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 2022年第47期
各地慈善動態
2022年第47期
一、各地動態
拉薩:有序推進四級社工服務體系建設 拉薩市民政局按照“市級建孵化基地、縣級建社工總站、鄉級建社工站、村級建社工室”的思路,有序推動建設市、縣、鄉、村(社區)四級社會工作服務體系,力爭到2024年底,建成“全周期、廣覆蓋、多元化、惠民生”的社工服務網絡,為基層群眾提供困難幫扶、養老托幼、心理疏導、矛盾調解、法律咨詢、文體娛樂、志愿服務等公益服務,持續增強社會工作專業作用和服務成效。 近年來,拉薩市民政局通過整合鄉(鎮、街道)民政服務場所、養老日間照料中心、留守兒童快樂之家、鄉(鎮、街道)辦公服務用房、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等現有的房產資源等,因地制宜建設社工站(室)服務陣地;探索多渠道籌資模式,通過加大財政投入,統籌救助、養老、福彩公益金、社會工作等民政內部資金,引入人社、婦聯、殘聯等部門項目資金,引導社會資金、資源支持等方式統籌推進社工站建設;整合鄉(鎮、街道)、城鄉社區、民政事業單位及其他公益服務機構現有的“以錢養事”、公益崗位或聘用人員,通過集中培訓、考試認定等方式,促進基層現有服務人員轉化為專業社工人才。目前,拉薩市現有社會工作專業人才2236人,持證社工為39人。 |
上海:已擁有6萬多人的社區教育助學志愿者隊伍 截至目前,上海已擁有一支6萬多人的社區教育助學志愿者隊伍,下設老年教育、專家進社區、文化藝術普及、社區科普教育、進城務工人員教育、高校大學生進社區、智慧助老等七支志愿服務分隊,基本構建起覆蓋全市的助學志愿服務網絡。 面對新形勢,社區教育志愿服務總隊、分隊和各級工作站將厚植優勢,創新發展,為市民提供優質包容、泛在可選的終身學習支持與服務,為縱深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作出貢獻。 |
寧夏:社工服務平臺向城鄉社區推進 寧夏回族自治區民政廳聯合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財政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于近日印發《關于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推進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簡稱《意見》),將努力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專業化、職業化社會工作人才隊伍。 《意見》明確,到2027年底,全區社會工作人才總量將達到1.5萬人,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達到160家,持有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人員達到7000人以上,基本形成與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社會工作人才規模。服務效能增強方面,基層社會工作服務網絡持續健全,專業服務日趨規范,社會工作人才在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服務防范化解社會風險、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優勢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
紹興:2022年公益創投項目順利完成 為推動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引導社會組織在參與社會基層治理和提供公共服務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支持助推本土社會組織的發展,今年4月正式啟動2022年紹興市公益創投項目,通過項目征集、篩選、評審、公示、簽訂協議等環節,最終確定“曙光行動——護航生命”等20個項目為本次公益創投的資助項目。 今年公益創投項目執行情況較為優秀。在項目周期內,累計開展各類活動近300場,服務人數近2.2萬人次。服務對象涵蓋低保低邊人群、老年人、兒童以及殘疾人等人群,項目內容涵蓋孝老敬老、特殊人群關愛、未成年人護航、扶貧幫困等各個方面,切實立足社會公共服務需求和問題,為各類群體提供了多樣化服務、個性化幫扶。截至11月下旬,2022年公益創投項目已全面完成,項目總資金88.52萬元,資助資金69.93萬元。 公益創投項目有效整合社會資源、調動社會力量確定關愛對象,鏈接社區公益慈善資源傳遞社會能量,為服務群眾豐富了新的方式,為社會組織真正承擔社會責任、參與社會基層治理提供了新的平臺。 |
二、優秀項目
天津:啟動"益起送溫暖 關愛送萬家"活動 12月3日是第31個國際殘疾人日。2日下午,一堂面向街域內低收入殘疾人群體開展的公益編織課在三條石街道尚都家園社區微實事工作室里開講。這也是此次系列課程的開班儀式,標志著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益起送溫暖 關愛送萬家”活動正式啟動。 ‘送溫暖’活動預計向困難殘疾人家庭發放價值300余萬元的生活物資;‘送關愛’活動將向父母雙殘家庭學生發放助學款;‘送健康’活動將開展靜脈曲張、白內障疾病免費篩查,給予患者手術費資助;‘送技能’活動將組織殘疾人學習手工編織技能并開展義賣,幫助殘疾人增加收入;‘送真情’活動將為革命老區捐贈款物,打造紅色傳承與助殘公益新路徑。 |
