”“法律診所”等平臺,為群眾提供優質、便捷的法律服務;同時,利用重大紀念日、傳統節日等契機,因地制宜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普法。
|
每6個濟南人就有一個志愿者 濟南:將打造"青春志愿之都" 在今年12月5日第36個“國際志愿者日”到來之際,第六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暨志愿服務交流會首次落戶濟南,將于12月2日至5日,首次通過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方式舉辦。12月2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本屆志交會的有關情況。 據共青團濟南市委書記張熙介紹,近年來,在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參與下,截止目前,全市實名注冊志愿者147萬人,占常駐人口的15%,平均每6個濟南人就有一個志愿者。其中,青年志愿者超過60%,濟南青年志愿服務事業已具備了扎實的基礎、呈現出鮮明的特色。
|
二、優秀項目
廣州:市慈善會建立慈善醫療救助綜合保障機制 已累計救助血友病患者約2.5萬人次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的意見》(國辦發﹝2021﹞42號)印發,《意見》指出,鼓勵慈善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設立大病救助項目,發揮補充救助作用;建立整合醫療保障、社會救助、慈善幫扶等資源,實施綜合保障。 為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大病醫療問題,廣州市慈善會早在2010年便設立“廣州市慈善醫療救助項目”,十幾年來,積極整合政府、醫院、企業及社會組織的救助資源,有效緩解困難群眾生活經濟壓力。 該項目累計惠及困難群眾十多萬人次,救助金額超10億元,充分發揮了慈善醫療事業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補充作用,項目在今年榮獲第十一屆“中華慈善獎”。
|
三、慈善詩詞
傅興業 滴水能除病疼苦 慈愛善心盈綠城,二十四孝繼傳承。 人人奉獻一滴水,疾病解除脫苦窮。
|
鄭州慈善編輯部 責任編輯 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