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就文明之城最美風景 百萬志愿者溫暖大街小巷(鄭州日報)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僅在乎其經濟實力、城市建設等數字指標,也在乎其居民內心溫暖樂于奉獻的文明指數。在鄭州,來自各行各業的百萬名志愿者以“志愿”的名義,為這座城市的“軟實力”添磚加瓦,為幸福鄭州奉獻力量。
每10人中有一位志愿者
昨日是國際志愿者日。
國家中心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些稱號對于千萬鄭州人來說并不陌生,可是,還有一個稱號,或許大多數人并不熟悉——2016年12月,中國慈善聯合會發布的第四屆“中國城市公益慈善指數”顯示,鄭州位居該綜合指數排行榜全國第13名,中部地區第2名,其中,志愿服務指數全國第1名。
數據顯示,鄭州目前有各類志愿者超過百萬,也就是說,每10位鄭州人中,就有1位是志愿者。數據背后,是中原樂善好施的品格傳承,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熠熠閃光。
這個月我們都是志愿者
戴著安全帽、穿著安全背心,36歲的王剛和工友們樂呵呵地挑選著適合自己的羽絨服。昨日上午,惠濟區建業花園八號院項目工地上,300多名工友特別開心——鄭州慈善總會送來的新棉衣棉被著實給他們帶來了溫暖,志愿者們為工地上的工友們捐贈愛心衣物、生活用品等過冬物資。
“鄭州冬天挺冷的,我還真不適應。就想著抽空去買一件厚衣服呢,沒想到志愿者就送來了……”王剛來自安徽,他說,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北方的“冷”,但也感受到了北方人的“暖”。
同一時間,二七區惠城社區內,72歲的楊鳳英挑選了一件大紅色羽絨服,穿上后喜滋滋地拉著周圍的老街坊,問好不好看:“今年是我的本命年,咱要穿個喜慶的外套顏色才行。”在這里,志愿者冬季送溫暖進社區活動正在舉行。除了為社區附近的居民發放1000余件愛心衣物、開展免費義診外,志愿者們還走訪慰問了多戶社區困難老人。
“今天是世界志愿者日,我們號召全市慈善志愿者積極行動,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慈善志愿者月集中幫扶活動,讓各方受益群眾分享慈善大愛。”鄭州慈善總會社會工作部部長胡凌曦說。
百萬志愿者一直在行動
其實,在鄭州,擁有各行各業超過百萬名的志愿者,其中,慈善志愿者就有6萬多名。
數據顯示,鄭州目前已擁有“安老、撫孤、扶危、助困、助殘、助醫、助學”等各個領域的注冊慈善志愿者6萬余人,骨干慈善志愿者近萬人,服務隊伍千余支,慈善志愿服務活動近萬場,參與活動的志愿者人次過億。
這其中,有不少志愿者就在我們身邊。鄭州電子信息工程學校織女團慈善志愿者團,每個冬季都會編織出圍巾、手套、帽子等物品,送給街頭的環衛工人,這一堅持就是四五年;老年騎行協會慈善志愿者,一群“老當益壯”的老人,他們騎著自行車,宣傳慈善理念和文明鄭州;龐大的醫療慈善志愿者隊伍,包括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鄭州慈善醫院)、鄭州市中心醫院、鄭州人民醫院等醫護人員組成的慈善志愿者團隊,每月甚至每周都開展進社區、進廣場等義診活動……
這其中,平凡的志愿者們做著不平凡的事——“向社會各界號召慈善33條”,這是慈善志愿者的行為和創意,也是鄭州志愿者工作的一個亮點;“慈善一小時”,每年挑出一個小時,號召全市人民行動起來,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這是慈善志愿者身體力行的號召和倡議,在全國也屬于“首例”;黃河岸邊,鄭州紅十字水上義務救援隊的行為感動了全國人民;走街轉巷,接受市民捐贈的衣物,“衣暖人心”活動深入人心……
如你留心,便會發現,他們就在你的身邊不遠處,只是默默奉獻。但他們共同的行動,足以提升一座城市的溫暖,足以傳遞無窮的力量。
鄭州日報記者 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