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首個志愿服務項目援助慈善基金今日成立
3月4日,鄭州市綠城廣場,由中共鄭州市委宣傳部、鄭州市文明辦、鄭州市志愿者聯合會主辦,鄭州慈善總會等協辦的“文明之城·志愿鄭州—省會2017年學雷鋒志愿服務主題實踐活動啟動儀式”正式舉行。河南省文明辦副主任李文良,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副市長張俊峰,鄭州慈善總會會長姚待獻,鄭州市政府副市長劉東,鄭州市政協副主席崔凡,鄭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裴保順,鄭州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姜朝紅,鄭州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劉華安,共青團鄭州市委副書記李磊,鄭州市婦聯副主席侯淑玲參加了啟動儀式。
活動中,鄭州市首個志愿服務項目援助慈善基金成立,鄭州慈善總會和鄭州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分別向該基金捐贈首筆善款20萬元和120萬元。

與會領導共同按下“魔方”按鈕,
宣布“文明之城·志愿鄭州
——省會2017年學雷鋒志愿服務
主題實踐活動”正式啟動
入選全國志愿服務先進典型“四個100”的志愿者和組織代表載譽而來,鄭州市首個志愿服務項目援助慈善基金成立并接受首筆注資,首個“雷鋒號”地鐵專列命名,首部反映全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事跡的微電影投放地鐵,“中國好公益平臺”鄭州首場推介會啟幕……這個學雷鋒紀念日,鄭州真的有點兒忙!

來自全市28個專業學雷鋒志愿服務支隊
和16個區域性學雷鋒志愿服務支隊的
千名志愿者齊聚會場

現場展出200幅以“慈善志愿者在行動”為主題的慈善攝影展,見證了鄭州慈善志愿服務事業發展的歷程
資金援助,助力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
“我有好的項目可是沒有資金怎么辦?”“我是項目團隊,沒有在民政局正式登記注冊,得不到更多支持怎么辦?”為了解決這些問題,2013年起,鄭州市開始實施志愿服務項目資金援助工程,為具有創新性、可復制性的本土優秀志愿服務項目提供援助資金、技術支持,大力扶持發展中的志愿服務組織。工程實施兩屆以來,成績斐然:受援項目奪得民政部全國優秀志愿服務項目獎一等獎1個、三等獎1個,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1個、銀獎1個,河南省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2個,河南省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品牌1個。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副市長張俊峰與鄭州市慈善總會會長姚待獻為基金揭牌

鄭州慈善總會捐贈首筆20萬元善款

鄭州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捐款120萬元
為保證志愿服務項目資金援助工程的后續資金來源,《慈善法》頒布實施后,鄭州市文明辦與鄭州慈善總會聯合設立了“鄭州市志愿服務項目援助慈善基金”。啟動儀式上,鄭州慈善總會和鄭州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分別向該基金捐贈善款20萬元和120萬元,實現了基金的首筆注入,為全市以項目化運作推動學雷鋒志愿服務制度化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嘉許激勵,讓學雷鋒志愿服務的后勁兒更足
當鄭州版《學習雷鋒好榜樣》響徹綠城廣場,鄭州市入選2016年度全國志愿服務先進典型“四個100”的全國最美志愿者閆思帆,全國最佳志愿服務項目“我以我言做你眼”助盲計劃和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管城區代書胡同社區的代表,鄭州市志愿服務工作先進單位、優秀志愿服務組織和優秀志愿者代表,走上舞臺,接受隆重的表彰。

2016年度鄭州市志愿服務工作先進單位
代表上臺領獎

2016年度鄭州市優秀志愿服務組織
代表上臺領獎

2016年度鄭州市優秀志愿者代表上臺領獎

2016年度全國“四個100”獲獎代表上臺領獎
并接受主持人張明采訪
近年來,鄭州市將志愿服務嘉許激勵機制建設作為儲備志愿動力、提振道德信心的重要工作來抓,逐步完善了責任單位公開向社會承諾制度,建立了涵蓋四層十三項內容的激勵回饋體系,設立了針對重病、特困優秀志愿者的專項慈善幫扶基金。政府禮遇、精神激勵、政策傾斜,輔以適度的物質獎勵,一組綜合拳法,不僅使志愿者的獲得感大幅提升,而且使志愿服務的社會認同度不斷擴大,進一步樹立了“好人好報”的價值導向,為學雷鋒志愿服務儲備了充足的發展后勁。
“雷鋒號”專列,一條開往春天的地鐵
啟動儀式上,河南省文明辦副主任李文良向鄭州地鐵公司代表頒發了“雷鋒號”地鐵專列的牌匾。至此,鄭州市有了第一條“雷鋒號”地鐵列車,實現了零的突破。

