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2022年第6期
各地慈善動態
2022年第6期
一、各地動態
貴州:志愿服務辦法3月5日正式施行 3月3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貴州省志愿服務辦法》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貴州省志愿服務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于2021年12月29日經貴州省人民政府第102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并以貴州省人民政府令第204號公布,將于2022年3月5日起正式施行。 該《辦法》共六章47條,分別為總則、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志愿服務活動、保障與激勵、法律責任、附則。 近年來,貴州省志愿服務管理體系已基本形成,志愿服務參與主體日益廣泛,志愿服務內容涉及的領域范圍不斷擴展。截至2022年2月15日,貴州在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進行實名注冊的志愿者720萬人、志愿團體4.5萬個、志愿項目27.8萬個、服務時長1.3億小時,在民政部門登記的志愿服務組織393家。
|
上海:加快浦東慈善信托稅收優惠政策落地 目前,北京市、廣東省深圳市、浙江省杭州市等地在“金融+公益”領域有許多創新做法。例如,浙江省已經關注和試點落實慈善信托稅收優惠政策,發揮金融創新功能,在多地區縣民政局的推動下,涌現了一批以激發科技創新、造福社會為宗旨的慈善信托;又如深圳市福田區出臺吸引設立慈善信托的激勵措施,通過金融工具匯聚社會資源,確保慈善基金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全國層面對于慈善信托制度改革已經釋放出積極信號,在實際操作中,已有局部突破案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布的8號公告和9號公告,允許捐贈企業和個人直接向定點醫院捐贈物資時,憑醫院開具的捐贈接收函(而不是捐贈票據)辦理稅前扣除。因此,慈善信托的委托人憑財產轉移憑證(包括但不限于信托文件、備案回執)作為扣除憑證并不存在障礙。 上海市政協社會科學界認為,目前,上海慈善信托稅收優惠落地需要進一步落地實施,發揮制度功效;上海“金融+公益”創新的政策環境尚有更大的突破空間;慈善信托制度改革的研究,政策落實尚有欠缺。
|
北京:試點建設街道(鄉鎮)慈善工作站 北京市近日出臺《街道(鄉鎮)慈善工作站試點建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根據《方案》部署,北京市將在全市范圍內選擇30個街道(鄉鎮)試點建設慈善工作站,然后按照試點先行、梯次建設、有序推進的工作思路,逐步實現全市街道(鄉鎮)慈善工作站全覆蓋。 據悉,街道(鄉鎮)慈善工作站是整合轄區公益慈善資源建設的集慈善捐贈、幫扶救助、志愿服務、活動開展、互助互濟等功能于一體的基層慈善服務平臺。主要職責有五個:挖掘轄區慈善資源,精準對接慈善組織、愛心企業和個人,充分利用信息化、數字化手段,組織開展慈善募捐;與區、街慈善協會對接設立“慈善互助基金”,參與基金管理使用;采集轄區慈善供需信息,建立慈善供需清單,組織開展慈善救助、互助互濟、志愿服務等活動;開展慈善文化宣傳,普及慈善知識,培育公眾慈善理念;統籌、指導社區(村)捐贈站點開展慈善捐贈工作,做好捐贈物資的調配使用等。 記者了解到,慈善工作站依托區、街慈善協會及其他慈善組織等設立“慈善互助基金”,資金主要來源于各級政府給予的支持配套資金,慈善組織支持資金,駐區單位、愛心企事業單位的捐贈,轄區內居民群眾的日常捐贈,投資收益及其他收入等。慈善工作站將積極建立與基金會等慈善組織“一對一”的長效對接機制,爭取慈善組織的長期資金支持。
|
天津:民政設立65家"快遞小哥"暖心益站 3月1日,“創新基層治理·關愛快遞小哥”行動在天津市民政局啟動。此次行動由天津市民政局組織實施,依托街道(鄉鎮)社會工作服務站、社區(村)黨群服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設立“快遞小哥”暖心益站,為轄區快遞員提供政策咨詢、生活幫扶、心理慰藉、參與社區治理等,引導快遞員主動發揮作用,助力基層社會治理。天津市民政局、郵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出席啟動儀式。
|
二、優秀項目
沈陽:年內擬投入300萬元開展公益創投項目 今年,沈陽市民政局投入300萬元資金開展公益創投項目。 3月2日,沈陽市民政局召開了線上項目說明會,全市500余家有意愿參與公益創投的社會組織參加了說明會。 說明會上,沈陽市民政局對2022年沈陽市支持社會組織開展公益創投項目實施方案進行了解讀,并由相關業務處室負責人對各自領域服務需求進行了推介。同時,說明會還邀請了具有公益創投經驗的社會組織負責人和財務領域專家就如何進行項目申報和財務預算進行了詳細講解,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組織后續參與公益創投的能力和效率。 本次公益創投將繼續秉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引入第三方進行項目培訓、評審、監測和評估,從需求調研、流程規范、落地實施、效果評估等方面著力孵化優秀項目品牌,推動沈陽市慈善公益事業可持續發展
|
三、慈善詩詞
段安仁 鄭州慈善日有感 莫因善小不施行,滴水成河濟眾生。 助困扶殘興義舉,常存大愛德常榮。
|
鄭州慈善編輯部 責任編輯 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