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第二十二期
一、各地動態
“百人援青”大型公益醫療救助行動從西寧啟程 8月10日上午,由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主辦的“百人援青”大型公益醫療救助行動正式從西寧啟程;顒影l起人全國政協委員、空軍政治部文工團副團長、我國著名藏族歌唱家韓紅將帶領200余人,行程2079公里,開展為期15天的大型公益醫療救助行動。 “百人援青”大型公益活動是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繼“百人援藏”、“百人援蒙”、“百人援疆”公益行動之后,針對少數民族地區開展的第四次醫療救助活動。譚維維、董潔、蔣欣、葉祖新、于曉光等演藝圈明星也到達活動現場,力挺此次活動。 |
中國慈善論壇將召開 慈善界最受矚目的年度盛事——由中國慈善聯合會主辦、老牛基金會協辦的中國慈善論壇(2014)將于8月16-17日在北京會議中心召開。國內外最具影響力慈善界人士、企業家、社會賢達將齊聚京城! 此次慈善盛宴主題“開啟善時代”,上午主論壇圍繞“創造共享價值”發表演講,下午4大分論壇:全球慈善論壇、社會救助論壇、中國城市慈善論壇、青年慈善論壇。當晚發布中國城市公益慈善指數,揭曉“慈善百強”。 |
海外青年公益創新大賽在中山啟動 8月7日,中山市第二屆“博愛100”公益創投活動之逸仙杯中山海外青年公益創新大賽在本地召開了推介會,向中山籍的海外留學生發出參賽邀請。據悉,該大賽早前已在香港、澳門進行推介。 據了解,中山在2013年就發起了第一屆逸仙杯公益創新大賽,有來自亞洲地區的近200個項目參加。與上一屆大賽有所區別的是,本屆逸仙杯公益創新大賽范圍更加廣泛,大賽接受全球范圍內所有有志于參與公益的年輕個體參賽,大學生是重要的目標群體,同時,在選題范圍上更簡單化,更能體現青年人的成長需求。 |
姚基金籃球慈善賽門票開售 8月31日,2014年姚基金東莞籃球慈善賽將在“CBA第一館”東莞籃球中心吹響號角。2014年姚基金東莞籃球慈善賽門票已經開售,最低票價100元,最高票價1600元。門票收入將進入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姚基金賬戶,為貧困地區的青少年配置體育設施,并支持他們參與姚基金希望小學籃球季項目。 “第三節小球員比賽”是姚基金慈善賽的傳統和亮點。2014年姚基金東莞籃球慈善賽第三節比賽,將由2014年“姚基金希望小學籃球季代表隊”與東莞小學生組建的“東莞未來之星籃球隊”進行精彩對抗,為懷揣籃球夢想的孩子們創造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目前,東莞市正面向全市32個鎮(街道),公開招募符合條件的適齡小學生球員,組建東莞未來之星籃球隊。 |
東莞公益餐館:提供免費午餐 工作人員皆志愿者 世上真有免費的午餐,而且可以天天吃。據店主鄒金宏介紹,該餐館每天中午11時30分至12時30分營業,餐館開業一周來每天都有100多名食客前來用餐。 “我不想被人理解為高調宣傳博取同情獲取捐贈,因此在餐館里連捐贈箱也沒有設立。”鄒金宏告訴記者,如果有食客想捐贈,可以在餐后與值班的志愿者聯系,會有專人負責跟進登記。 據鄒金宏介紹,“雨花齋”是東莞首家免費午餐餐館,不提供肉食并非出于成本的考慮,而是自己遵循“素食更健康和環保”的理念。 如果食客不多,我們會將飯菜打包后上街免費派給流浪人員享用。”鄒金宏說,目前已有老板籌備在東莞開設第二家免費餐館,已有志愿者愿意“捐”出鋪面的使用權,面積約有500多平方米,比現在開的這家面積大近十倍。 |
二、優秀項目
