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扶貧攻堅 創建慈善城市 2018社會各界談慈善——鄭州慈善志愿者篇
在我們生活的城市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將自己的業余時間無私地奉獻給了志愿服務;他們用平凡的事跡詮釋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慈善志愿者。

目前,在鄭州慈善總會注冊的慈善志愿者有近10萬人。他們分布在我市各行各業,醫生、警察、企業員工、公務員、大學生、社區文藝骨干等,都有志愿者的身影。關愛老兵、關注環衛工農民工、關心留守兒童、關懷殘障人士、關照身邊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他們從不因善小而不為。“慈善一小時”、“慈善嘉年華”、“鄭州慈善日”,一個個響亮的鄭州慈善品牌,都離不開他們的全情參與奉獻。盡管他們的外表并不華麗,名字也未必為人所知,但他們的慈善志愿服務如和煦的陽光灑落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城市因志愿而溫暖,志愿服務也滋養著鄭州的文明和繁榮。
在2018年9月5日第三個“中華慈善日”和10月16日第十一個“鄭州慈善日”來臨之際,我市社會各界慈善志愿者積極行動、廣泛開展扶貧濟困、鄉村振興、扶老助殘、助學助醫等慈善志愿活動,全面助力鄭州打造溫暖之城、愛心之城、慈善之城。他們身體力行的踐行著“一個微笑、一件小事都是慈善常態”的慈善新理念,向鄭州市民傳遞著“鄭”能量。
近日,記者走訪了鄭州市多家慈善志愿者團隊,傾聽他們的志愿故事,暢談他們的慈善理念——
尊老敬老樹新風 情暖人間夕陽紅
——訪鄭州市中原區瑞陽養老院院長馬邦博
最美不過夕陽紅——在鄭州中原區瑞陽養老院,院長馬邦博把老人當做自己的父母,時時刻刻為老人著想,老人更是把她當做自己的親生女兒,大事小事都會向她訴說。
“我認為企業家做慈善,就是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創辦養老院的初衷,就是要做慈善事業回報社會。” 馬邦博說。養老院陸續開展“尋找100名孤寡老人過團圓年”;為在院困難老人、中原區困難農民減免生活費及住院醫療費等。“我希望以實際行動弘揚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
“今年我們計劃聯合鄭州慈善總會成立瑞陽慈善基金,擴大做公益的范圍,除了救助因重大疾病等原因造成家庭貧困者入醫院治療,還會根據社會焦點,有針對性的開展公益活動。我希望以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我院職工及其家屬,全員參與,為弱勢群體傳遞溫暖,為鄭州市創建慈善城市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舟共濟 給慢飛天使一個未來
——訪鄭州市同舟心智障礙者服務中心主任馮燕

“自閉癥又稱孤獨癥,作為一個自閉癥患者的家長,這些年來我深深的感受到其中的種種滋味:痛苦、絕望、感恩、感動。”鄭州市同舟心智障礙者服務中心主任馮燕談及自己多年心路歷程時動情的說。
“一個人的力量真的很有限,但當身邊有一個溫暖的擁抱,‘抱團取暖’會讓我們更有力量和信心。大家彼此扶持,彼此鼓勵,為這些慢飛天使去努力做更多的公益倡導和宣傳,去爭取更多的社會資源與支持。用生命影響生命,以愛傳遞愛,讓更多的善凝聚與匯集,這也是我認為的慈善大愛。”也正因這份初心,鄭州市部分心智障礙者的家長自發眾籌創辦了鄭州市同舟心智障礙者服務中心。以“生命全程的教育和陪伴”為使命,努力為心智障礙者開創接納、包容、平等、友善的生存空間。
“接下來我們會繼續努力,為這些慢飛天使們提供社區家庭、支持性就業等更多的服務,實現他們從被服務對象轉變為服務提供者,從消費者轉變為創造者。為這個社會創造著他們的人生價值。我們堅信這些慢飛天使一定有非常美好的未來。”