廈門:實施"圓夢微心愿"公益項目幫扶困難群眾 為持續推進“愛心廈門”建設,助力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在廈門市愛心辦的指導下,廈門市民政局以同安區為試點,依托廈門市同安區同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實施“圓夢微心愿”公益項目,面向低保、殘疾、計生特殊家庭、困難老人、失獨失孤老人、困境(留守)兒童、特殊家庭青少年等各類困難群體征集“微心愿”,發動廈門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積極認領、幫助困難群眾“圓夢”,在“愛心廈門”筑起一座愛的橋梁。 目前,“圓夢微心愿”線上平臺還有不少“微心愿”等待認領。項目組在同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和同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微信公眾號開設欄目,困難群眾可以通過平臺許下“微心愿”,愛心人士可以認領“微心愿”,讓“許愿”和“圓夢”更加精準方便對接,實現云端獻愛心。下一步,廈門市民政局將總結試點經驗,爭取明年在全市廣泛鋪開,為更多困難群眾“圓夢”。 |
三、鄭州新聞
鄭州:第十五個"慈善日"募集款物超4.5億元 12月16日下午,第十五個“鄭州慈善日”慶祝大會暨捐贈活動儀式在鄭州市黃河飯店舉行。鄭州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呂挺琳,鄭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蒿鐵群,鄭州市副市長陳紅民,鄭州市政協副主席劉睿等出席活動儀式。 活動現場,積沙成塔、集腋成裘的善愛力量又一次匯聚,捐贈現場愛心爆棚,累計捐贈款物451168433元。 會上,鄭州市副市長陳紅民宣讀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安偉對慈善工作的批示;鄭州市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干部職工捐款捐物,奉獻愛心拉開了捐贈序幕;企事業單位接續發力,為愛助跑:河南康利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1850萬、鄭州高新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655萬、育林控股有限公司500萬、鄭州人民醫院400萬、鄭州市中心醫院400萬……各開發區、各區縣(市)也紛紛行動起來,接續整合社會資源、發揮公眾力量,努力讓更多的困難群體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安偉作出批示,多年來,鄭州慈善總會廣泛動員社會各界愛心力量參與慈善事業,多方籌措慈善款物,為助力鄉村振興、抗擊新冠疫情、防汛救災、參與社會治理、推進共同富裕作出了積極貢獻。希望全市各級慈善組織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慈善事業發展的正確方向,聚焦扶弱濟困、關注特殊群體、回應群眾關切,努力提升慈善專業能力、健全慈善激勵機制、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慈善活動、履行社會責任、傳播慈善精神充分發揮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為持續推進共同富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全市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強對慈善工作的領導,為慈善事業健康穩定發展提供有力保證。 鄭州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呂挺琳在活動中對鄭州慈善作出的貢獻給予了肯定。呂挺琳希望鄭州慈善總會和全市各級慈善組織在發揚過往好經驗、好做法的基礎上,抓住鄉村振興關鍵環節、創新工作方式,真正把慈善項目、慈善資金、慈善物資落到實處、救到急處、用到難處,不斷開創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持續加大對慈善事業的重視和關心力度,進一步挖掘慈善資源、創新募捐方式、拓展捐贈領域,提高慈善活動參與率;充分利用現代傳播手段,以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慈善理念,弘揚慈善文化,宣傳慈善典型,講好鄭州慈善故事,讓慈善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大力營造“人人慈善、人人向善”的濃厚氛圍。 鄭州慈善總會會長姚待獻指出,“今年‘鄭州慈善日’主題是‘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 ’,作為鄭州慈善人,我們應當主動貼近黨委政府大局,擴大募捐渠道,多設項目基金,加大支持力度,著力搞好服務,盡心竭力推進鄉村振興鄉村建設行動,在鄭州全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促進鄉村振興鄉村建設新征程中,匯入更多更強的慈善力量,以更加優異的成績交出精彩答卷。” |
四、慈善詩詞
永遇樂·慈善滿綠城 春意盎然,百花怒放,綠城情眷。援助學生,幫扶 貧困,救治危傷難。捐贈孤寡,憐惜殘障,一片丹心奉 獻。凝眸處、連連善事,菩提柳枝插遍。 炎黃肇 始,舜堯崇尚,代代傳承爛漫。古圣先賢,仁人義士, 善舉誰不贊。全民參與,商都光大,公益平臺搭建。愛 心箱、涓涓愛意,匯流禹甸.。
|
鄭州慈善編輯部 責任編輯 李琳 尤藝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