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 2022年第17期
各地慈善動態
2022年第17期
一、各地動態
吉安:市慈善總會持續資助貧困大學生 近日,記者獲悉,為不讓任何一名大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吉安市慈善總會積極開展慈善助學活動,2010年至2021年累計資助困難大學生3700余名、資助資金1850萬余元。 據悉,吉安市慈善總會成立于2009年,這個扎根于井岡紅土地上的愛心團隊,正為發展吉安公益慈善事業,不斷開創該市慈善事業新局面,促進該市慈善事業的轉型升級而努力。一直以來,市慈善總會積極拓寬募集渠道,主要有組織社會捐贈、向上爭取專項支持和網絡募捐等,努力為該市慈善事業籌集更多的資金。去年,共累計籌募慈善項目資金976萬余元、物資折計670萬余元,達成慈善捐贈項目近20余個。 愛心無界限,助學顯真情。井岡山經開區稅務局一直將愛心助學作為單位的文化,自2014年以來,該局干部職工開展“每年捐助一名寒門學子”活動,累計籌資6萬余元,先后幫助8名貧困學子順利圓了大學夢。 據了解,自市慈善總會成立以來,該市持續開展資助貧困大學生活動。每年暑假,都會通過基層調研、媒體等手段,去發現真正需要幫助的貧困大學生,助力貧困學子圓夢。截至2021年累計資助困難大學生3700余名、資助資金1850萬余元。其中,2021年,該市慈善總會通過積極爭取省慈善總會助學資金,開展農商行助學和金圣助學活動,資助該市考取一本院校的原建檔立卡戶、城鄉低保及孤兒等困難家庭學生206名,每位困難學生資助5000元,資助資金103.6萬元。
|
雅安:紅十字會慈善總會系統共收到捐款捐物逾300萬 6月1日17時00分,蘆山縣發生6.1級地震,隨后,寶興縣又發生4.5級地震。 地震發生后,各級黨委政府迅速啟動抗震救災預案,救援人員迅速趕赴災區展開救援,轉移安置受災群眾……災難無情人有情,每當天災來臨的時候,災區人民的安危也同樣牽動眾人的心。目前,全市紅十字會系統、慈善總會系統共收到款物300余萬元。
|
陜西:持續完善社會救助制度 去年以來,陜西省各地以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成果“回頭看”和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鞏固提升行動為抓手,較好保障了全省131.3萬低保和12.9萬特困人員基本生活;今年1至4月,全省累計實施臨時救助20.2萬人次,妥善解決群眾臨時性、突發性困難問題。 持續加快社會救助制度綜合改革步伐,重視低保、特困人員的“核心層”,管好低保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的“中間層”,兼顧遭遇突發性情形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的公民“外圍層”,把“三個救助圈層”劃好、管好,把“救助網”織密、織牢。積極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發揮社會組織、慈善力量、社會力量優勢,增強困難群眾的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不斷提升基層情況掌握、審核確認、問題處置效率,提高救助的及時性、有效性。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方式,搭建救助政策、救助對象、救助信息關聯互通的橋梁,確保讓困難群眾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救助服務。 進一步提升工作成效,按照“1+7”方案工作部署要求,始終把社會救助作為“急事”來推動。持續鞏固提升兜底保障成果,優化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預警功能,完善社會救助制度機制,積極探索優化社會救助管理服務和拓寬困難群眾救助幫扶模式的新路徑、新方法,努力打造我省社會救助工作的亮點品牌,提升社會救助服務質量。
|
安徽:首個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銜接機制合作協議簽訂 近日,合肥中院與合肥市民政局簽訂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銜接機制合作協議。該協議為全省首個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銜接機制合作協議,標志著合肥中院與市民政局正式建立救助信息共享機制。 據了解,根據協議,雙方將共享各自在審理、執行案件及社會救助工作中收集到的困難群眾信息,合肥中院將向市民政局推送司法救助決定書,市民政局將強化救助工作調查員管理,并安排救助調查員協助調查救助申請人情況。以此為基礎,雙方將合力推進“大救助”體系建立健全,包括低收入人口救助幫扶制度、定期會商機制、工作激勵機制、定期回訪制度、聯合宣傳制度等,并制定具體實施細則指導日常工作。通過多方聯動,為符合司法救助、社會救助條件的困難群眾提供救助,實現救助效果最大化。截至目前,合肥中院和市民政局已建立系統端口連接,初步實現雙方信息共享。
|
二、優秀項目
泉州:公益組織捐贈20萬元支持老人免費午餐 關注老年人群體如今成為社會各界愈加重視的話題。昨日上午,泉州微公益協會向永春蘇坑鎮嵩溪村捐贈20萬元,用于支持當地老年人免費午餐。 據悉,嵩溪村免費午餐項目已經堅持了8年多,并成功帶動蘇坑鎮10處服務站點相繼效法,周邊1800余名老人受益。 “免費午餐能堅持做這么久,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這次捐贈的20萬元就是我們村鄉賢替我們聯系爭取到的。我們將用這20萬元來提升免費午餐點,為周邊老人提供更好的就餐環境和更豐盛的飯菜。”嵩溪村免費午餐發起人王華堂說。
|
三、慈善詩詞
毛維娜 西江月·愛在人間 東短西長心事,迎來送往人間。一聲問候綻歡顏, 共把時光過暖。 上善如詩溫婉,厚德似月明賢。凡 塵有愛透闌珊,暉染家國畫卷。
|
鄭州慈善編輯部 責任編輯 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