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2018年第十二期
各地慈善動態
2018年第12期
一、各地動態
|
上海:藍絲帶公益"星"運會關愛孤獨癥孩子 4月2日是“世界孤獨癥意識日”(又稱“世界自閉癥關注日”),上午,上海愛好兒童康復培訓中心、上海藍絲帶孤獨癥關愛中心聯合本市14家孤獨癥機構及愛心人士,在閔行體育館舉行2018年藍絲帶公益“星”運會,呼吁人們給予“星星的孩子”更多關愛。 在現場,比運動員人數更多的是志愿者。主辦方透露,本次運動會共有300多名志愿者全程參與,另外還有100多個孤獨癥人士家庭現場觀摩,為運動員加油打氣。 “藍絲帶行動”2012年由上海愛好兒童康復培訓中心院長楊曉燕發起,每年都會舉辦大型公益活動,迄今已影響數十萬公眾關注和了解孤獨癥群體,成為上海市優秀志愿服務品牌。
|
|
廣東:首家全日制公益慈善學院成立 今年正式招生 廣東省內首家全日制公益慈善學院——嶺南公益慈善學院4月1日正式揭牌成立。該學院由廣州市民政局指導,依托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辦學優勢設立的二級學院,并于今年正式面向廣東省招生。 嶺南公益慈善學院的定位是為大型公益慈善機構和企業社會責任部門培養既有高職業素養,又有國際視野的公益慈善領域的專業復合型人才。會上,廣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肯定了嶺南公益慈善學院成立對廣州創建“慈善之城”、深化“羊城慈善為民”行動的重要作用,并指出當前廣州公益慈善專業人才缺乏,特別是缺少經過專業培訓,具有社會責任感、熟悉現代慈善理論、擁有豐富管理經驗的慈善組織管理人才。近年來,廣州市民政局也在不斷探索,希望依托社會力量建立慈善人才培訓基地,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成體系的現代慈善理論和實踐課程,為培養慈善人才提供支撐。 據了解,嶺南公益慈善學院將致力于推動公益慈善人才培養、公益組織創新研究,探索以公益實踐育人為目標,將采用“理論教學+實踐實訓+訪學研修”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在政府主導下,開展以高校、公益組織、社區基層、媒體全面參與的公益慈善實踐課程體系建設為主要內容,構建對接社會、服務當下為中心的青年公益慈善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學院旨在培養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和堅定公益慈善理念、了解公益慈善事業發展前沿、掌握扎實專業理論基礎、有較強公益慈善相關崗位實操能力,能夠勝任公益慈善機構和大中型企業社會責任部門的專業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
|
天津:開展"慈善光明行"白內障復明行動 近日,由天津市慈善協會與天津愛爾眼科醫院共同舉辦的2018年度“慈善光明行”白內障復明項目正式啟動,為50歲以上、享受該市城鎮職工或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符合手術條件且個人支付手術費用有困難的白內障患者,給予手術費用全額或部分援助,援助患者數量由往年的1000名增至2000名。 據悉,“慈善光明行”白內障復明援助行動開展6年來,共為7000余名患者實施手術1.3萬余例,援助總金額950萬元,減輕了家庭生活困難老年患者的經濟負擔,為他們送去了光明。2018年度“慈善光明行”將把享受低保、特困待遇的患者定位為主要援助對象,給予全額資助,資助總額為200萬元。 啟動儀式當天,武清愛爾眼科醫院正式投入使用,為武清區及周邊地區白內障患者提供就醫方便。未來隨著“慈善光明行”白內障復明項目的深入推進,也將滿足更多家庭生活困難白內障患者的實際需求。
|
|