思源方舟—減防災教育培訓公益項目 項目介紹:思源方舟是2013年4月雅安地震時由新浪揚帆公益基金發起的公益項目,它與以往的“災后援建”項目不同,主要通過“災前”專業NGO公益防災減災培訓組織深入地震頻發區的學校進行培訓,讓教師和學生懂得基本的疏導和逃生、自救的能力。 |
三、鄭州新聞
我市開展對慈善項目督導活動 8月7日,鄭州慈善總會監事會開始對我市慈善項目運行情況及相關合作單位進行2014年第一次督導調研活動,旨在健全慈善項目工作機制,了解、掌握慈善項目實際運行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利于慈善項目工作健康有序的開展。 在查閱過項目檔案資料,聽取了工作匯報后,監事會成員分別對各項目的運行現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指出了一些不足之處,項目單位負責人紛紛表示將虛心學習,拓展思路,加大工作力度,使善款更有效的發揮作用。接受督導檢查的三家單位慈善項目運行管理到位、制度健全、財務賬目清晰、檔案資料齊備,獲得了監事會成員的一致肯定。 |
四、平凡感動
20年前答應幫同事寄錢 20年后發現錢未寄到 七旬老太重承諾 奔波千里還存款 在二七區五里堡街道河醫社區,流傳著這樣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為了一句承諾,七旬老太奔波千里,把20年前的存款送到家住山東的老同事手中。斷了聯系20年的兩家人,成了好親戚…… 故事的主角叫崔奶奶,今年72歲,是住在河醫社區中原東路78號院的普通退休工人。 前段時間,崔奶奶飯吃不香、覺睡不好,整天抱著電話挨個撥給老同事打聽事兒,可愁壞了兒媳婦劉敏。 事情得從20年前說起,崔奶奶單位的一個同事因跟隨丈夫轉業到山東,把一份一年后到期的100元定期存折交給了她,并告知山東家里的地址,希望等到存款到期幫忙寄過去。 崔奶奶一直惦記著此事,存款到期的時候,她就交代丈夫照著地址寄了過去,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信被退回了說查無此人。因信被退回了丈夫單位,她并不知道此事,而時間太長,丈夫也忘了這件事。 “今年年初,老兩口聊天中無意間提起,婆婆才知道這筆錢一直沒有寄到同事手中。”劉敏說,當天晚上,老太太就沒怎么合眼。第二天天剛亮,老兩口就匆忙跑到老單位打聽當年同事的地址,由于時間久遠,地址早已找不到了。 “我答應過人家,要把錢寄過去的。”崔奶奶念叨著這句話,落下了“心病”。 幾個月來,老人一邊打電話聯系老同事們,一邊四處托人打聽,一直沒停歇。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托山東的一個親戚聯系到當地的派出所,從那里打聽到了當年同事兒子的聯系方式,當即就決定“親自把錢送到老同事手中”。 “老人年齡大了,當兒女的不放心她出遠門,但她說啥都要親自把錢送去,怎么勸都勸不住。”在劉敏眼中,婆婆是個樸實、節儉、執拗的傳統老人。拗不過婆婆,劉敏連忙請假買票,陪著老人去泰安。 坐上鄭州到山東泰安的火車,崔奶奶終于舒了一口氣。近600公里的顛簸路程,為的便是20多年前的一個承諾。 “實在抱歉啊,現在才把錢送來。”雖然當年郵寄的是100元存款,崔奶奶執意掏出2000多元錢遞到老姐姐的手中。 “到山東的第二年,因家庭變故搬了家,存款的事兒早忘了,可難為你啦。”老姐姐拉著崔奶奶的手,說起往事感慨不已。 “婆婆這事做得讓人佩服。”劉敏說。兩家子女約好了,每年都要走兩次親戚,讓老姐妹倆多聚聚。兩家還有一個新約定,那就是要把兩個老人之間的故事講給孩子們,傳給孩子的孩子們。 |
五、慈善格言
人類最崇高的行為是“奉獻”,人世間最溫暖的力量叫“關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