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2019年第5期
各地慈善動態
2018年第5期
一、各地動態
|
遼寧:部分困難群體生活保障標準再提6% 記者從遼寧省民政廳最新了解到,2019年全省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和孤兒生活保障標準,將通盤考慮,同步上調,平均提高6%以上。 近年來,遼寧省一直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作為重點工作,尤其是針對困難群體,保障標準逐年遞增。2018年,遼寧省民政事業費總投入近200億元,全省城鄉低保標準平均分別提高6.3%和8.5%,全省城鄉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平均提高13%。為困難群眾發放臨時價格補貼144萬人次,享受殘疾人“兩項補貼”政策66.5萬人。 調整完成后,預計全省農村低保標準將達到每人每年4985元以上、城市低保標準將達到每人每月622元以上;特困人員供養標準不低于當地低保標準的1.3倍;機構和散居孤兒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將分別達到1711元和1273元以上。三類對象保障標準的提高,將比2018年多增加救助資金近2.5億元。
|
|
大連: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 日前,大連市政府網站發布《大連市人民政府關于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自2019年1月1日起實施,以前有關政策規定與本辦法不相符的,以本辦法為準。據悉,我市決定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大連市戶籍,符合條件的殘疾兒童可獲得手術、輔助器具適配和康復訓練等方面的救助。
|
|
金昌:去年臨時救助達1.2萬余人次 金昌市各級民政部門充分發揮民政在脫貧攻堅中的兜底保障作用,全力助推脫貧攻堅工作。2018年全市臨時救助累計達12094人次,支出臨時救助資金735.1萬元。 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金昌市建立脫貧攻堅工作縣級領導包抓鄉鎮工作機制,將農村貧困人口中主要成員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家庭、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家庭、因病因學造成剛性大額支出且符合農村低保一、二類對象條件的困難家庭,以及農村特困供養人員作為民政扶貧重點對象,全部納入社會救助范圍予以兜底保障;同時,積極開展建檔立卡、未脫貧人口排查,并按照是否屬于兜底保障對象、因病因殘致貧等進行分類標注,健全完善扶貧臺賬,督導縣、區加強動態管理,對未脫貧人口中的兜底保障對象進行精準識別,做到應救助盡救助。 |
|
南京:養老助餐點日均服務突破1000人次 連日來的低溫雨雪天氣,對于不少老人來說,買菜、做飯都成了負擔,特別是一些獨自生活的老人。好在我區不少社區都已有“養老助餐”服務點,在這里,老人可以享受一頓現成的午餐。近日,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區共有62個為老助餐點,日均助餐1000人次。 據介紹,2018年,全區共新增34個為老助餐點,全區已有助餐點62個,日均助餐1000人次。像這樣的助餐點今后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身邊,出現在老人的家門口。記者了解到,一張覆蓋城鄉、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社區老年助餐服務網絡正在編織中。2019年將繼續推進鎮街助餐點建設,新增老年人助餐點31個,破解“舌尖養老”難題,推動溧水養老多元化發展。
|
二、優秀項目
|
云南:打造特色"互聯網+慈善"新功能 為滿足云南全省慈善會統一信息公開和“互聯網+慈善”的需求,更好地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互聯網+慈善”服務功能的云南省慈善總會社會捐贈體系互聯網信息平臺,實現慈善活動推送、慈善捐贈資金支付、查詢、跟蹤等全程服務。日前,云南省慈善總會在昆明舉辦了“云南省慈善總會社會捐贈互聯網信息平臺運用培訓班”。 據《慈善公益報》記者了解,云南省慈善總會為認真貫徹落實有關慈善法規政策,結合該省慈善事業的實際,于2016年自籌資金,積極協調組織云南數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建設了云南省慈善總會網站和微信平臺,并于當年10月1日起正式上線運行,網站和微信平臺的建設,為云南省慈善信息化建設邁開了步伐、奠定了良好基礎。 