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明辦:老人摔倒無人敢扶是道德上犯糊涂
中央文明辦專職副主任王世明昨天在談及“老人倒地無人攙扶”現象時表示,這絕不是中國人的道德觀,扶老攜幼、扶危濟困是中國人不容置疑的價值判斷。
王世明說,“有的被扶老人及家屬冤枉了好人,委屈了好人,導致了老人跌倒無人敢扶,這是不該發生的事,是一些人在道德取向上一時之間犯了糊涂,這讓我們很遺憾。中國人很關注這種事,不贊成這種事。”
王世明稱,扶老攜幼,對于我們這樣一個古老、文明的國家來說,就應該去做,不能不做,沒有二話可說。“這里我想用吳菊萍的話來回答,‘我們拒絕袖手旁觀’,我覺得這個話說得就非常好。”
鏈接·答問實錄
2011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舉行“評選表彰和學習宣傳道德模范新聞發布會”。以下為《中國婦女報》記者提問。
中國婦女報記者:我們在頒獎典禮上看到了“最美媽媽”吳菊萍,她勇敢救下了墜樓的幼童。但是現在社會上也有一種猶豫的情緒,就是對跌倒的老人扶還是不扶的問題。有網友說:過去我一定扶,因為過不了良心這一關;而現在我一定不會扶,因為過不了責任這一關。請問您對這個問題是怎么看的?謝謝。
王世明:這次評選出的全國見義勇為道德模范,有剛才說到的勇接墜樓兒童的吳菊萍,有勇救落水青年英勇犧牲的解放軍戰士邰忠利,有勇救落水同伴獻出寶貴生命的15歲少年甘占恩,還有英雄翁婿譚良才、王茂華奮不顧身、火海救人,等等。這一樁樁、一件件,展示了我們中國人見義勇為的精神高度,他們舍生忘死、舍生取義,可歌可泣、感天動地。他們在生死瞬間的義無反顧,反映了我們中國人身上流淌著的道德血液很濃,反映了我們中國人的善良人性根基很深,反映了我們中華民族的道德心理積淀很厚。可以自信地說,對中國人來講,扶老攜幼、扶危濟困是不容置疑的價值判斷。
最近,我也注意到這樣一件事,安徽合肥一位七旬老人在搭便車回家途中從車上掉下身亡,車主心里過不去,主動要賠償,但老人子女就很講情理,說這是意外,不能委屈好人,不能傷害善心。
總而言之,扶老攜幼這種事,對于我們這樣一個古老、文明的國家來說,我們的態度是什么呢?就是應該去做,不能不做,沒有二話可說。這里我想用吳菊萍的話來回答,“我們拒絕袖手旁觀”,我覺得這個話說得就非常好。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