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無情人有情 慈善救助暖人心 中原區慈善總會: 以“六步走”助力中原區防汛救災
河南水災,全國揪心,慈善急行。一場千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讓河南人民經受著前所未有的風雨考驗。7月20日,中原區面臨嚴重的洪澇災害,防汛形勢十分嚴峻。中原區慈善總會在省、市慈善總會的領導下,在區民政局的統一組織指揮下,積極組織社會各界慈善力量參與抗洪救災,全力支援轄區各單位恢復生產生活秩序,扎實做好受災群眾幫扶救助和衛生防疫工作,吹響抗洪救災“慈善集結號”。
“倡”—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區慈善總會迅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救災援助工作,充分發揮社會慈善組織的補充作用。第一時間發布防洪救災專項募捐倡議書,把防汛救災發揮慈善力量作為新時代趕考的重要考場,將防汛救災與“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相結合,按照定人、定崗、定時、定責要求,壓實工作責任,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救災專項募捐活動相關工作。
“收”—受災群眾的生活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我們是從重慶開車過來的,就想為災區的人民貢獻自己的愛心”、“20件飲用水、10件泡面,東西雖然不多,盡自己的微薄之力”、“我們是從山東過來的,這些物資想通過你們送到受災群眾手里”。一箱箱的礦泉水、方便面、火腿腸、面包從全國四面八方送來,截止到8月10日24點,區慈善總會接收社會捐贈資金141.699981萬元,接收物資35批,共計81135件,價值538.2278萬元,第一時間將81135件物品發放到位。
24日上午,中原區慈善總會迎來了一位特殊的捐贈者,他叫肖子宸,是一名小學生。他得知洪災發生后,強烈要求媽媽第一時間把自己的壓歲錢和零花錢拿出來,全部捐出支持防汛救。“孩子的愛心很可貴,我們感謝社會各界的支持,感謝你們對中原區抗洪救災做出的貢獻。”區慈善總會負責人滿心感動的說。

“回報社會是我們發展的目的,幫助政府排憂解難是我們的義務,國家有難,我們義不容辭!”這是愛心企業家共同的心聲。為充分發揮社會信用政策對防汛救災的支持作用,中原區慈善總會推薦57家愛心企業列入“鄭州市防汛救災工作社會信用紅榜名單”,用扎扎實實的舉措引導人們守誠信,推動中原整體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必損”的利益導向和“明信知恥、懲惡揚善”的道德風氣。

“幫”—物資搬卸如火如荼,志愿服務溫暖人心。7月23日,面對20多車,多批物資同時到達捐贈物資集中暫存點中原區錦藝小學,中原區社工組織志愿者隊伍自愿積極參與到救援物資搬卸工作中。救援物資數百噸,搬卸工作一直持續到晚上11點,所有人充滿干勁,你累了我就頂上。志愿者們表示,“只要物資能盡快發放到有需要的人手中,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這場無情的大雨將無數人聯結在一起,
災難面前,憑借人與人之間的溫暖,自可點燃火光,照亮前方。

“發”--更好更快更準,讓更多的人感受慈善力量。區慈善總會以決戰的姿態和繡花的功夫,謀劃好、處置好捐贈物資前后的每個環節,做到接收物資不停留,按照按需分配、突出重點保障的原則,一天內將物資發放到位,不得截留、不得挪用,不得更改慰問標準,不得減少慰問對象。根據受災群眾及防汛一線需求,購買救助物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通過個人申請,辦事處及區慈善總會審核,確定需要慰問的受災群眾,足額發放慰問金、慰問品,為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做出不懈努力。
“兜”--洪水無情,人間有愛。面對突發的險情,區慈善總會發揮“定海針”作用,做好兜底保障。當聽到安置點的群眾情緒不穩定、吃不上熱乎飯時,區慈善總會相關領導緊急落實區委、區政府工作安排,部署相關工作,保證安置點群眾能吃上熱菜熱飯。同時深入到受災嚴重的地段及受災群眾家里了解汛情和受災情況,并表示區慈善總會將全力保障安置點的物資供應充足,解決受災群眾基本的生活問題,希望大家情緒穩定,心態樂觀,相信不久生活將會回歸正軌。


“透”—落實救災方案,妥善發放物資。建立防汛抗洪救災捐贈數據統計日報告制度,落實專人每日做好捐贈的分類統計,確保統計數據不錯、不漏、不重復。已通過“鄭州中原發布”微信公眾號、中原區政府網5次向社會公告捐贈物資及資金的接收和分配使用詳細情況,接受捐贈人和社會各界的監督,對全社會特別是愛心企業和愛心個人負責。
洪災無情人有情,危難之時聚善心。全國愛心企業、愛心人士愛心涌流,不少市民都在默默地參與抗洪、支持抗洪。他們捐款捐物捐愛心,盡力而為,有的甚至不愿意透露姓名,只希望能為抗洪救災貢獻自己的力量就心滿意足。捐贈點的感人場景,不勝枚舉。正是社會各界的無私奉獻,使得中原區防汛抗洪救災形勢持續向好,在這場氣吞山河的抗洪救災“戰役”中,凝聚著善的力量,傳承著善的精神!
再次誠摯感謝各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對中原區防汛抗洪專項募捐工作的大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