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誰,但知道你是為了誰
7月25日下午,中華慈善總會貧困母親救助項目管理辦公室電話響起。
“我想做點好事,我在“中華慈善網”看到你們貧困母親救助項目,于是,下午通過銀行捐贈了20萬善款,但沒有填寫捐款用途,所以,打電話來告知一下。我希望,不公開我的名字,不需公示,收據和證書也不要寫我的名字,此款必須用于救助貧困母親和家庭。”
“您沒有別的要求嗎?是否見見總會領導?”
“不用,我就想好好幫助那些貧困母親和貧困家庭。”
“按規定捐贈發票和慈善證書是要寫捐贈名字的。”
“我就是想要匿名捐贈,如果一定要寫就寫‘國聯’二個字吧。”
我放下電話沉思良久,這位先生的捐贈太特別。我們通電話不到幾分鐘,不知道他在哪工作,甚至不清楚是哪里人,只知道他從山西打來的電話和捐贈的20萬慈善款。他的善舉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讓我非常感動。
第二天我把這一特殊情況匯報給了主管領導蘇輝主任。蘇主任要我們辦公室的同志一定要尊重捐贈人的意愿,把手續辦好,并轉達他代表中華慈善總會和貧困母親對他的感謝。在給蘇主任匯報時,他也感到意外,對著捐贈說明函凝視了許久。蘇主任從事慈善工作十幾年了,也有過無數次感動,但這次他的內心深處又被重重地觸動了一次。
20萬元對于個人來說也不是一個小數目,而與此相對的卻是:不留名字、不作宣傳、不需公示、不搞儀式。我想這應該和慈善、愛心、善良是分不開的。這一特殊善舉也讓我們慈善工作者深受啟迪和感動。
當今社會上對一些另類的慈善舉動議論不斷。我覺得,不管你是窮人還是富人,不管你是高調還是低調,不管捐贈方式如何,只要有愛心幫助了別人,就應該提倡。而作為慈善機構人員也無需參與是非評判,只需把好二個數:一個是有多少慈善款,一個是救助和幫助了多少貧困人群。把議論是非的時間,用來好好按照國家和總會的規定,用好善款的工作上,讓善款能最好真正用在需要幫助的人身上。只有這樣才對得起愛心人士,才讓愛心人士放心。
無疑,這位匿名先生的善舉是對貧困母親及家庭的巨大支持。這也是目前為止,中華慈善總會貧困母親救助項目收到以個人名義捐贈的額度最大的一筆善款。我們每天不斷地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慈善捐款,這些慈善人士雖然涉及各行各業、各個年齡段,但他們都是奔著同一個目的、同一個理想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