崇尚慈善 踐行慈善
——訪中建七局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團委書記董悠悠
國有企業如何做慈善?中建七局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團委書記董悠悠分享了公司“十典九章”文明禮儀志愿服務隊踐行慈善的經歷。
中建七局建裝公司2013成立“十典九章”文明禮儀志愿服務隊,被鄭州慈善總會授予慈善志愿者工作站,成為央企在鄭州的首支央企慈善志愿者服務隊。服務隊累計開展情暖孤寡老人留守兒童、愛心義賣報紙、關愛農民工等志服務活動300余次,參與志愿者超過1200人,用行動傳遞著愛心幫扶正能量,讓更多的人了解慈善,關心慈善,崇尚慈善,踐行慈善。
“慈善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業。接下來我們將將繼續踐行社會責任,傳播慈善公益文化、倡導良好社會風尚,一個人乃至一個企業的慈善力量總是有限的,但堅持的力量,將會影響更多的人向往慈善、參與慈善!”
青春飛揚,慈善行走
——訪鄭州大學小白鴿志愿服務隊理事長李貝貝
“大學生是充滿青春活力的,作為一名學生對慈善的看法,我希望慈善事業能帶領大家如純潔的白鴿一般,傳遞溫暖與愛。” 鄭州大學小白鴿志愿服務隊理事長李貝貝說。
鄭州大學小白鴿志愿服務隊成立于2011年,是河南省首支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志愿服務團隊。小白鴿以關愛夕陽紅,陪伴自閉癥兒童,暑期支教等為主要志愿服務活動,堅持每周定期進行約15次志愿活動。“我們堅信,從身邊的每件志愿小事做起,能讓生活變成我們期許的溫暖模樣。”
“老年大學”項目是小白鴿的特色活動,也得到鄭州慈善總會支持,現服務于鄭州市老年公寓和老干部大學,每周根據老人的不同喜好組織大學生進行一對一教學。“服務的大都是退休的干部、老師,他們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所以我們的志愿者往往在陪伴的過程中,收獲到的不僅是志愿的快樂,更有爺爺奶奶們對人生的獨到見解。”迄今為止項目的受益老人已經超過100位,“小鴿子們”懷著一顆炙熱的心,給爺爺奶奶的晚年生活增添了更多色彩,帶去了溫暖和歡樂。“接下來我們服務隊會全力打造‘老年大學’品牌項目,走遍鄭州市的各大養老院,為更多的老人服務。服務隊也會在志愿服務的路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一花不是春 百花齊為善
——訪鄭州市馨家苑社區服務中心志愿者吳杰
“生活中很多人對慈善的理解是不同的,有人認為慈善就是奉獻,是單方面給予。我認為做慈善,不單單是為受助者提供幫扶,也是自身的快樂和價值體現。人之初,性本善。我們把慈善做成常態化,做成一種習慣,就是普通百姓理解的慈善。” 鄭州市馨家苑社區服務中心志愿者吳杰說。
鄭州市馨家苑社區服務中心擁有200余人的社工隊伍,通過“社工+志愿者”雙工聯動的工作模式進行開展慈善活動。近年來,中心共計開展慈善活動4170場,無論是服務數量還是質量都廣泛深入所服務居民的心中。
“獨樹不成林,一花不是春,我們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整合團結周圍的慈善公益力量,我們的慈善事業才會進步,但是這又離不開每個慈善人的付出,在團結力量的同時,做好自己的慈善服務,滴水匯成河流,小愛凝聚大愛,這樣才能助推、共建鄭州慈善城市。我們希望能夠盡己所能整合多方資源,邀請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加入,在馨家苑就像回家一樣,充滿溫馨的氛圍,讓每一個人在這里感受愛、傳播愛。”
涓涓細流終能匯成愛的海洋
——訪鄭州市冀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副主任盧太嶺
談及對慈善的理解,鄭州市冀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副主任盧太嶺表示:“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行善一定要一以貫之、堅持去做,那么涓涓細流最終就能匯成愛的海洋。”
鄭州市冀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是一家為社會大眾提供優質心理咨詢服務、社工服務、義工服務和其它社會服務的公益性社會組織。中心先后承接“鄭州慈善大講堂——愛與你同行”心靈援助項目、“心通道”--心理援疆慈善志愿者服務項目等,在全社會心理咨詢公益事業方面做出了杰出表率。
就在今年7月27日,在新疆哈密市伊州中學,慈善援疆項目“少年心智潛能激發營”閉營,孩子們和老師們緊緊擁抱,難舍難分,淚水再也抑制不住。初一女孩娜吉熱哽咽著說“我愛您,老師,您明年還來嗎?”5天的活動溫暖了維族少年心。感受愛、學會愛、傳遞愛,愛自己、愛他人、愛祖國是孩子們在激發營最大的收獲。
盧太嶺說:“心理健康關系到社會的和諧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接下來我們也將繼續探索心理服務在慈善事業方面的更多作為,爭取用我們的善心善行,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