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2019年第8期
各地慈善動態
2019年第8期
一、各地動態
|
湖南:省教育基金會將投1898萬元做公益 近日,2019年湖南省、市(州)教育基金會公益項目座談會在長沙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省教育基金會將繼續推進“愛燭行動”“育才行動”“e校計劃”3大公益品牌項目,計劃服務教育總支出為1898萬元。 今年我省將繼續開展救助特困教師活動,為800名特困教師送去800萬元,以解危難、送溫暖;繼續開展“湖南最可愛的鄉村教師”評選表彰活動,評選表彰20人,每人獎勵10000元;開展“為基層教師送溫暖”走訪慰問活動,共慰問140名教師代表;組織全省300名邊遠鄉村中小學一線優秀教師開展“園丁之家”活動,赴教育發達地區交流學習,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
|
江蘇:近三年脫貧近200萬人 下達省以上財政專項扶貧資金46億元 記者近日從省財政廳獲悉,江蘇近3年累計下達省以上財政專項扶貧資金46億元,全省累計脫貧199.4萬人,724個省定經濟薄弱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穩定達到18萬元。 “十三五”期間,江蘇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預算安排61.2億元,比“十二五”增長31%,將重點用于支持低收入人口精準幫扶、經濟薄弱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重點片區關鍵工程項目建設等。聚焦“重點人群、重點經濟薄弱村、重點片區”,我省財政部門持續發力,安排精準幫扶資金,完善扶貧小額信貸政策,支持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發展產業,實施精準“滴灌”“點穴”式幫扶。為切實減輕重點困難群體醫療費用負擔,省級財政對蘇北五市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大病醫保、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個人繳費給予補助。 2017-2018年,江蘇省級財政統籌省級農業產業類資金安排6.78億元,支持12個重點幫扶縣區實施產業富民項目和農業產業園建設。對省定821個經濟薄弱村按每村60萬元全部補助到位,對其中的123個重點經濟薄弱村,省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200萬元。近3年累計下達補助資金6億元,支持蘇北重點片區24個關鍵工程項目建設。
|
|
宣城:首個兒童服務站成立 近日,宣城市首個兒童服務站成立,主要為城區或附近6歲至13歲范圍內的留守、流動和社區兒童,免費提供專業社會工作服務,服務時間為下午4點至傍晚7點。 該兒童服務站位于宣城市區陵西路52號宣州區青年創業園內,由壹基金、騰訊公益支持,宣城市青年志愿者協會與宣城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聯合打造。兒童服務站擁有專業工作人員和師資力量,配備了監控攝像,提供人臉識別打卡簽到簽退服務。 除了常規的4點半課堂為兒童進行課業輔導外,兒童服務站還可為兒童提供繪畫、閱讀等課外游戲活動,防災減災、衛生與疾病預防等安全衛生教育,以及兒童身心健康、家庭教育、個案及心理輔導等社會心理支持等服務。
|
|
廣東:出臺慈善信托管理工作實施細則 記者從廣東省民政廳獲悉,為規范慈善信托,加強在民政部門備案的慈善信托的管理,保護慈善信托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慈善信托活動健康發展,日前,廣東省民政廳、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廣東監管局聯合印發《慈善信托管理工作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 《實施細則》共九章72條,涵蓋了慈善信托的設立、備案流程、財產管理和處分、變更和終止、促進措施、監督管理和信息公開等共9個方面的內容。《實施細則》適用于在廣東省范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備案的慈善信托及其相關活動。銀行保險業監督管理機構負責信托公司信托業務和商業銀行慈善信托賬戶資金保管業務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慈善信托備案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實施細則》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
二、優秀項目
|