從網站和微信平臺運行的情況看,云南省慈善總會充分認識到,按照《慈善法》的規定,與社會慈善組織信息化建設標準要求仍有較大的差距,網站和微信平臺的功能不能滿足全省慈善會的統一信息公開和“互聯網+慈善”的需求,與服務社會公眾慈善捐贈的需要極不相適應,迫切需要深化慈善網站建設、完善慈善網站服務功能。 為實現云南省慈善總會和全省16個州(市)慈善會的慈善服務需求,在中央福利彩票公益金的大力支持下,根據云省財政廳、省民政廳的批示精神,按照福利彩票公益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使用的操作程序,2018年,云南省慈善總會組織云南數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2016年建成運行的慈善網站的基礎上,將云南省慈善總會網站和微信平臺升級改建為具有互聯網募捐功能、具有云南特色的“互聯網+慈善”服務功能的云南省慈善總會社會捐贈體系互聯網信息平臺,可實現慈善活動推送、慈善捐贈資金支付、查詢、跟蹤等全程服務。
|
三、平凡感動
|
雙鴨山:"愛心驛站"讓環衛工有了臨時的"家" “如今在這歇會兒熱乎乎的,能喝到熱水、吃到熱乎飯,感到特別暖心!”在雙鴨山市尖山區三馬路附近的一處暖融融的“愛心驛站”,忙了一大早的環衛工人朱明蓮大姐一邊和同事們吃著熱騰騰的餃子,一邊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說。 記者看到,這處“愛心驛站”有200多平方米,分成上下兩層。一樓的休息廳設有長條椅和臨時生活區,有飲水機和微波爐,為戶外職工熱水和熱飯。環衛工人在清掃完路段后,可在這里稍作歇息。 拾級上到二樓,映入眼簾的便是一排整齊的書架,上面擺滿了生活、社會、健康等方面的圖書和畫冊,這是驛站的閱讀區。餐飲區內,兩個長條桌和整齊的椅子,能供20多人同時就餐。 像三馬路這樣的“愛心驛站”,雙鴨山目前還有28家(其中市直9家,縣區20家),均建立在戶外職工密集且臨街的地點。驛站內餐桌、微波爐、儲物柜、熱水壺、醫療急救箱等配套設施齊全,并配備了專人管理,為戶外勞動者提供了良好的休息、御寒、避暑、用餐場所。 為解決一線環衛工人飲水難、休息難等問題,雙鴨山市總工會利用閑置空間建立“愛心驛站”,免費提供開水、臨時休息和洗手間等,讓環衛工人“渴了有熱水供應、累了有站點歇腳”。目前,該市各級工會組織采取聯建、自建等方式,投入建設資金55萬元,總建筑面積達到900平方米,覆蓋全市所有重要區域,造福600余名戶外工作者。 “‘愛心驛站’建成以來,我們負責周邊街道清掃的40多人,經常來這里喝水、熱飯、休息。”市環境衛生服務中心“中心區清掃隊”隊長林凡杰介紹,大家也把這兒當成了臨時的家,每天都自覺地打掃衛生,為更多的戶外工作者創造出整潔舒適的環境。 據了解,雙鴨山市僅市直就有環衛工人近千人。“下一步,市總工會還將進一步加大‘愛心驛站’建設力度,爭取資金,采取自建、聯建等方式,在全市再建20家戶外職工‘愛心驛站’。”市總工會副調研員李仲殷說。
|
四、鄭州新聞
|
鄭州慈善總會會長一行走訪、慰問行走在公益之路的“慈善踐行者” 寒風擋不住,情暖百姓家。新春佳節即將到來之際,為了宣揚、感謝廣大愛心企業家勇擔社會責任、真誠回報社會的大愛善舉,讓更多人投入慈善事業,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近日,鄭州慈善總會姚待獻會長多次走訪慰問愛心企業,幫助企業解難答疑,同企業家們一起就如何參與慈善助力脫貧攻堅,努力推動鄭州慈善事業再上新的臺階進行了深入交流。
|
五、縣市區新聞
|
二七:全國兩項公益慈善盛會在京召開 溫暖二七實力斬獲雙項殊榮 1月14日,由民政部指導,中國慈善聯合會等共同主辦的2018中國慈善年會在京召開。 中國慈善聯合會對其提出以“溫暖二七”建設為統攬的民生事業改革創新舉措給予高度評價,認為二七區在慈善行業的建設、社會組織的發展、慈善文化的傳播、志愿服務的動員、捐贈形式的改革以及建立城市精準救助體系方面,都做了完善的政策設計和制度安排,為全國慈善事業發展起到了重要貢獻和表率作用。 同日,第八屆中國公益節頒獎儀式在北京舉行,本屆公益節的主題是“公益創造美好”。作為國內首個由大眾媒體聯袂發起的以“公益”命名的節日,逾200家媒體將對公益節進行深度報道,盛況空前。頒獎儀式上,“溫暖二七”全民參與“公益+”行動獲評“2018年度公益項目獎”,也是本屆中國公益節唯一政府主導類獲評項目。組委會認為二七區創新推出的“政府+社會組織+愛心企業+居民”的“公益+”新模式,給社會傳遞溫暖的同時也帶動更多的愛心企業和個人參與到公益中來,形成良好的榜樣作用,具有很強的實踐創新性。
|
六、慈善格言
|
苦難有時是心向善的催化劑。 |
鄭州慈善編輯部 責任編輯 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