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2021年第1期
各地慈善動態
2021年第1期
一、各地動態
盤錦:為1000多戶困難家庭送溫暖 近日,遼寧省盤錦市慈善總會啟動了“2021慈善情暖萬家”活動。盤錦市慈善總會會長朱洪田、秘書長趙宏彥及各縣區慈善會項目負責人出席了儀式。 據盤錦市慈善總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慰問對象包括全市城鄉1000多戶困難家庭,發放了價值30余萬元的慰問品。為了方便困難群眾,市慈善總會本著“就近發放”的原則,將委托各縣區慈善會進行屬地發放。
|
濰坊:發放近880萬元資助殘疾學生及殘疾人家庭子女 記者從濰坊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0年濰坊市共為經審核符合助學補助條件的7070名殘疾學生和貧困殘疾人子學生發放助學補助金879.047萬元,其中康復訓練兒童677人,殘疾學生1983人,貧困殘疾人子女學生4410人,鼓勵和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減輕殘疾人家庭經濟負擔。 根據濰坊市財政局、濰坊市教育局、濰坊市殘聯聯合制定出臺的《濰坊市殘疾學生和貧困殘疾人子女助學辦法》規定,對濰坊市戶籍、且持有《中人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的在校殘疾學生和貧困殘疾人子女學生發放助學補助金。2019年,對全市殘疾學生助學標準進行調整,在原補貼標準基礎上提高了30%。 具體補貼標準為,定點機構康復訓練殘疾兒童2600元/人年;義務教育780元/人年;高中、中專(中職)1950元/人年;大專以上5200元/人年;殘疾學生成人教育一次性補助:專科3900元、本科5200元、研究生6500元。貧困殘疾人子女學生補助標準按照殘疾學生補助標準減半執行。
|
肇慶:全市貧困發生率由3.08%下降到0 新一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開展以來,肇慶全市已累計投入扶貧資金23億多元,全市貧困人口37504戶88204人已全部實現脫貧,111個省定貧困村全部達標退出,貧困發生率由幫扶伊始的3.08%下降到0,對口幫扶的廣西資源、龍勝、富川、昭平4縣全部實現“摘帽”。 特別是去年以來,肇慶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堅持“五步走”策略,凝心聚力攻克最后堡壘,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
廣水:扎實做好慰問救助困難群眾工作 新春佳節將至,帶著對困難群眾的牽掛和關懷,該市提前謀劃制定了2021年春節期間困難群眾慰問救助工作方案,克服疫情帶來的財政收支困難,積極籌措2009萬元資金,其中市“四大家”領導慰問困難戶資金6萬元,臨時救助資金800萬元,城鄉低保戶慰問資金557萬元,特困人員慰問資金425萬元,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戶電費補貼167萬元,集中采購發放棉被衣物等過冬物資54萬元。 該市要求,從1月27日開始至2月5日止,完成對城鄉低保及特困人員、各鎮辦福利院集中供養院民、臨時性生活困難對象、“三留守”人員等五類對象給予慰問救助。通過以上措施確保生活困難群眾和群體順利過冬,切實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平穩順利渡過傳統佳節。
|
二、優秀項目
整合各級財政投入資金、福彩公益金、慈善捐款等方面資金 泰安:"岱下暖陽"活動精準幫扶九類救助對象 近日,山東省泰安市政府新聞辦舉辦全市困難群眾溫暖過冬工作專題新聞發布會。據介紹,春節前,該市將組織開展以“愛在民政,情滿泰山”為主題的“岱下暖陽”系列救助活動。 “岱下暖陽”系列救助活動以低保對象、特困供養對象、臨時救助對象、殘疾人、困境兒童(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三留守”人員(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建檔立卡貧困對象、低收入家庭、流浪乞討人員9類救助對象為主體,整合各級財政投入資金、福彩公益金、慈善捐款、社會力量等各方面資金,開展“薪火暖冬”發放取暖補貼、“點亮心燈”建立困難群眾心理救助基地、“與愛同行”為孤兒發放“愛心溫暖包”、“百名最美照護人”評選、“寒冬送溫暖”流浪乞討人員專項救助、“情暖萬家”發放困難群眾大病救助金、援建困難兒童“希望小屋”、“讓愛回家”建立失智老人找尋機制、“福彩公益行”走訪慰問、民政干部“手拉手”結對幫扶等10項救助活動。 其中,“薪火暖冬”活動將安排市福彩公益金216萬元,為該市城鄉低保、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家庭按戶發放取暖補貼。“點亮心燈”心理救助活動將安排市福彩公益金5萬元,扶持培育困難群眾心理救助基地,聯系社會組織、專業機構,對部分困難群體開展心理咨詢、心理疏導、精神慰藉、送醫送藥、康復治療活動。“與愛同行”關愛兒童活動將安排市福彩公益金15.4萬元,為該市孤兒發放價值360元的“愛心溫暖包”。“福彩公益行”走訪慰問活動中,該市福彩中心負責組織實施對部分困難群眾、敬老院開展走訪慰問。
|
三、縣市區新聞
管城慈善為困難臨時工送溫暖 2021年1月5日下午,管城回族區慈善總會聯合區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開展“寒冬送溫暖”關愛困難臨時工慈善救助活動,為268名辛勤工作、生活困難的保安、保潔員、炊事員等每人發放價值380元的慰問品(大米、面粉、食用油、木耳、香菇、雜糧),共計101840元。
|
四、慈善詩詞
隴海大院賦 似覺紅塵名利重,分明大院善行中。 一心義舉非凡事,幾代仁形是悃衷。 歲月悠悠人面異,親疏眷眷擔當同。 若無俠骨承堅任,豈有豐碑破碧空。
|
鄭州慈善編輯部 責任編輯 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