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 2021年第23期
各地慈善動態
2021年第23期
一、各地動態
上海:"希望輪椅"專項基金啟動 幫助行動障礙孩子走出家門 “上海市華僑事業發展基金會希望輪椅專項基金啟動儀式”日前在普陀區桃浦智創城舉行。本次活動由上海市華僑基金會發起,得到了以色列駐滬總領館和中以(上海)創新園的支持。 據介紹,“希望輪椅”是一項在以色列頗具社會影響力的公益行動,通過提供一種輕便、耐用、易于組裝的兒童輪椅,幫助行動障礙的孩子走出家門,融入社會。目前,“希望輪椅”已經讓23個國家和地區的數萬名行動障礙兒童受益。
|
北京:已發殘疾人生活、護理補貼放50.92億元 6月11日上午,“北京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之社會民生建設專場在市政府新聞發布廳舉行。 近些年來,本市社會保障網越來越牢,基層多元治理基礎越來越穩,響應群眾訴求越來越快。本市聚焦困難群眾,關注城鄉低保、困境兒童、重度殘疾人、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和臨時困難等特殊群體,健全完善“北京版”精準救助體系。 據介紹,2015年,北京歷史性實現低保標準、低收入認定標準、城鄉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城鄉統籌;2020年,社會救助標準實現“十連增”,對22萬戶困難家庭建立了“一戶一策一檔”精準幫扶臺賬,夯實了不落下一個困難群眾的兜底保障基礎。實施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制度,完善生活保障、醫療康復、殘疾兒童護理補貼等政策。福利機構供養兒童補助、社會散居孤兒供養標準,目前已統一調整至每人每月2200元。加強殘疾人福利體系建設,實施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兩項補貼”制度。2016年至今,共發放資金約50.92億元,年均發放人數約27.06萬人。
|
威海:已有10.76萬大病患者獲救助 威海市慈善總會2006年成立以來,按照“依靠社會辦慈善,辦好慈善為社會”的方針,廣泛開展助醫、助學、助老、助殘、助困和販災等活動,成為全市社會保障體系的有益補充。為有效幫助癌癥等重病患者走出困境,總會每年開展慈善大病救助活動,先后有10.76萬人次獲得救助。總會還積極爭取中華慈善總會在威海設立援助藥品發藥點,向重癥患者免費提供藥品,惠及困難群眾11293人次。 慈善大病救助活動是威海市慈善總會系列慈善救助活動中的重要一項,是對經過醫療保險、居民大病保險補償后,生活仍然困難的大病患者實施的救助,是減輕貧困大病患者醫療負擔的有效舉措。這項救助活動自2005年開展以來,全市累計發放救助金4.32億元,救助大病患者10.76萬人次。其中,僅2020年慈善大病救助活動,全市就支出善款2632.8萬元左右,救助大病患者7339多人。威海市慈善總會實施的慈善大病救助項目,先后榮獲“中華慈善突出貢獻(項目)獎”和山東慈善獎“最具影響力慈善項目”。
|
上海:199名嘉定青年成為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干細胞移植是目前治療白血病的有效方法,但非血緣關系造血干細胞配型的相合率僅十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一。多一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白血病患者就多一分生的希望。 近日,區紅十字會聯合團區委、區文明辦在區黨建服務中心舉辦“大愛無疆 生命永續”——2021年嘉定區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集中招募活動,199名青年成為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
二、優秀項目
廣德:第五屆公益創投項目正式啟動 近日,廣德市第五屆公益創投項目簽約儀式隆重舉行。據了解,本屆創投評選活動開展以來,該市各社會組織踴躍申報,經項目初審、評審、優化、審批、公示等環節,最終9家社會機構的10個項目入圍,共計投入資金36萬元。簽約現場,入選項目機構分別與市民政局簽訂了項目協議,民政局主要負責人宣布創投正式啟動進入實施階段。 據悉,本屆公益創投項目實施周期為一年,將在關愛老年人、服務兒童、社區治理、平安建設、鄉村振興等多領域為基層群眾提供優質專業社工服務,不斷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此屆公益創投活動的開展也是該市民政局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落實。
|
三、鄭州新聞
鄭州慈善總會副會長李剛良一行走訪方一坤集團 6月15日下午,河南省慈善總會副秘書長和占鶴、鄭州慈善總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剛良一行6人走訪調研了高新區慈善總會會長單位方一坤餐飲,詳細了解了“慈善粥屋”公益項目情況,聽取了高新區慈善總會“三級組織網絡”建設情況,并給予高度贊揚。 據介紹,方一坤在黨建引領企業建設的指引下,慈善粥屋項目自2020年9月16日啟動以來,已向高新區困難環衛工捐贈了價值75.6萬元的早餐卡,承擔起700名環衛工人一年的愛心早餐。 截至目前,“慈善粥屋”項目已落實經費近40萬元,為高新區困難環衛工人提供了66000多份愛心早餐。對此,李剛良會長表示非常認可。期間,李會長一行還聽取了高新區慈善總會“三級組織網絡建設“情況,給予了高度贊揚。
|
四、縣市區新聞
小手環 大力量!“微信防走失手環”用愛照亮回家路 5月27日上午,鄭州市高新區社會事業局、高新區慈善總會、高新區殘疾人聯合會;鄭州市須水派出所分別收到一面印有:“小手環 大作用 防走失 真幫扶”、“人民警察為人民 走失尋回暖人心 ”字樣的錦旗。 據派出所民警描述,類似的易走失人群還有很多,現在有了科技力量的加持,能大大提高該類警情的解決效率,以便將警力投入到更關鍵的位置,希望像“微信防走失手環”這樣便捷的科技產品能更多地應用在像殘疾人、老年人等易走失的群體身上。
|
五、慈善詩詞
梅雨霖 點贊鄭州 中原腹地,寬厚包容。 傳承身善,俚俗民風。 蟬聯七星,善舉花紅。 興業潤世,善愛德榮。 大愛之城,全國享名。
|
鄭州慈善編輯部 責任編輯 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