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2015年第14期
一、各地動態
《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15)》發布
2015年6月12日,《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15)》在京發布。
數據顯示,2014年,預期社會捐贈總量將達到1046億元。其中,基金會系統接受的捐贈總額預估為420億元;慈善會系統的捐贈款物預估為426億元;民政系統接受的社會捐贈款物82.26億元,紅十字會系統26.43億元,其他機構91.7億元。慈善會系統的捐贈較2013年有較大增長。加上全國志愿服務小時折算價值535.9億元和預估彩票公益金社會公益使用量399億元,全核算社會捐贈總價值預計將達到1981億元,較2013年增長17%。
藍皮書指出,慈善會系統和基金會系統始終處于中國社會捐贈的主導型地位,約占中國慈善捐贈資源接收量的80%。尤其是慈善會系統,其葉繁枝茂的發展令人驚異。基金會系統則在發展過程中處于變革期,非公募基金會的增量已經由井噴期步入平穩增長期,公募基金會也在變革自身的收入結構,社會捐贈在基金會系統總收入中的占比已經發生微妙變化,逐步呈相對降低趨勢。民政系統接收捐贈量相對降低,已經不足百億元。
從捐贈源頭來看,民營企業繼續領銜“慈善捐贈脊梁”稱號,超大額捐贈數量相對降低,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都步入一種理性捐贈的狀態,在繼續布局各自公益慈善戰略的路徑上,組織化、捐贈委托、直接捐贈三種形態繼續在濃厚的社會慈善氛圍中發酵。
個人捐贈則受互聯網時代技術變革的影響,眾籌形態和直線對接受益人的愿望越來越強烈,而除了現金捐贈,物資捐贈比如舊衣物等隨著物流技術的進步和受贈平臺的完善,將在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中形成嶄新的捐贈形態。這一方面的捐贈統計也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信息統計和慈善超市等實體平臺的記錄進一步得到體現。
首屆中國非公募基金會慈善事業論壇舉行
6月16日,由香江集團、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舉辦的首屆中國非公募基金會慈善事業論壇暨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成立十周年大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來自政府部門、基金會負責人及公益慈善領域的專家學者,就中國非公募慈善基金會未來十年的發展展開討論,探索公益新常態。
據悉,從1992年參與慈善事業至今,香江集團累計向社會捐贈了10億多元。而見證中國非公募慈善基金會從無到有的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在中國首次探索建立了以企業為母體,單獨注資的非公募慈善基金會,是國內首個國家級非公募慈善基金會。成立10年來,捐贈金額近1.2億元。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始終聚焦“教育、扶貧、救助、賑災”四大領域,共策劃實施了超過20個品牌項目,幫助孤兒、老人、婦女、殘疾兒童、單身母親、特困家庭、中小學生及大學生等200多萬人。制定并圓滿完成了“5個1000”愛心計劃:共建立了1223個“香江愛心圖書室”,助養了1000多個孤兒,幫助了1000個貧困家庭,資助了1000個貧困學生。基金會組建義工隊伍近2萬人,參與公益活動達10萬多人次。
國內首家公益慈善綜合體——善園奠基
17日上午,國內首家公益慈善綜合體和寧波愛心城市公益地標——善園,在位于鄞州新城區的寧波幫嚴氏建筑群內舉行奠基儀式。
據介紹,總體規劃1萬平方米的善園項目是“義鄉鄞州”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籌建期間,累計收到愛心企業、愛心人士專項捐贈的現金、物資、設施價值1000余萬元。建成后,善園將以公益慈善文化為主題,集展示、體驗、參與、服務于一體,并具有游覽、休閑、教化的功能,是國內首家綜合性的公益慈善平臺與載體。
據鄞州銀行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嚴意娜介紹,依托善園設立的寧波市善園公益基金會,是全國首家獲準以互聯網技術開展善款籌募,實施扶貧濟困、賑災救助、慈善救助、公益援助、交流與合作的具公募資格的公益基金會,也是浙江省首家民間發起的公募基金會。
嚴意娜告訴記者,該基金由數十家社會組織(公益基金會、民非單位)、經濟組織(金融、科技、外貿、服務、房地產等)眾籌組成,初始登記資金總額達到2000萬元。基金運用線上眾籌、P2P等模式,讓捐贈軌跡透明,捐贈信息對稱,捐贈成果可視,捐贈反饋及時,并通過網絡互助、全平臺配套運營的多元化服務模式解決時間、空間、距離等多種因素的限制,使公益更加高效。
4.5億元慈善推介會對接資金創紀錄
6月10日上午,第三屆廣州慈善項目推介會展示對接大會在白云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對接資金創下逾4.5億元的紀錄。
廣州市慈善會相關負責人指出,線上的慈善捐贈、慈善傳播、慈善互動尤其活躍,成為本屆推介會不可忽視的亮點之一。據統計,截至6月3日,去年以來有超過420萬元的大眾資金通過網絡途徑涌入廣州市慈善會相關慈善項目(不包括社會公益組織自行募捐的資金在內),其中微信捐贈占了大頭。
與網友的實時、有效互動,已經讓慈善項目推介會嘗到了“甜頭”。截至6月4日凌晨,廣州市慈善會“愛蕾行動”單個項目的微信募捐金額達到270473元,所有捐贈方的個人名稱、捐贈金額、捐贈時間,均在微信頁面實時滾動顯示。而作為第三屆廣州慈善項目推介會重要環節的首屆公益慈善項目大賽、中國慈善論壇廣州峰會及“樂善騎”公益項目等活動,均通過網絡提前招募到了熱心的大眾人員。
