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攻堅 決勝2020 ——鄭州慈善總會慈善項目榮獲“精準扶貧能力建設模式推薦案例”
9月20日,由人民日報社、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主辦的“大國攻堅 決勝2020”精準扶貧論壇暨第六屆中國慈展會國際公益峰會在深圳會展中心盛大開幕。本次論壇旨在集中展示社會扶貧領域的典范項目的同時,通過專題研討和案例分享等方式,深入研討社會領域的脫貧攻堅新路徑、新方法,調動社會力量深度參與扶貧事業,為推進精準扶貧事業創新貢獻力量。

憑借慈善項目的創新舉措與智慧模式,由鄭州慈善總會和鄭州市音樂之光志愿服務中心聯合發起的“聆聽世界•觸摸光明”盲童音樂教育扶貧救助項目從申報的650個精準扶貧案例中脫穎而出,成為40個具有代表性的精準扶貧案例之一,在“大國攻堅 決勝2020”精準扶貧論壇上,被授予“精準扶貧能力建設模式推薦案例”證書和獎杯,并作扶貧經驗交流分享,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贊譽。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省花垣縣考察時,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理念。黨的十八大,將扶貧開發工作作為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點任務。打好脫貧攻堅戰更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我們黨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意義非凡。
2018年4月,人民日報社與中國扶貧基金會啟動“大國攻堅 決勝2020”精準扶貧案例征集活動,共收到來自全國的精準扶貧案例650多個,最終確定40個精準扶貧優秀案例進行集中展示分享,音樂之光選送的“聆聽世界•觸摸光明”盲童音樂教育扶貧救助項目,正是其中之一。
“聆聽世界•觸摸光明”盲童音樂教育扶貧救助項目,旨在通過對盲童進行專項音樂教育扶貧及家庭幫扶,致力使他們能夠擁有一技之長,立足社會,從而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同時,通過音樂的感染和陶冶,讓他們形成完善的人格,樹立理想和斗志,從根本上擁有擺脫貧困的能力和決心。通過教育提升盲童和盲童家庭的可持續自我發展能力,使其從根本上遠離貧困,最終消除貧困。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鄭州慈善總會的支持和幫助下,在鄭州市音樂之光志愿服務中心全體志愿者老師的堅持和努力下,音樂之光創新性地針對盲童開啟了專業的民族器樂和世界流行器樂的系統化教育、盲譜教學,建立了完整的科學的扶貧體系,開設了“音樂教育扶貧班”,實施教育扶貧系列工程并建立了獎、勤、考三位一體體系,大力實施音樂教學資源共享工程、實施音樂之光與特殊學校聯合幫扶工程、實施盲譜研讀教授推動工程、實施音樂教育專家指導研改工程、實施聲樂學習普及工程等,力爭將各類資源進行集中整合后,使其發揮最大效能,為貧困家庭擺脫貧困創造可能。此外,音樂之光還大力接收家庭特別困難的盲童,為他們提供免費的音樂教育和生活幫扶,為他們購置樂器,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勇敢走出自己的交際圈子,融入社會,讓他們從原本漆黑的世界里感受到溫暖和愛,看到希望和光明。
從直接的資助錢款到開展教育扶貧,從專業的音樂教育到適合盲童身心發展特點的勵志教育、理想教育……音樂之光的志愿者們針對盲童的心理特點,制定了專門的勵志教育和理想教育課程,鼓勵孩子們走出心理陰影;提升家長觀念,讓他們從內心深處認識到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意義;與高校聯合開展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得到鍛煉和提升。
助力扶貧,人間有愛。
圍繞精準扶貧的主題,“大國攻堅 決勝2020”精準扶貧論壇在著力研討社會領域的脫貧攻堅創新案例、創新方式等問題的同時,也通過專題研討和交流分享,有效地調動起更多的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融入到扶貧攻堅的事業中來。正如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在本屆慈展會上所講到的一樣:媒體要“將八方支援的合力轉化為萬眾一心的動力”。
永葆熱情,永葆愛心地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已成為音樂之光志愿者們的責任和使命。不辱過去,不負未來,音樂之光的所有志愿者們將以更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更飽滿的愛心和善心,創新開拓、克難攻堅,為更多的視障兒童脫離貧困傾盡全力,為助力中國的脫貧攻堅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