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2019年第11期
各地慈善動態
2019年第11期
一、各地動態
|
陜西省聚焦農村留守老人關愛服務 陜西:216萬老年人可享日間照料 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聚焦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突出貧困人口中的特殊困難群體,全力推進2019年民政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各項工作,為精準扶貧提供有力支撐。省民政廳日前聯合省人社廳、司法廳等9個部門印發了加強農村留守老人關愛服務的《意見》。明確了陜西省農村留守老人關愛服務工作的目標和工作任務,健全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工作機制。 積極開展醫養結合。建立老年人健康檔案,配合衛健部門為農村老年人提供基本醫療、定期體檢、上門巡診等醫療服務和健康管理、長期護理服務。充分發揮農村互助幸福院在農村養老中的基礎和平臺作用,全省近60%行政村的216萬老年人能夠享受到農村互助幸福院提供的日間照料、短期托養、配餐、互助養老等生活服務養老服務,45.86萬農村留守、空巢、獨居老年人已全部納入服務體系之中,化解農村養老難題,解決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后顧之憂。 每年資助建設農村互助幸福院2000個,項目資金優先用于陜南3市11個深度貧困縣的482個深度貧困村,實現全省深度貧困村農村互助幸福院建設全覆蓋,滿足農村老年人特別是貧困地區留守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需求。使用以獎代補資金1000萬元,對全省評定優秀的農村互助幸福院進行資助,補齊建設和運營短板。
|
|
全國:紅基會計劃捐贈624萬盒學生奶 記者近日從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獲悉,該基金會與其他機構聯合發起的精準扶貧營養普惠公益項目,計劃在全國16個省、市、自治區捐贈624萬盒牛奶。 據介紹,這個公益項目由中國紅基會與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發起,旨在深入“三區三州”、青海玉樹、四川涼山、陜西藍田等精準扶貧重點區域,以營養普惠及教育精準扶貧推動鄉村發展新格局。 該項目還于2019年引入先天性心臟病篩查等措施,在提供營養支持的同時,通過中國紅基會“天使陽光基金”開展先心病篩查與救助。 值得一提的是,“博愛助學計劃”是中國紅基會在教育領域開展的重點項目,從2005年啟動以來,在眾多國內外愛心企業和公益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已在全國援建了369所博愛學校,培訓了7778名鄉村教師,為5052所學校提供了“紅十字書庫”。
|
|
云南:"集善扶貧健康行"麻風救助項目啟動 4月18日,由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發起,云南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云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施的“集善扶貧健康行”麻風救助云南項目在雙柏縣啟動。 據悉,此項公益項目將為我省麻風康復者提供總價值約70萬元的捐助。包括為全省10個麻風村(院)的176名麻風康復者各發放一套衣服、被子和鞋子,提供每人每月120元的營養餐補助;為10個麻風村(院)各提供一臺全自動洗衣機、25套生活桌椅;為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皮防所、馬關縣皮防站及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各配備1輛生活物資運輸及醫療保障用車等,以改善麻風康復者的生活條件和醫療條件。 “集善扶貧健康行”是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根據中央關于推進健康扶貧的決策部署啟動的公益項目,除麻風救助項目外,還包括骨關節項目、白內障復明、孤獨癥等醫療救助項目。
|
|
沈陽:2019年高校無償獻血活動啟動 4月17日,2019年沈陽市高校無償獻血活動啟動儀式在沈陽醫學院舉行,在活動現場為全國無償獻血志愿者服務獎獲得者代表頒獎,同時,沈陽醫學院—沈陽中心血站志愿服務基地揭牌。 據介紹,沈陽醫學院將無償獻血工作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部分,積極組織開展無償獻血知識科普宣講會,線上獻血小知識競賽等活動。從2011年至今,沈陽醫學院累計獻血3878人次,獻血總量達138.739萬毫升。
