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 2020年第15期
各地慈善動態
2020年第15期
一、各地動態
天津:疫情中新增注冊志愿者7萬余人 疫情發生以來,我市新增注冊志愿者7萬余人,新增注冊志愿服務團隊2000余支。2月3日,市文明辦發布《凝聚志愿力量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致我市廣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的信》,號召廣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在統一指揮、社區化、組織化、力所能及等原則指引下,開展志愿服務。第一時間公布了市文明辦和16個區志愿服務咨詢電話,累計解答咨詢1900余次,有序、高效開展志愿服務。 據不完全統計,疫情期間,全市已有8431支志愿服務團隊的277689名志愿者參與到各類志愿服務工作中。黨員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幗志愿者、平安志愿者、勞模志愿者、退役軍人志愿者,都第一時間加入疫情防控志愿服務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天津志愿者身影也同時活躍在祖國大江南北。比如,在武漢,體育學院徐金陸老師參與發熱病人轉運工作;在湖北宜昌,工業大學90后輔導員王俊宇參與社區防控;在新疆阿勒泰,南開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成員薛博文開展網上義務家教等。
|
宜賓:這10類困難群體要收到政府救助 宜賓印發《關于扎實做好受疫情影響,困難群眾走訪救助工作的通知》,本月將對十類困難對象進行走訪關愛。 這十類對象將獲得幫扶 據了解,本次走訪救助的對象一共十類,按照“一戶不漏、一人不落”的要求,將以鄉鎮(街道)為工作單元,發動村(社區)干部、網格員、志愿者等力量,進行入戶摸排,并將摸排到的情況建立分類管理臺賬,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管理細,確保應幫盡幫、應救盡救、應保盡保,走訪和幫扶于本月進行。 幫扶十類對象: 因疫情導致物價上漲,救助金無法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社會救助對象,包括低保戶、特困人員、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困難和重度殘疾人等; 零就業建檔立卡貧困戶;臨時陷入生活困境的未就業農民工; 受疫情影響的深度困難職工家庭;就業困難人員中受疫情影響未就業人員; 因正常醫療秩序中斷影響就醫的生活困難人員; 因疫情滯留宜賓和宜賓滯留湖北在住宿、飲食等方面出現臨時困難的人員,以及經濟困難家庭學生、非低保和非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中的生活困難的重度殘疾人,和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
|
唐山:率先在省內出臺意見設立基金救助特殊困難群眾 為充分發揮政府引領作用,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特殊困難群眾救助工作,4月10日,市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設立社會救助基金的實施意見》,在全省率先出臺市級關于設立社會救助基金的政策文件。 《意見》從管理機構,資金籌集和使用,救助范圍、救助標準和救助方式,申請審批程序等八個方面,為全市設立社會救助基金提供了基本依據。 設立基金的主要目的是:以政府投入為引導,動員組織社會力量參與特殊困難群眾社會救助。 設立基金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等基本原則,既盡力而為、保障特殊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又量力而行。 基金會的性質為慈善組織。市縣兩級基金會之間是指導和合作關系。資金籌集渠道有兩個:一是各級財政支持本級基金會不少于500萬元創建資金;二是社會力量向基金會捐贈。 基金重點救助在落實各項社會保障(社會救助)政策或扶貧政策后,基本生活依然困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戶、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及其他符合救助條件的城鄉特殊困難群眾。救助方式是采用貨幣支付或實物救助。救助標準為原則上一次性給予每位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不超過當年12個月城市低保標準的救助。基金會對城鄉特殊困難群眾的救助,按照個人申請、鄉鎮(街道)審核、縣(市、區)確認核發的程序辦理。
|
遼寧:助學貸款還款救助機制啟動 4月13日,記者從遼寧省教育廳了解到,遼寧省出臺《遼寧省國家開發銀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還款救助暫行操作規程》,通過啟動助學貸款還款救助機制,切實幫助特別困難的高校畢業借款學生解決面臨的經濟困難。 對于死亡、失蹤的畢業借款學生,以及因故喪失勞動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的畢業借款學生,必須給予救助,借款學生可以申請一次性代償全部應還本息。對于遭遇重大自然災害或患有重大疾病的借款學生,應優先給予救助,借款學生可以申請代償當年應還本息;經濟收入特別低的借款學生可申請代償當年應還本息。被救助人待經濟狀況好轉后,根據本人經濟能力,可以全額或部分返還代償資金,返還資金將全部還款救助資金專賬,專項用于以后救助工作。記者了解到,符合救助條件的國開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學生,可向縣級學生資助管理部門提出申請。
|
二、優秀項目
青島:"希望工程結對助學"活動啟動 4月7日,共青團青島市委、青島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來到萊西市姜山鎮開展愛心助學活動,走訪三名2019年受資助的貧困家庭子女,現場發放了希望工程助學款,每名學生1000元。 “希望工程結對助學”活動是青島市希望工程的品牌工作,由共青團青島市委、青島市青基會發起,旨在通過社會動員的方式,發動愛心市民積極參與,資助部分家庭貧困且品學兼優的中、小學生完成學業。 前期共青團青島市委、青島市青基會征集了青島市200名家庭困難、品學兼優的中小學生信息。“希望工程”結對助學活動標準是對每名學生一次性資助1000元,用于改善貧困學生的學習生活條件。青島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將通過學校或街道,把愛心市民的善款發放到所資助的學生手中。捐助人可以以個人或家庭名義對待資助孩子進行結對資助,也可以以單位、班級等名義與待資助孩子進行結對資助。市青基會將為捐贈人開具《山東省非稅收入通用票據》和捐贈證書,并把受資助孩子的個人信息反饋給捐助人,方便捐方與被捐助人保持長期聯系。 希望工程自1991年在青島市實施以來,產生了豐碩的成果和良好的社會效益。截至2019年,青島市希望工程已籌資1.6億元,在全國26個省(區、市)共捐建希望小學419所,累計對4萬多名貧困中、小學生進行了“愛心助學”,開展了結對幫扶,資助他們完成學業。
|
三、慈善詩詞
宋德水 七律.敬和姚會長慈善日感懷 景仰華堂七彩新,謳歌博愛綠城人。 大河揚善心靈美,嵩岳扶貧情意淳。 鄉鎮競相呈碩果,區街屢屢布甘霖。 初心牢記同攜手,追夢英賢仰北辰。
|
鄭州慈善編輯部 責任編輯 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