湖北:慈善項目使8000名老人受益 “感謝你們的關心,這套設備對我們老人真是太適用了!”近日,湖北省十堰市軍店鎮福利院內,89歲的楊昌友老人收到了“福(扶)您一把”捐贈的一套安全扶手、坐便椅。至此,湖北省慈善總會第三期“福(扶)您一把”慈善助老項目圓滿結束。 關注老年人安全問題 據悉,湖北省65歲以上老人有686.4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11.6%,其中省內失獨、空巢、殘疾等居家困難老人預計有20多萬。此外根據相關數據測算:60至69歲老年人每年跌倒發生率為9.8%,70至79歲為15.7%,80歲以上為22.7%。跌倒致傷、亡的概率在65歲以上老年人中則居首位。 為此,2016年,湖北省慈善總會與武昌區慈善會針對貧困家庭失獨、空巢、殘疾等老人如廁難問題,共同發起實施了第一期“福(扶)您一把”慈善助老項目。該慈善助老項目是為有效防止和減少老年人跌倒后傷亡事件發生而設立,旨在提升全省失獨、空巢、殘疾等困難老人如廁、洗浴過程中的安全系數,為65歲以上困難老人在衛生間免費安裝安全扶手,配送坐便椅等設施,增加老人安全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6月,湖北省慈善總會“福(扶)您一把”助老項目成為中央財政資金支持社會組織示范項目,獲批資金50萬元。據悉,中央財政“福(扶)您一把”慈善助老項目,是繼“關懷老人”項目、“百院千叟享晚年計劃”之后,專為65歲以上失獨、空巢、殘疾等情況老人出臺的又一幫扶項目。 據記者了解,三年來,通過爭取各級財政支持的項目資金135萬元,湖北省慈善總會配套50萬元,為全省8000多戶困難老人免費安裝了扶手、坐便椅、防滑墊等設施,解決了困難老人日常生活中的難題。
|
三、鄭州新聞
|
引爆慈善“鄭”能量 第十屆全國聾人相親節5月在鄭州開幕 在全國,不少聾人青年面臨著找對象難的問題。3月16日,為期兩天的第十屆全國聾人相親節義賣活動在鄭州聾藝畫廊義賣廳開幕,活動中志愿者可以自由選擇場地和形式進行義賣,旨在為即將到來的第十屆全國聾人相親節助力,關注特殊群體的婚姻問題,幫助更多的聾人青年找到幸福的伴侶。本次義賣活動所得善款,將全部用于支持由鄭州慈善總會主辦的第十屆全國聾人相親節慈善項目,以便讓更多的群體參與進來,關注特殊群體的婚姻,傳播慈善“鄭”能量、弘揚慈善事業。
|
四、縣市區新聞
|
二七區“互聯網+”模式 暢通慈善救助最后一公里 針對慈善救助審批程序多、手續繁瑣的現狀,鄭州市二七區慈善總會積極創新工作模式,通過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探索創新工作流程、集中討論確立等手段,最終形成了一套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法,不僅讓困難群眾少跑腿,也極大的減輕了街道社區的負擔。 下一步區慈善總會將加大創新工作力度,通過新型的慈善運營手段,動員更多的轄區愛心加入到慈善行列中來,從根本上實現資金募集常態化。慈善的根本目的在于宣傳慈善理念、募集慈善資金、救助困難群體,結合中央新提出的消費即扶貧的理念,慈善工作也將通過慈善運營的手段結合當下群眾的消費需求,以統籌轄區資源委托運營的模式形成善款復捐,從而改變以往被動勸捐的募集方式,以公益慈善信息平臺為依托,通過線上線下的互動,將慈善理念融入到人們日常生活中去,引導慈善救助從“輸血”向“造血”模式轉變,從“救濟”向“公益”延伸,為我區的慈善事業做出新的貢獻,助力“溫暖二七”建設。
|
五、平凡感動
|
濟南:愛心媽媽圓了170名孩校服夢 170名學生穿上新校服 鹿野小學位于雪野鎮安子灣村。這個學校教學樓只有三層,沒有塑膠跑道,只有一個略顯狹小的水泥操場,升旗臺不在光可鑒人的大理石臺上,在一片還未泛綠的草地里,參加活動的孩子沒在舒適的報告廳,搬著馬扎坐在操場上。 校長尚梅峰說,鹿野小學共有170名學生,其中幼兒園的孩子有63名,他們都來自附近的7個自然村,家庭收入普遍很低,根據實際情況和相關政策,學校從未定制過校服,能像電視上的學生一樣穿上校服,是學生們共同的期盼。“婦聯舉辦的這次活動,花了3萬多塊錢,給孩子們購買了校服,他們都很高興。”尚梅峰說。 記者到達學校時,除儀式上需要現場穿上校服的學生,其他孩子都已經穿上了嶄新的校服。校服上衣是紅色的,褲子是黑色的,學生們排坐在教學樓前,這樣整齊劃一的場面在鹿野小學還是第一次出現。 孤貧兒童有了“媽媽” 王玉菊是萊蕪技師學院的一名老師,校服捐贈、結對儀式結束回到座位上坐下后,她的額頭頂著“女兒”谷心怡的額頭,逗著孩子唱兒歌。 王玉菊是主動報名參加“愛心媽媽聯盟”活動的,她自己有兩個孩子,大的10歲,小的僅2歲。當記者問起谷心怡的情況,她還沒張口介紹,眼淚就止不住地流了出來,“這孩子才4歲,我第一次聽到她的情況就特別心疼。”王玉菊懷里抱著瞪大眼睛東張西望的小心怡,用最小的聲音說,“孩子的爸爸不在了,媽媽在外面打工很少回來,家里很困難,平時就跟著姥姥姥爺。” 小朋友依偎在“媽媽”的懷里害羞地笑著,王玉菊說她很活潑,但第一次見面的一個細節讓自己很受觸動:“教她唱‘爸爸媽媽去上班我去幼兒園’,孩子聽到‘爸爸媽媽’眼圈立刻紅了。” “我會盡力幫這個孩子,這也是對我自己孩子的教育。”王玉菊說。 愛心行動仍在延伸 市婦聯工作人員介紹,“愛心媽媽聯盟”救助孤貧、留守兒童項目是原萊蕪市婦聯組織“春蕾計劃”的延伸,2013年9月開始組織開展活動。這次與當地企業家合作完成的“愛心啟航儀式”,是整個公益項目的縮影。 尚梅峰說,“愛心媽媽”結對的孩子家庭都面臨著極大的經濟壓力,有的是單親家庭,有的是留守兒童,還有的親人重病沒有勞動能力或父母已經離世。這次活動送來的不僅是校服,還給了這些家庭困難的孩子希望和鼓勵。 除王玉菊外,其他19位“愛心媽媽”來自各行各業,她們說出的承諾都非常樸實,“接孩子到城里玩兒”“幫孩子完成學業”“在精神上鼓勵”等。愛心已經啟航,延伸向更遠的地方。
|
六、慈善格言
|
憫濟人窮,雖分文半合,亦是福田;樂與人善,即只字片語,皆為良藥。 |
鄭州慈善編輯部 責任編輯 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