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發展——"鄭州慈善公益大講堂”助力人民生活更美好

公益講座中
11月4日、5日,鄭州市冀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慈善志愿者工作站在黃河飯店會議廳舉行“2017鄭州慈善大講堂系列活動——創新發展、未來生活更美好公益講座”,300余位來自社會各界的心理學愛好者、公益慈善愛心人士齊聚一堂,共同學習、探討、研究心理學知識在公益慈善領域服務大眾的創新性和專業性。
截至2017年10月底,鄭州市冀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慈善志愿者工作站號召、組織慈善志愿者講師先后開展“鄭州慈善大講堂系列活動——愛的傳播”、“讓心理學走進我們的生活”、“老年人心理關愛公益課堂”,“同獻愛心共鑄希望”二七區慈善公益課堂校園行公益講座,中牟縣“點亮心燈助燃希望心靈疏導慈善公益項目”等公益講座300余場次,講座足跡不僅遍布我市各縣(市)區,更是遍布我省近20個城市,受益群眾達25000多人次。開啟了鄭州慈善心理學專業志愿服務團隊走出綠城,走向全省,服務更多有需要的受助人群的先河。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講到:“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目標”、“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此次講座以“創新發展、未來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積極響應總書記號召,志愿者們講述了通過與各地殘聯、婦聯、辦事處、社區等機構合作,為孤寡老人、殘障人士、婦女兒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等特殊人群量身設計公益心理學課程,運用專業的社工加心理咨詢師服務模式開展心理援助的創新經驗,為聽眾提供精彩的“精神食糧”。冀羽社工的志愿者們在參與公益服務的過程中,付出辛勞,提供幫助,同時鍛煉能力,升華思想,體現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從現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新時代、新征程,也賦予了慈善事業新的使命。通過慈善力量,將促進“科學、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領域全面發展。報告中指出,要“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要“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這些要求,都為慈善工作在物質救助的基礎上,為受助者提供心靈關懷提供政策指引。通過傳播公益心理學知識,擴充慈善幫扶領域,為每位受助者疏導心理問題、助力其重拾生活信心、提升自行解決問題能力、達到自我成長與蛻變,從而創造新生活、創造幸福家庭。
我們堅信,鄭州這座慈善大愛之城的建設,不僅是捐贈者和志愿者的貢獻,還有每位受助者和每個市民的積極參與和奉獻。人人盡責、人人享有、人人向善,讓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共創中國夢的美好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