省文明辦副主任李文良為鄭州首列
“雷鋒號”地鐵專列授牌
地鐵1號線1號車,是河南省開通的第一列地鐵列車。列車內,隨處可見設計精美的以學雷鋒志愿服務為主題的公益廣告,不同車廂展示著不同的雷鋒語錄,甚至拉環上也可看到雷鋒親切的笑臉。列車和車站的PIS,循環播放著鄭州首部反映全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老年雷鋒團”事跡的微電影《紅房子》和2016年刷爆朋友圈的鄭州版《學習雷鋒好榜樣》,市民可零距離感受雷鋒精神和志愿精神。不獨如此,鄭州地鐵小小講解員、晶晶服務隊等明星志愿服務團隊活躍在站臺內外,紫荊山站、綠城廣場站等被確定為公共文明引導主題車站,“行文明禮儀之美 做雷鋒精神傳人”活動不斷深化。“雷鋒號”專列成為一條載著濃濃愛意的開往春天的地鐵,鄭州人以實際行動播報著站名:“下一站—志愿鄭州!”
雙提升,向更高水平的全國文明城市邁進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裴保順在致辭中說:“今年,是十九大召開之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之年,也是我市全國文明城市到屆重創之年,做好學雷鋒志愿服務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事關國家發展、人民福祉、城市榮譽,志愿者怎能缺席?

鄭州市志愿者代表邱炳陽將
向全市志愿者發出倡議

與會領導為鄭州市“雙提升”志愿服務活動的5支隊伍代表授旗
志愿者代表邱炳陽向全市人民發出倡議:積極參與“市民素質、城市文明程度雙提升,志愿者在行動”活動,做公共文明素養提升宣傳志愿者,做公共文明引導志愿者,做公益廣告維護與糾錯志愿者,做市容環境監督志愿者,做城市基礎設施完善建言志愿者,引領社會風尚向上向善,實踐城市文明共建共享。與會領導為首批投身活動的來自鄭州大學微塵志愿服務隊、燎原志愿服務隊,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小水滴志愿服務隊,河南中醫藥大學陽光志愿者協會,財經政法國教學院志愿者協會的5支志愿服務團隊授旗,以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雙提升為目標的“五個爭做”活動將在全市進一步深化。
交流互動,為志愿服務項目提升打開一扇窗
活動現場,鄭州市第二屆志愿服務項目資金援助工程18個按期結項的受援項目進行了路演。關注消弭數字鴻溝、構建視障人士互聯網發聲平臺的項目“互聯網時代的盲俠”,致力于推動全民閱讀的項目“愛心書攤”,聚焦精準扶貧的項目“櫻桃四季紅”,著力實施水上緊急救援與知識普及的項目“最后一次見面”……每一個路演現場,項目負責人都充滿激情地向志愿者和市民介紹和演示著項目開展的情況。為提升活動的互動性,第二屆志愿服務項目資金援助工程優秀項目的評選再次引入大眾評審環節:現場的千余名志愿者成為活動的主角,每個人都手持選票在自己感興趣的項目展示區前駐足、審視、點評,然后在投票箱前投下自己神圣的一票。

鄭州慈善總會會長姚待獻親切地與“周周幫扶” 項目工作人員握手

“康橋華城”項目志愿者現場集體誦讀
“文化興家園”詩歌
在本土志愿服務項目展位間,來自北京、成都、杭州的項目引發了大家的極大興趣。“義倉”、“加油計劃”、“公益小天使”、“爺爺奶奶一堂課”……這些通過“中國好公益平臺”首次引進鄭州的項目,打開了本土與外埠志愿服務項目交流互動的新窗口。在主會場活動如火如荼開展的同時,鄭州市文化館的百姓劇場內,“中國好公益平臺鄭州推介會”也在火熱進行。首批5個項目的現場推介與“怎么實施一個有社會影響力的公益項目”論壇活動,吸引了來自鄭州、開封、平頂山、新鄉、焦作、周口、南陽等省內18個地市的90余家社會組織的代表參與,項目推介、協議洽談、主題討論,現場掀起一波又一波公益熱潮。
圖|張翼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