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進行時——鄭州慈善總會2014年大學生擔任養老護理員最新工作紀實

鄭州市管城區老年公寓養老護理員工作日志
2014年8月13日 星期三 多云轉晴 第36天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鄭曉文
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是孝順,二是行善。——證嚴法師《靜思語》
什么是孝?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著作《爾雅》下的定義是:“善事父母為孝”。漢代賈誼的《新書》界定為“子愛利親謂之孝”。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的解釋:“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許慎認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體,和“子”字組合而成的一個會意字。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與“善事父母”之義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關系時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和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 所以我們擔任養老護理員對待老人也要向對待自己的父母那樣。
王爺爺是我護理工作的主要對象。2007年,意外的腦梗塞讓王爺爺喪失了語言功能和吞咽功能,肢體癱瘓。為了補充營養,一根胃管從王爺爺的鼻孔插進胃中。對我來說,王爺爺雖然吃流食,但一日三餐的飯菜質量不能降低。燉母雞、炒雞蛋、包餃子、吃粽子,食譜葷素搭配,營養合理。王爺爺20天必須換一次胃管,用鹽水對胃管進行消毒后,抹上香油,再用鑷子夾著胃管從王爺爺的鼻孔里往胃里送。我親自換了兩次,看著都讓人心疼,心里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為了隨時掌握病情,同時給醫生以參考,從我給王爺爺護理的第一天起,便堅持每天寫護理日記,把王爺爺每天的基本情況,包括用藥、飲食、體溫、血壓等信息記錄下來。 我的床頭放著一本黑皮筆記本,打開一看,是我每天詳細記錄的照顧王爺爺的內容,有王爺爺一日三餐、兩次加餐和兩次進藥的時間、數量,還有大小便的時間和次數。 35頁A4紙釘在一起,封面寫上“病護記錄”,并記下日期——這就是一本護理日記。幾點吃飯、吃藥、喂水、擦洗,甚至將王爺爺往哪個方向翻身,這些都記錄得清清楚楚。每隔一周,我還會為王爺爺畫一幅體溫走勢圖。
凌晨4點半起床,喂王爺爺吃過降壓藥之后,我用雞蛋和牛奶為王爺爺蒸一碗雞蛋羹,然后擦洗全身、做按摩。上午9點用豆漿機打一杯水果汁,10點半吃午飯。為了防止肌肉萎縮,下午2點我還要將王爺爺抱到輪椅上,2小時之后再抱回床上,然后全身按摩,晚飯過后喂王爺爺吃藥喝酸奶……這就是我一天的養護日程。起初,由于王爺爺全身沒有知覺,喂他吃一頓飯常常需要三個多小時,在我的悉心照料之下,20天后,王爺爺左半邊身子慢慢恢復了知覺,后來,喂王爺爺吃一頓飯需要一個半小時,現在僅僅需要20分鐘左右。
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醫生定期來檢查對班長說:“他每天寫護理日記,記錄了每天的血壓、體溫、脈搏,非常詳細,對我們下一步的治療有很大幫助。”
為防止王爺爺長時間躺在床上背部長瘡,每一天我都要為王爺爺翻身20余次;王爺爺痰多,一 天還要用掉2包抽紙。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在我的精心照料下,35天來,王爺爺體重穩定,沒有得過一次感冒,身體也沒有其他大恙。
在我看來,把王爺爺照顧得周到、舒服,比玩樂、休息要重要得多,這種幸福是啥待遇都換不來的。
選自大學生養老護理員任珂敏的工作日志 時光飛逝,轉眼間來到這里二十多天了,這二十多天里,有過歡喜有過憂,學會了寬容,收獲了真情。7月6日報道的那天場景依然記憶猶新。小伙伴們陸陸續續來到位于鄭州市商都路與G107輔道交叉口向南600米的青龍山莊,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學校的我們初次見面都特別熱情,讓我感覺好像又回到了家,這些都是玩了好多年的小伙伴一樣親切。通過兩天的課程培訓,我又豐富了關于護理方面的常識,了解老年人特點及常見病的康復護理知識,如何照料飲食,如何照料完全不會自理的老人等。 上崗第一天早上8:00集合開會分配工作,我沒有主動爭取,一直沒有勇氣自告奮勇,只是單純的被動的等待安排。那一刻的猶豫不決讓我意識到自己缺乏勇氣,我要鍛煉自己的勇氣,學會抓住機會,學會適當的表現自己,只有敢于表現才能贏的機會。 對于老人,他們最害怕的就是孤獨,所以我們應該和他們多交流,多陪伴他們,走進老人,你會發現老人對我們很是喜愛的。與老人相處需要的是愛心、耐心、孝心和寬容之心。