石家莊慈善事業健康發展新舉措 企業捐贈可減免稅
石家莊市出臺了《關于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慈善事業健康發展提出舉措,并明確企業、個人募捐可享受減免稅政策。
按照《意見》要求,明年起,石家莊市和縣(市)、區政府將發展慈善事業列入本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及年度計劃,加大政府財政資金向慈善組織購買服務力度,廣泛開展公益創投事業。并提出到2020年,政府支持慈善事業發展的協調機制、配套措施、扶持政策要落實到位。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福彩公益金支持慈善項目和建立慈善基金,支持慈善組織開展活動,使財政配套扶持、購買慈善組織服務成為常態。逐步建成比較健全的市和縣(市)區、街道辦事處(鄉鎮)三級慈善組織網絡,有條件的基層社區(村)設立慈善捐助工作站。
《意見》要求,落實企業和個人公益性捐贈所得稅稅前扣除政策,對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個人公益性捐贈額未超過納稅義務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計劃建立石家莊市慈善人物榜,對公益慈善事業的領軍企事業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命名。對積極參與慈善捐贈和公益慈善活動的個人及其家庭成員在發生特殊困難時,慈善組織將予以優先資助,并為其創業和就業提供便利條件。
記者了解到,《意見》要求慈善組織應及時公開款物募集情況,募捐周期大于6個月的,應當每3個月向社會公開一次,募捐活動結束后3個月內應全面公開。另外,要及時公開慈善項目運作、受贈款物的使用情況,項目運行周期大于6個月的,應當每3個月向社會公開一次,項目結束后3個月內應全面公開。
二、優秀基金
廈門理工學院教育發展基金會成立
近日,廈門理工學院教育發展基金成立暨“愛·相隨”捐贈儀式文藝晚會在該校藝術會堂舉行,基金會共向政、企等社會各界募集錢物7500多萬元。這些教育基金將有力推動學校全面深化綜合改革,加快建設省重點高校和高水平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發展。
廈門理工學院黨委書記、基金會理事長黃如欣表示,理工學院正處在全面深化綜合改革的關鍵時期,基金會的成立,對支撐學校轉型發展更顯得彌足珍貴。基金會將始終堅持公益本質,加強基金管理,提高運營效益,依法依規做好基金使用和監管工作,用好捐贈者的每一分錢。同時,要進一步擴大基金會的影響,將基金會打造成為政府機關、企業家協會、廣大校友、社會各界愛心人士智慧和友誼的聚集地,成為彰顯大學精神、展示學校形象的重要窗口,成為支持學校建設與發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近年來,廈門市六大行政區也都捐資捐物,加入常務校董,為學校與轄區內企業開展產學合作牽線搭橋,建立校地合作聯席會議制度和校產對接機制,為服務產業搭建平臺。越來越多有影響力的行業龍頭企業加入捐資助學的行列中來。
三、鄭州新聞
登封市成立首個農村慈善工作站
6月11日上午,登封市首個農村慈善工作站在登封市大金店鎮袁橋村掛牌成立,市領導、鄭州慈善總會會長姚待獻,登封市有關領導以及省市新聞媒體記者出席了掛牌儀式。
儀式上,登封慈善總會監事會主席、鄭州磴槽集團董事長袁占國致開幕詞,登封市慈善總會常務副會長申巧珍宣讀了關于批準成立袁橋村慈善工作站的批復;在場領導向袁橋村111名65歲以上的老人發放了25000元救助金并贈送了價值30000元的老年唱機,同時還向袁橋希望小學贈送了150套服裝。
姚待獻會長高度肯定了登封慈善總會的工作成果并對袁橋村慈善工作站的成立表示了衷心的祝賀。他表示袁橋慈善工作站的成立充分體現了登封市黨委政府對慈善事業的高度重視和愛心企業家對慈善事業的大力支持,希望登封慈善事業能夠在登封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登封人民的支持下,做大、做強、做優、做久。
登封市大金店鎮袁橋村慈善工作站的成立是登封市有關部門落實鄭州市關于建立健全基層慈善網絡的要求、大力發揚“扶危濟困”慈善精神的優秀成果。該慈善工作站由磴槽企業集團發起,旨在動員更多的愛心企業家、愛心單位加入慈善隊伍,弘揚慈善精神,造福袁橋村民。
四、平凡感動
包繼翔:帶著父親上學
母親狠心出走,父親癱瘓,奶奶、爺爺相繼去世,只留下完全不能自理的父親和9歲的兒子包繼翔。原本應有人疼愛、有人呵護的包繼翔,面對無情的打擊,為了讀書和照顧癱瘓的父親,無奈的他用稚嫩的肩膀撐起這個苦難的家,在宣威市西寧街道明德小學附近租一間20余平方米簡易房,帶著癱瘓的父親上學。
得知小繼翔的遭遇后,社會各界的人士,紛紛伸出愛心之手,對小繼翔和他的父親進行援助:每逢馬街趕集,老家的親戚和同村的堂叔、堂嬸們經常來看望他們,并給他們捎來雞蛋、洋芋、蔬菜;出租房隔壁的鄰居主動幫小繼翔的父親洗床單和被子;村委會把小繼翔和他的父親納入農村低保,西寧街道黨對小繼翔進行愛心助學。
為讓小繼翔健康成長,安心上課,有更多的時間學習和照顧父親,學校免費為父子倆提供三餐。每學期開學和“六一”節,學校要給小繼翔送去新買的衣服、書包,玩具和作業本、課外讀物,逢年過節,學校要派人看望他們,給他們帶來溫暖。
小繼翔說:“感謝有這么多人關心我,希望爸爸健康快樂,即使我今后考上初中、高中或者大學,我也會帶著爸爸上學,讓我天天陪伴他、照顧他,讓他快樂生活。”
五、慈善格言
人人關心慈善事業,我們的社會將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