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 2022年第14期
各地慈善動態
2022年第14期
一、各地動態
"六重保護"只為一種成長 重慶:統籌推進未成年人保護工作 為統籌協調全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2021年5月,重慶市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長為組長,市政府秘書長、市民政局局長為副組長,市委宣傳部等35個單位為成員的重慶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扎實推進家庭、學校、社會、網絡、政府、司法“六大保護”融合發展,已初步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政牽頭、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格局。 家庭保護著力推進。重慶市出臺了全國首部家庭教育地方性法規——《重慶市家庭教育促進條例》,不斷提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建立家庭教育工作體系,搭建“父母課堂”線上線下雙平臺,建成“婦聯組織+專業機構+志愿者”的家庭教育指導隊伍,推行“1+1+N”幫扶機制,深入村社、院壩、企業、學校開展相關講座10萬余場,累計服務群眾700余萬人。在廣大農村深入開展留守兒童家庭“監護人素質提升行動”。探索強制親職教育模式,向不當履職家長發出“責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導令”。建成全國及市級家庭家風創新實踐基地116個,尋找“最美家庭”,舉辦“綠色家庭”“光盤行動”等家庭文明實踐活動5.7萬場次。 |
黃石:"三重保障"防范農村低收入人口因病返貧 5月31日,黃石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該市鞏固拓展醫療保障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情況。黃石市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黃飛躍介紹,目前,黃石健全了防范化解農村低收入人口因病返貧致貧的長效機制,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統籌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制度常態化保障平穩過渡。針對農村低收入人口,醫療救助托底保障既要托得住,更要托得穩。
|
銅陵:群眾生活救助類資金將通過"一卡通"發放 為落實銅陵市居民服務“一卡通”工作實施方案,凡涉及銅陵市應急救災領域的受災群眾生活救助類資金,將通過服務對象的社會保障卡金融賬戶發放。 近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和市應急管理局會商決定,自2022年起,凡涉及受災群眾生活救助資金,如災害應急救助資金、過渡期生活救助資金、住房恢復重建救助資金、旱災救助資金、冬春生活困難救助資金、因災遇難救助資金等,全部通過居民服務“一卡通”社會保障卡的金融賬戶進行發放,受災群眾只需提供社保卡金融賬號給村、社區即可領取對應的救災補助資金。 據悉,推進銅陵市居民服務“一卡通”在應急救災領域應用工作,是實現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將政府主導下的全領域“多卡融合、一卡通用”的居民服務“一卡通”在多領域應用推廣的具體體現。 |
湖南:對監測返貧對象實施"一戶一策" 去年以來,湖南省將防止返貧工作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堅決守住規模性返貧底線。截至今年5月份,湖南全省共認定返貧監測對象34.1萬人,并對返貧監測對象實施“一戶一策”幫扶措施。目前,全省65.1%的返貧監測對象風險已經消除。 建立篩查預警機制,實現“網絡化”管理,做到“線上自動與線下人工”“自愿申報與組織核查”“信息采集與數據比對”三個結合。去年,我省建成全省防返貧監測與幫扶管理平臺,通過定期導入12個行業部門相關數據,對發現的返貧致貧風險及時預警,納入返貧監測對象27881人。今年,我省將返貧監測延伸至農戶,提升監測幫扶的精準度和有效性。 縱向到底,幫扶精準。依靠鄉、村干部,駐村干部,鄉村網格員等基層力量,建立基層防返貧動態監測網格化排查模式和鄉村組三級防返貧監測網格,做到“定格、定人、定責”,對易返貧致貧對象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 強化各級領導聯點幫扶、行業部門幫扶、工作隊駐村幫扶、干部結對幫扶等4種幫扶責任。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原則,根據返貧監測對象的風險類別、發展需求等開展針對性幫扶。對存在單一風險的,實施單項幫扶措施;對風險復雜多樣的,因戶施策落實綜合性幫扶。目前,全省返貧監測對象均有具體幫扶措施。 |
二、優秀項目
海南:實施"小鹿燈-暖瓊計劃"地貧兒童救助項目 首名患兒獲資助4.5萬元 5月30日,海口市9歲的地貧患兒蓓蓓回海南省人民醫院復查,給該院血液內科全體醫護人員送上錦旗表達感謝。一個月前,蓓蓓在海南省人民醫院完成了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且順利出院,目前康復良好。 經了解,蓓蓓是海南省實施的“小鹿燈-暖瓊計劃”地貧兒童救助公益項目資助的第一名患者,獲得了該項目資助金4.5萬元,減輕家庭的經濟壓力。 |
三、慈善詩詞
大愛之城鄭州賦 自古鄭州多大德,俠肝義膽照乾坤。 王寬傳愛茶樓藝,隴院傾情手足恩。 非是一人為壯舉,誠因萬眾效朝暾。 精神賡續成靈肉,和樂商都鑄善魂。 |
鄭州慈善編輯部 責任編輯 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