這里的老人大多都和藹可親,或許剛開始態度不太好,對你不理不睬,甚至刁難你埋怨你這做的不好那做的不好,受盡各種委屈。但只要你悉心觀察,微笑面對,慢慢了解他們的脾氣習性,對待不同的老人采取適當的方法總會解決好和老人之間的相處。人心都是肉做的,再冷漠鐵石心腸的人,只要你有一顆火熱的心,始終如一的照耀著他溫暖著他,總有一天會被你感化。我們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用心去與老人溝通。在這里你不是大學生,你是他們的子孫,要讓這里的老人感受到家的溫暖。在這里有位姓揭的奶奶,今年90歲高齡了,眼不花,耳不聾,每次和她老人家說話都特別溫暖。只是她老人家行動不便,走不了路。揭奶奶說她來這里有兩年了,剛開始不適應,慢慢就好了,就像現在好多了。樂呵呵的笑臉藏不住的歡喜。閑暇沒事的時候,我會幫助奶奶活動手指,陪她老人家說說話。揭奶奶講“人老了就啥也不想了,不想那么多了,就是這不能走太讓人著急,什么事情都得讓別人做,多麻煩人呀。”樂觀的揭奶奶嘴上不說難過,但話語里卻透露出一絲絲的失落。我的心好酸。她希望孩子們過的好,兒孫健康平安就好,別的不多求。她多么想自己可以腿腳靈便,什么事情自己都可以做,那樣她就可以不用別人幫忙上洗手間,不用別人給倒水喝藥,不用別人幫忙打飯,不用別人……每當我給奶奶打飯送到床邊,飯后洗餐具,她都要怪自己不會走路我就好難過。我勸奶奶不著急,干不了的事情就讓我們來做。可是一想
到我就在這里40天我就又難過了。以后有時間我還會回來看望她老人家的,剩下的十多天里,我會好好珍惜在這里的時光。 常常會想念家里的爺爺,我又好長時間沒有回家了,在家的時候爺爺只要一會兒聽不見我和弟弟的聲音就會瞅瞅這瞅瞅那兒的找,他也不說話只是找。我問找什么,爺爺說“小的呢,咋好一會兒沒見他了?”哦,是在找弟弟,他出去玩了。還得告訴他去哪里玩了他才放心。忽然想起我在白天睡覺時,很多時候爺爺都會叫我名字,我問啥事,總說沒事。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在吧,只有你在,他就好。所以每當爺爺叫我,我都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他面前。 在這里和老人在一起讓我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寧靜。我放空一切,毫無雜念,安安靜靜的陪在她身邊,或聽她說話陪她聊家常,我能做的都太微薄了。我想,他們是多么希望此時此刻陪在身邊的是自己的兒孫,聽她講過去的故事,聽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哪怕一個理解的眼神,一句簡單的問候,帶給他們都是無比的歡喜。 前幾天聽了一首老歌——《常回家看看》。是呀,找點空閑,找點時間,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他們也不缺錢。不要以為你每月給父母多少多少錢就是孝順,絕對不是用錢的多少來衡量愛的,他們缺少的是心理上的安慰,精神上的寄托,沒事多陪陪他們吧。 老人,為社會奉獻,為家庭奉獻,不僅養育我們,還以言傳和身教向我們傳播做人的道理,雖然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老一輩們思想陳舊,思維方式過于正統古板,但是,老人依然是我們心靈的最后的最堅定的依托。我們在生活中碰壁之后,返璞歸真,依然會感受到老一輩們傳承的是至理名言。我們政府關愛老人,社會關愛
老人,家庭成員關愛老人,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參加這次“傳遞溫暖,呵護夕陽”養老護理員活動不僅是鄭州市慈善總會給我們大學生提供了暑期社會實踐和勤工儉學的平臺,也讓我們在志愿服務的同時對我國養老事業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
2014.8.12來自養老護理員的工作日志(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李增輝)
時光如電!轉眼間,我與我的小伙伴們擔任養老護理員的時間馬上就要接近尾聲了。
還記得我們剛剛來到這里的情形嗎?大家都在很努力地向養老院資深的工作人員學習,因為很多事情需要實戰經驗才能做好,大家會因為一些之前從未做過的事情而手忙腳亂。前十天的工作狀態儼然就是一個學徒,現學現賣。接下來的日子,大家靠著自己的真心、細心和耐心快速進入了工作狀態并且游刃有余。
回顧在養老院的一個多月,作為大學生養老護理員的我們在一起共同經歷了許多,即便是再零碎、再苦、再累、再臟的工作,我們也從未抱怨和逃避過,并且大家一起出色完成了各項工作。
與老人們在一起的時光歷歷在目,照顧他們起居、喂他們吃飯、與他們聊天、陪他們散步......在老人們的身上我們領悟到了許多人生哲理。
我們不會忘記:我們在晨風的吹拂下一起練習集體舞,在晚霞的映照下一起鍛煉身體。在這期間,我與小伙伴們沒有因為汗水的流淌而止步不前,也沒有因為淚水的流灑而退卻半步 ,與此同時,我們還收獲了一份難得的友誼!
真誠祝福舒心養老公寓的大家幸福健康!
真誠祝福親愛的小伙伴們未來之路越走越寬!也衷心祝福自己收獲一個美好的未來。
2014這個夏天很精彩!這段青春,我將銘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