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先扶志氣 脫貧不落一戶 ——鄭州慈善春節前慰問鄉村
內容提要: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實干,是脫貧致富的關鍵。鄭州慈善總會在“初心使命、精準幫扶”八個字上下功夫、有行動,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群眾的“幸福指數”。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關鍵看貧困老鄉能不能脫貧。元旦剛過,農歷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鄭州慈善總會召開“凝聚共識燃初心、多向發力助脫貧”會議,并開展系列慈善慰問活動,由鄭州慈善總會會長、副會長等帶隊到滎陽市、新密市、登封市、中牟縣、新鄭市、鄭州市經開區等慰問走訪了12個鄉村,送去米、面、油、慰問金等,聆聽廣大群眾對脫貧的想法、做法,并積極幫助當地群眾從思想上斬斷“窮根”,鼓勵群眾用“敢叫日月換新天”的精神,去改變落后面貌、創造美好生活。

1月2日,鄭州慈善總會姚待獻會長一行,走訪了2個城市,3個扶貧幫扶村,包括滎陽市東河南村、槐樹洼村和新密市劉堂村;走進群眾家中,問冷暖、看變化、聽民聲、謀發展,傳達鄭州慈善人的關懷,把黨委政府以及全市愛心企事業單位、愛心個人的關懷和溫暖傳遞到每戶困難群眾心中。
會長姚待獻表示,群眾是脫貧攻堅工作的主體力量,要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在于激發起群眾的積極性,我們要在日常和節慶日都加強跟群眾溝通,要加強“扶貧先扶志”教育引導,貧困不可怕,怕的是思想貧乏、沒有志氣;要引導貧困群眾摒棄“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的“等靠要”思想,要振奮“人窮志不短”的精神,用“不等不靠、苦干實干、勤勞雙手”去開創新生活,要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勞致富的精神,要宣傳在脫貧攻堅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要順應時代,轉變扶貧方式,把大包大攬的扶貧方式向“群眾做主”式扶貧深入實踐,鼓勵群眾自主參與、自主投入、自主建設,只有貧困群眾自己投入了,才會真正把脫貧當成自己的事來辦,才會花心思,才有積極性,最終才能把事情辦好。

在走訪慰問中,每到一戶貧困戶家中,與貧困戶面對面、心貼心地進行談心交流,充分聽取他們的所思所盼,了解老鄉們的吃、住、教育、醫療、健康、家庭收入等情況,向老鄉們詳細解讀國家扶貧政策和決心,傳達黨委政府的關心,熱心為他們提出發展意見和建議……
1月2日,鄭州慈善總會慰問團第2隊也在進行——鄭州慈善總會副會長王萬民帶隊走訪了3個村,目標所在地登封,包括唐莊鎮王河村、寺溝村、白坪鄉煤窯溝村。

1月3日上午,鄭州慈善總會慰問團第3隊繼續進行,鄭州慈善總會常務副會長李建民、鄭州市民政局黨委副書記吳同欣帶領市民政局、總會相關工作人員,共赴中牟縣刁家鄉馬莊村開展駐村干部及困難戶。

1月3日,鄭州慈善總會慰問團第4隊——鄭州慈善總會副會長王合生帶領總會工作人員,走訪慰問了鄭州市經開區王莊村駐村干部及困難戶。

1月8日上午出發,鄭州慈善總會慰問團第5隊,目標所在地是上街區和新鄭市,鄭州慈善總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剛良帶領總會工作人員,走訪慰問了鄭州市上街區峽窩鎮馮溝村和新鄭市郭店鎮小司村駐村干部及困難戶。

1月8日,鄭州慈善總會慰問團第6隊——鄭州慈善監事會副主席高希浩帶領總會工作人員,連續走訪登封潁陽鎮范寨村、大金店鎮崔坪村,向駐村干部及困難村民致以新年問候。

最近的鄭州,雨雪剛過,天寒地凍,大霧彌漫,然而卻毫不影響慈善工作者的步伐,只為讓困難群眾過一個溫暖、祥和的春節,讓群眾感到更多力量和鼓舞!

據鄭州慈善總會介紹,到2020年,我國要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兩不愁”就是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兩個確保”就是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確保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我國目前開展的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譜寫著人類反貧困歷史新篇章!
在總結鄭州慈善總會春節前慰問鄉村困難戶這件事上,我們看到慈善人的熱忱、專注、奉獻,也看到了鄭州慈善總會領導真重視、親自抓、擔責任、做表率,把服務人民的初心與時代任務緊緊相連……
2020年,讓我們從祝福中開始,不負歲月韶華,繼續大愛接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