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公常務副會長出席第六屆中華慈善獎報告會并致辭
2011年7月15日下午,李本公常務副會長出席“第六屆中華慈善獎報告會”并致辭。作為第六屆中華慈善獎的重要組成部分,報告會以“我的慈善故事”為主題,包含“我的捐贈故事”和“我的工作故事”兩個環節。“我的捐贈故事”由中華慈善獎獲獎代表講述自身親歷慈善故事,展示我國公民豐富多元的慈善生態;“我的工作故事”環節由公益慈善行業一線工作人員代表通過中華慈善獎獲獎者中的公益慈善工作者代表講述自身的從業故事,向世界展示一個不太為人知曉的中國公益慈善領域。
李本公常務副會長在致辭中講到,一個專業分工協作、可持續發展的公益慈善事業正在形成。首先,企業作為現階段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的主要捐贈者,給今天中國的公益慈善和社會服務創新注入了蓬勃發展的新動力。企業不僅是我們慈善事業的主要捐贈力量,他們還把經濟領域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引入慈善服務中,推動我們的慈善和社會服務事業的創新;其次,慈善組織的高效服務和責任自律,給整個慈善事業的專業化、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活力。同時,各級地方民政部門積極的慈善政策與制度創新,給我們的愛心提供了制度保障的力量。
李本公常務副會長強調,要努力創新,為公益慈善事業營造更好的發展氛圍和環境。第一,在思想上,要有更加多元和開放的精神,為公益慈善事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近年來公益慈善事業蓬勃發展的實踐告訴我們,公益慈善事業正在成為推動我國社會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動力之一。公益慈善事業作為我國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公共服務的重要形式,具有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無可替代的功能,要把公益慈善事業作為我國社會管理創新的重要手段,融入到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戰略中去,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積極作用。第二,在行業標準上,要盡快建立一套透明、高效的慈善服務標準,引導、規范公益慈善行為,樹立行業良好的社會形象。建立和完善公益慈善組織服務分類及評估標準,為社會尋求公共服務、評估公益慈善組織提供指南,為公益慈善組織規范自身業務、提高自身專業能力提供標準。第三,在服務體系上,建立一套及時回應社會需求的公益慈善服務體系,提高公益慈善資源的使用效率,整體提升公益慈善行業的社會服務能力。首先,建立全國公益慈善信息平臺,為社會公眾提供專業化的捐贈信息服務,為公益慈善組織提供權威的信息披露平臺,為弱勢人群提供開放的求助渠道。其次,探索一套公益慈善組織孵化培育模式,發展一批能力建設服務機構,支持不同類型、規模的公益慈善組織的發展,以滿足多元化的社會需求。同時,積極探索政府購買服務模式創新,建立一套公開、公正、高效的采購模式,將政府政策、資金優勢與公益慈善組織專業優勢有機結合,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
報告會由新浪微博支持,采用全程微博直播的形式,共享慈善盛典。全國熱心公益慈善的博友與中華慈善獎獲獎代表、現場嘉賓充分互動,隨時分享投身慈善的快樂和收獲,共同參與慈善熱點話題的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