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各界談慈善:公益慈善如春風吹走學生的迷茫 ——訪鄭州市電子信息工程學校小水滴志愿者工作站負責人尹月
慈善理念:“公益慈善就像一股春風,吹走了學生心中的迷茫,讓他們感受到了自我的價值和幫助讓人的快樂。”
作為一名職業學校的老師,尹月目前面對的學生是名副其實的“95后”,“這些孩子普遍存在著缺乏人生目標、精神空虛、渴望被肯定又缺乏健全的自我意識,有很強的表現欲等特點。”尹月說,“如何引導他們‘揚長避短’,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是我一直苦苦思索的難題。”
后來,尹月在鄭州慈善總會和學校的共同支持下,在學校內成立了“小水滴志愿者服務隊”,并吸納了不少學生加入到慈善志愿活動中來。
“剛開始成立志愿者服務隊只是為了能豐富學生們的課余生活,引導他們感受愛與給予的快樂。慢慢的,隨著他們不斷參加的一些慈善公益活動,我發現學生們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完成了自我蛻變。”尹月說。
她舉例說,學生們在參加“鄭州市文明交通”和“河南省打擊侵權盜版非法出版物”活動中,從一開始的混亂、不知道該做什么到能夠很細致、有條理的提供幫助;在參加 “鄭州市海棠藝術文化節”、“百城市自行車大賽”、“志愿服務高考”等活動中,他們學會了遇到問題不沖動,一起商量解決的辦法;在“無車日”、“鄭開馬拉松”活動中,他們學會分工明確,團結協作;在“愛心織女團”、“愛心手工皂”等活動中,他們讓人看到了感動。“為了能夠幫助到更多的人,很多同學熬夜織圍巾,他們比誰織得細密,誰織得更多,一張張的笑臉洋溢著能夠幫助別人的幸福感。”回憶起這些,尹月面帶微笑。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尹月認為,“正是在不斷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學生們的心靈得到充盈,感受到自我的價值,感受到幫助他人的快樂,他們會希望成為一個更有價值的人,自然地學會了約束自己的行為。公益慈善仿若一陣清風,吹走了曾經的迷茫,喧囂,浮躁,他帶領學生們了解社會,了解自己,公益慈善不僅僅是對他人的一種給予,一種幫助,更是一顆善的種子,種在了每個提供幫助的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