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 2022年第45期
各地慈善動態
2022年第45期
一、各地動態
江蘇:"互聯網+慈善",善意匯涌人人可為 慈善募捐從線下走向線上,是信息時代慈善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江蘇省慈善總會乘勢而上,運用“互聯網+慈善”模式創新拓展募捐渠道,并將2019年確定為全省網絡慈善推進年。從2019年全省網絡籌款1100萬元、參與者54萬人次,到2022年全省網絡籌款總額突破5億元、參與者超500萬人次,4年間,江蘇網絡募捐實現跨越式發展,推動精英慈善向大眾慈善轉型,正在邁入全民公益時代。 “互聯網+慈善”正在形成一個全新的慈善生態環境。江蘇省慈善工作者精心設計網絡募捐項目,不僅在項目覆蓋人群和地域上注重包容性,而且更加重視項目構成的豐富性,讓普惠性項目和小而美的民生項目都能得到慈善資金的支持,讓慈善事業的成果真正惠及所有需要幫助的困難群體。 近兩年,江蘇省各級慈善總會通過“99公益日”平臺實現了資源規模化,培育了一批專業化、規范化的基層慈善人才隊伍,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互聯網籌款模式。 今年,江蘇省慈善總會被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選定為全國4個地域專場活動的聯合主辦方之一。在“99公益日”期間,雙方聯合開展了“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江蘇慈善專場網絡募捐活動,專場活動享有5000萬元資金配捐,并獲得了技術平臺、公益傳播、物料設計、業務培訓等定制化的資源支持。 |
河北:推動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 《河北省慈善事業促進辦法》近日發布,將從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并將每年9月5日“中華慈善日”所在周設立為“河北慈善周”。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頒布實施后,河北省制定的首部慈善領域的省級地方性政府規章,著眼于提升慈善事業發展的法治化、規范化水平,推動全省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 辦法提出,政府要加強慈善文化建設,搭建慈善文化發展平臺,培育慈善文化品牌,增強社會公眾的慈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學校等教育機構要將慈善文化納入教育教學內容。政府要加強對慈善工作的組織領導,發生重大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需要開展救助活動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協調機制,統籌慈善資源,提供需求信息,組織引導慈善組織以及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有序參與突發事件應對,及時開展募捐和救助活動。 在促進慈善事業發展舉措方面,辦法明確,加強慈善人才隊伍建設,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高慈善組織從業人員專業素養和技能水平。支持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與慈善組織合作,開設慈善相關專業。推動“互聯網+慈善”發展,為社會公眾參與慈善、慈善組織募集資源、困難群眾求助搭建更加便捷的平臺。 |
寧夏:5年內培養1.5萬名社工 實現村(社區)站點100%覆蓋 12月2日,寧夏民政廳日前印發的《關于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推進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提出,力爭到2027年底,寧夏社會工作人才總量達到1.5萬人,村(社區)社會工作服務室實現100%全覆蓋,為社區發展和居民多樣化、個性化需求提供專業服務,以專業化社工人才隊伍補強基層民生服務力量、破解基層民生服務難題。 《實施意見》提出5年后全區社會工作人才總量達到1.5萬人,社會工作服務機構達到160家等社工人才隊伍規模、素質、服務等發展目標。同時,確定了優化社會工作人才培養機制、加大社會工作人才使用力度、發揮社會工作人才優勢作用、提升社會工作人才服務水平、發揮社會工作人才優勢作用5大主要任務。其中,在提升社會工作人才服務水平中提出,到2025年底,打造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示范站100個。逐年向村(社區)延伸建立社會工作服務室,2025年建成1000個,2027年達到全覆蓋,為社區發展和居民多樣化、個性化需求提供專業服務,有效聯動社區、志愿者和慈善資源,將惠民利民政策精準送達最需要的困難群眾。 另外,在社會救助領域,寧夏將重點開展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特困供養人員、臨時救助對象的摸底排查、生計調研、家庭探訪、評估研判,為民政服務對象開展資源鏈接、康復訓練、社會融入、照料護理、情感陪伴、能力提升等服務;在養老服務領域,重點圍繞特殊困難老人、空巢獨居和殘疾老年人群體開展居家照料、健康管理、社會參與、社區照護、鄰里互助等服務,建立老年人群體社會支持網絡;在兒童福利領域,重點聯動兒童主任,通過家庭隨訪了解困境兒童情況,評估面臨問題、迫切需求和優勢資源,制訂計劃開展服務,并做好動態監測保護工作;在基層治理領域,重點拓展社區矯正、禁毒、學校、應急管理、退役軍人、困難職工幫扶、青少年服務等社會工作服務;在社會事務領域,重點支持困難殘疾人、精神障礙者社區康復、婚姻家庭、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殯葬等社會工作服務。 |
