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 2018年第34期
各地慈善動態
2018年第34期
一、各地動態
|
合肥:市慈善總會推出31個重點項目 9月5日是第三個“中華慈善日”。當天,“時代擔當·匯愛同行”省暨合肥市紀念“中華慈善日”及大型慈善(公益)活動在合肥市政務中心陽光大廳舉行。在剛剛攜手安徽商報愛心面對面欄目舉辦盲人大學生王香君助學公益音樂會、募集善款24000元捐助6名貧困大學新生后,合肥市慈善總會又推出31個重點慈善項目。 截至2017年底,安徽省認定和登記慈善組織140家,基金會133家,年募捐善款近5億元。近年來,合肥市慈善總會在慈善募捐、慈善救助、慈善組織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走在了全省的前列。9月5日的活動中,合肥市慈善總會現場發布了慈善公益倡議書,推出31個重點慈善項目。部分愛心企業和企事業單位在現場簽訂協議,認領了重點慈善項目。據介紹,截至目前,合肥市慈善總會已籌集善款2188.19萬元,給廣大困難群眾送去溫暖和關愛。
|
|
長春:精準扶貧搭上網絡快車 為充分發揮互聯網先導力量和驅動力量,讓農產品通過互聯網走出鄉村,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近日,由中共長春市委宣傳部、市委組織部、市直機關黨工委、市扶貧辦主辦,市體育中心、長春市互聯網業聯合會承辦的吉林省長春市精準扶貧暨“第一書記代言”產品大集活動在長春市啟動。 網絡扶貧已成為扶貧工作的重要路徑,長春市駐村第一書記們運用互聯網思維,讓農產品搭上網絡快車,啟動了“互聯網+精準扶貧”的“長春模式”。大集現場,各位駐村第一書記帶著自己代言的各類產品,進行推廣和銷售。充分發揮長春市互聯網業聯合會作用,組織聯合會會員單位,通過線下集中展示、線上廣泛宣傳引導,動員網絡社會組織和互聯網企業、屬地內網站和網絡達人推薦“第一書記代言”產品,為農產品插上網絡的翅膀,利用網絡平臺,努力提升產品知曉率,拓寬產品銷路。活動現場幾十家主流網站、電商平臺參與其中,現場對接,現場洽談,吸引資源、渠道、資金,實現線上線下的互動,讓現代化農業插上大數據的翅膀,實現互聯網企業與駐村第一書記代言產品的精準對接。5天時間,累計銷售額1027.6萬元,其中現金銷售額114.7萬元,訂單銷售額912.9萬元。 |
|
上海:50家社區基金會集體亮相5大商圈 9月8日,上海舉辦“社區基金會開放日”活動,全市50家社區基金會,上午首次集體亮相普陀-長風大悅城、楊浦-百聯又一城、虹口-壹豐廣場、徐匯-綠地繽紛城、浦東-金橋國際申城5大商圈,向市民展示社區基金會的優秀公益項目,讓公眾認識身邊的社區基金會。 |
|
山東:貧困受災群眾每人每天救助45元 山東對貧困受災群眾開展“一對一”精準幫扶,實行災害應急救助,每人每天45元,過渡期救助每人每天30元。對房屋因災倒塌、損壞的,倒塌房屋和嚴重損壞的,戶均補助3萬元,一般損壞戶均補助3000元。 記者9月7日從山東省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述消息。據山東省副省長于國安介紹,目前,濰坊受災群眾全部得到安置,基本生活有保障,沒有發生疫病疫情,電力、水利、道路、通訊、供水等保障正常,生產正逐步恢復,大棚積水已順利排完,濰坊市已補種設施蔬菜7.3萬畝,重建工作緊張有序展開,抗災救災取得階段性勝利。 |
二、優秀項目
|
廣東:陽江兩公益項目首日累計籌款20.7萬元 7日是騰訊“99公益日”啟動配捐的首日。記者從市紅十字會獲悉,截至7日晚上7時,陽江上線的兩個公益項目“留守兒童圓夢之家”和“獨居老人暖心陪伴”,已累計籌得善款20.7萬余元,參與捐款的愛心人士達2.3萬人次,在全省上線公益項目中綜合指標均排名前列。 今年全國通過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申報并入選騰訊公益平臺的公益項目共有65個,其中陽江“留守兒童圓夢之家”和“獨居老人暖心陪伴”兩個項目入選,籌款目標金額均為30.9萬元。9月7日至9日上午9時至12時,騰訊公益平臺將開啟配捐,入選的公益項目可累計獲得“用戶捐贈”“騰訊配捐”和“企業配捐”3項善款。 |
三、鄭州新聞
|
盧超慈善基金向貧困殘疾人送出溫暖“禮包” 9月9日,“助力脫貧攻堅 創建慈善城市”——盧超慈善基金助殘行動暨慶祝床上用品商貿城喬遷二周年公益慶典在鄭州床上用品商貿城舉行,來自全市200多名貧困殘疾人群體收到價值10萬元的愛心物質,緩解了實際困難。
|
四、縣市區新聞
|
中牟縣召開2018“鄭州慈善日”活動動員會 9月6日下午,中牟縣2018“鄭州慈善日”活動動員會在縣委二樓報告廳召開。縣委副書記、縣長、縣慈善總會顧問楚惠東,縣委常委、縣委政法委書記、縣慈善總會名譽會長牛健,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慈善總會名譽會長李長寶,縣慈善總會名譽會長王興林,縣政府副縣長李新建,縣政協副主席、縣慈善總會名譽會長劉海燕出席會議。會議由牛健主持。
|
五、平凡感動
|
上海:特教老師收到了特殊兒童送上的鮮花 在今年教師節來臨之際,上海公益志愿者、花藝師以及醫務工作者等社會各界愛心人士,走進徐匯區致康兒童康健園、中華新路幼兒園等校園,和特殊兒童一起,向特教老師們送鮮花、送健康、送歡樂。 和普通老師相比,特教老師面對的是一群心智和身體發育遲緩的孩子,他們除了需要具備特殊教育的專業技能外,還需要傾注更多的愛心,花更多的心思去觀察評估每個孩子的特點,探索適合他們的教育方式,挖掘他們的個體潛能。 在給老師獻花的現場可以看到,一些特殊兒童不時閃出智慧的光亮。在上海僑愛公益中心和致康兒童康健園共同舉辦的教師節聯歡會上,腦癱兒鋆鋆字正腔圓的演唱,讓在座的人掌聲四起。鋆鋆自信地表示自己的理想就是當個歌星。在中華新路幼兒園,學齡前的特殊兒童在老師的帶領下嘗試聽著音樂做相應的手指動作,模仿出不同小動物的聲音,并大膽嘗試用肢體動作來模仿不同小動物的動作,體驗了表演的快樂以及與同伴共同活動的樂趣。
|
六、慈善格言
|
愛心是搭起友誼的橋梁,是人們心中永恒不變的璀燦明珠。 |
鄭州慈善編輯部 責任編輯 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