|
二、優秀項目
|
關愛特殊疾病患兒 浙江:全省20多家公益組織成立公益聯盟 在我國3億多兒童中,約有2500萬兒童患有特殊疾病。如何幫助他們康復,融入社會,不成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4月13日上午,20余家社會公益組織積極響應,成立浙江省愛心事業基金會“醫路童行”公益聯盟,匯聚社會公益力量,助力特殊兒童健康事業。 據了解,“醫路童行”公益基金由浙江省愛心事業基金會與杭州博愛醫院共同出資成立,旨在幫助抽動癥、多動癥、自閉癥、矮小癥、腦癱等特殊兒童的治療與康復。目前已與國內眾多兒童醫院、公益機構多次聯合舉辦關愛兒童的公益活動,幫助眾多兒童恢復了身心健康、行為健康、社會適應能力。
|
三、鄭州新聞
|
“關愛留守兒童、特困老人 快樂觀影踏青行”活動圓滿成功 03月29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社會事業局、鄭州慈善總會“暖航公益”慈善基金主辦,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暖航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瀚海大觀地產瀚海航城營銷團隊、鄭州航空港區奧斯卡愛家影城以及鄭州園博園承辦,鄭州航空港區暖航學雷鋒志愿服務隊、河南眾燦實業有限公司、馮堂衛生院等志愿參與的“關愛留守兒童、特困老人,快樂觀影踏青行”活動成功舉辦。
|
四、縣市區新聞
|
二七:“互聯網+”模式 暢通慈善救助最后一公里 自2018年10月9日“溫暖二七”公益慈善信息系統正式上線以來,區慈善總會為積極推進溫暖二七建設,減輕群眾求助申請流程,將以往的線下求助申請模式全部遷移至線上運行,困難群體通過關注鄭州市二七區慈善總會微信公眾號,進入溫暖二七信息系統,提交上傳申請資料照片即可完成申請,區慈善總會接到線上申請后,核對提交資料并初步審核,符合條件的建立救助檔案,同時約定入戶調查核對時間,通過嚴謹的入戶調查審核,形成審批材料,經總會核準后完成線上撥付。相比以往的線下救助流程(困難群眾到社區填表經社區審核后,報街道審核,最后再到總會審核)極大的減少了群眾的來回奔波,同時也減少了街道社區繁雜的審核蓋章事項,積極響應了中央“為基層減負”的號召。救助項目全程實現線上運行后,將進一步完善公示、監督環節,救助金的撥付也將更加公開透明,為進一步打造陽光透明慈善工作夯實了基礎。
|
五、平凡感動
|
鹽城:一黨員堅持捐款助學十年 已助十多個孩子圓了大學夢 陳繞林是大豐區西團鎮巨龍鑄造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從2009年開始,每年至少捐助4名貧困學子,已幫助10多位孩子圓了大學夢。 “助學10年,收獲了很多的感動。許多貧困孩子真的是非常上進、善良。”陳繞林回憶說。陳繞林在西團鎮大龍工業園區建有一個小型企業,專業生產各種型號的拋丸機,愛人李愛萍中風癱瘓在床十多年,經濟條件不算太好,而陳繞林以他誠實、守信的人格魅力帶領全體員工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創業,創新開拓,企業站穩市場,每年上繳國家稅收近百萬元。 陳繞林創辦的巨龍公司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以他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堅定信念,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回報社會。2007年以來,公司共資助20多名困難學生及困難家庭,累計捐款捐物24萬多元,登上了大豐厚德榜榜首,2018年被評為十佳“最美西團人”。此外,他還經常去敬老院奉獻愛心。 “以前我家里也很窮,我8歲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將我們兄弟幾個撫養大很不容易。”陳繞林經常以自己的人生經歷激勵與自己結對的孩子,原生家庭貧窮、一時的困境并不可怕,因為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他對貧困孩子們說:“天資助你們上大學,就是在盡我的社會責任,同時也是希望你能把家庭的貧窮當成一種財富,好好學習,苦練本領,回報社會,把愛心傳遞給社會上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我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滴水成海洋,要是其他人都來參與,那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可以踏進大學的校門,圓大學夢。”陳繞林說。
|
六、慈善格言
|
與善人交,如入芝蘭之室,與惡人交,如入鮑魚之肆。 |
鄭州慈善編輯部 責任編輯 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