福建:將資助舉辦近200場公益性專場招聘會 近日,福建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決定資助2022年至2023年大中專畢業生公益性現場和網絡招聘會場次190場,其中綜合性、行業性、區域性專場招聘會41場,校園招聘會55場,網絡招聘會94場。列入資助場次的招聘會須對參會用人單位和求職畢業生實行免費入場。 同時,我省鼓勵各地、各高校和省屬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同步舉辦公益性現場和網絡招聘會,進一步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培育,實現就業供需資源省級集中,提高對接效率,促進我省高校畢業生充分高質量就業。 |
二、優秀項目
上海:"加油寶貝——兒童生命關懷公益項目"正式啟動 為了更好地創造兒童友好環境,保障兒童實現生命權利,提升兒童生命質量,日前,上海市兒童基金會、上海覺群文教基金會共同舉辦“加油寶貝——兒童生命關懷公益項目”啟動儀式暨“友好·共融”兒童生命關懷論壇。 上海覺群文教基金會發起“加油寶貝——兒童生命關懷公益項目”,旨在關注兒童心靈成長、推動兒童生命教育,從多角度入手,通過兒童生命教育體系建設、重癥患兒及家庭心愿實現、兒童安寧療護支持體系完善,形成具有覺群特色的兒童生命關懷體系,從而幫助兒童建立起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提升抗逆力,保障兒童的生命質量。 近年來,我國的兒童發展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兒童權利得到進一步保護。“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更是提出要切實保障兒童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和參與權。未來,我們應當重視安寧療護事業和兒童生命關懷體系建設,繼續克服困難、勇于挑戰,保障兒童實現生命權利,為創建更加包容、可持續、兒童友好的社會環境共同努力。 |
隨州:"小海豚計劃"一對一幫扶見證1000余名困境兒童向陽成長 “小海豚計劃”作為富德生命人壽的一項長期、持續的公益活動,開展至今已有10年。為更加精準幫扶受助兒童,2017年起,富德生命人壽發動全系統內外勤員工作為志愿者主動參與“一對一幫扶”活動,并在公司內部上線了“小海豚計劃”一對一幫扶系統,通過組織系統內部志愿者與困境兒童結成幫扶對子,為其持續進行物資幫助和心理關懷,帶去溫暖和關愛。 “一對一幫扶”精準對接困境兒童及家庭的需求,為他們捐贈學雜費、學習生活用品等愛心物資,給予心理幫助。從2017年起至今,“小海豚計劃”一對一幫扶活動已走過5個年頭。 截至目前,已有1000余名困境兒童得到了超2000余名志愿者一對一精準幫扶,愛心捐助總額近60萬元。期間,“一對一幫扶”項目吸引了越來越多志愿者參與。 今年以來,雖新冠疫情多地散發,但志愿者們對困難兒童的實地走訪和探望幫扶并未止步。其中僅今年上半年,富德全系統就有632位志愿者認領、幫扶了250名困境兒童,志愿者人數同比增長169.96%,兒童數同比增長91.53%。 |
三、鄭州新聞
捐贈35萬元助教,鄭州花生日記愛心捐贈儀式圓滿舉行
9月22日下午,由鄭州慈善總會、上街區教育局、鄭州花生日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2022年“心系教育”愛心助教活動在上街區教育局舉行。捐贈儀式上,“鄭州花生日記創業慈善基金”向上街區中心路小學、上街區新建小學、上街區錢學森小學等3所學校捐贈近30萬元,用于購置教學設備、辦公用品等,幫助改善教學辦公環境。同時以每人2000元的標準向25名家境困難的教師進行愛心捐贈5萬元,幫助他們緩解后顧之憂。
鄭州花生日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9月在鄭州慈善總會成立了創新慈善基金。秉承誠信、規范、透明、高效的原則,專項用于創新教育、創新創業等項目扶持。自基金成立以來,在困難幫扶、慈善慰問、助學行動、支援地方建設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在疫情防控和鄭州暴雨災后重建工作中,鄭州花生日記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共計捐贈350萬元的款項和物資,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為社會安定和諧、國家富強貢獻愛心力量!
|
四、慈善詩詞
李河水 慈善行天下(優秀獎) 社會和諧喜事多,全民公益暖心窩。 仁慈出彩繡城市,義舉推波繪鎮郭。 幫弱親和傳統唱,助殘誠意道德歌。 闖開一片新天地,大愛無疆獻祖國。
|
鄭州慈善編輯部 責任編輯 李琳 尤藝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