上海:將教育服務送到老年人家門口 93歲,在常人印象中已是垂垂老矣,但在徐匯區田林社區樂齡老年日間服務中心,93歲的陶爺爺卻身板硬朗、笑容滿面。“養老,不僅是養身體,更要養精神!我天天來這里跟著老師學點新知識,回家也能和曾孫子聊聊微信。”陶爺爺樂呵呵地說。近日,市教委首次發布《上海市老年教育三類學習點地圖》,清晰標注出全市現有的221個居村委示范學習點、98個市老年人社會學習點和87個市養教結合標準化學習點。老年朋友不僅能直觀感受到本市老年教育資源分布情況,更能在家門口享受教育服務,像陶爺爺這般每天學點新知識,跟上年輕人的步伐。 近兩年來,全市還開展了“老年人學習場所倍增項目”計劃,重點推進“居村委會示范學習點”“老年人社會學習點”和“養老機構養教結合學習點”等三類學習點建設。其中,居村委會示范學習點是在原有5000多個標準化學習點的基礎上不斷升級,提升辦學功能,打造學習品牌特色形成示范效應;老年人社會學習點則是充分整合轄區內優質教育資源,部分場館、培訓機構利用空閑時間向老年人開放學習場所,向社區老年人提供課程、培訓、講座等教育服務;養教結合學習點則設在社區內的養老機構內,由社區學校或周邊優質教育機構輸入教育服務,專為機構養老的老年人提供訂單式教育服務。 此外,本市已全面完成市級老年大學、區級老年大學、街鎮老年學校、居村委會學習點四級老年教育辦學網絡。根據《上海市老年教育“十三五”發展規劃》要求的場所機構、學習資源、學習組織和學習人數等四個“翻一番”目標,本市老年教育將進一步擴大老年教育學習場所布局,向下延伸老年教育觸角,滿足老年人對就近、便捷、快樂的多樣化教育需求。
|
二、優秀項目
|
北京:"星光計劃"千百萬孤獨癥群體幫扶項目系列活動啟動 4月1日,“星光計劃——愛心*愛星公益畫展”在北京星希望孤獨癥康復中心拉開序幕。 這是“星光計劃”千百萬孤獨癥群體幫扶項目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星光計劃”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辦、北京星希望孤獨癥康復中心承辦、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組織聯絡部支持,匯集了社會各界團體組織和愛心人士。 整個項目歷時三年,共分一個助跑階段和三個主要階段,完成后將會幫助一千所孤獨癥康復機構全面提升康復師的教學水平,更好的為患者家庭服務;幫助十萬個孤獨癥家庭得到科學的家庭康復訓練,解決孤獨癥孩子的康復訓練、融合教育、藝術治療以及就業教育系列問題,為患者家長提供專業的訓練方式,并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幫助一百萬個孤獨癥志愿者獲得專業的孤獨癥輔助服務技巧,讓他們具有更高的服務品質和專業素養,從而更好的幫助孤獨癥家庭;幫助一千萬個普通民眾普及孤獨癥常識,給孤獨癥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 |
三、縣市區新聞
|
鄭東新區管委會開展“關愛拆遷過渡安置區群眾身體健康” 慈善公益義診活動 3月16日上午,鄭東新區管委會社會事業局、鄭東新區慈善總會聯合鄭州頤和醫院、鄭州唯愛康中醫院等開展的“關愛拆遷過渡安置區群眾身體健康”的慈善公益義診活動正式開啟。第一站選在圃田鄉河溝王村拆遷過渡安置區,該生活區共有居住群眾3000多人。 將優質、便捷、有效的醫療服務送到居民身邊,有效緩解困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是鄭東新區慈善總會以及鄭州頤和醫院此次活動的宗旨。接下來2個月,鄭東新區慈善總會將聯合轄區醫院在鄭東新區12個鄉(鎮)辦事處各個社區(村)陸續開展百余場慈善義診活動。此次活動以拆遷過渡區、安置區為重點,讓群眾感受到慈善的溫暖和力量。
|
四、平凡感動
|
創辦愛心食堂 讓孤寡老人安享晚年 在石家莊“80后”郭朋勃創辦的兩個愛心食堂里,年滿60歲的孤寡、獨居老人都可以免費到這里吃飯。愛心食堂里歡聲笑語不斷,成為老人們聊家常、互幫互助的“幸福食堂”。 2014年夏天,郭朋勃和朋友到石家莊市井陘縣滴水岸村游玩時,發現該村有許多孤寡和貧困老人,生活非常困難,甚至做飯都成了難題。這讓郭朋勃萌生了建免費食堂的想法。 經過籌備,愛心食堂于2015年4月16日正式成立。愛心食堂一日三餐管飽,有菜、有肉,解決了該村20多位孤寡老人和困難家庭成員的吃飯難題。自此,在市里工作的郭朋勃,每隔幾天就會采購食材送到村里,他的妻子也主動幫忙照顧這些孤寡老人。 在做公益的過程中,郭朋勃認識了兩位元氏縣老鄉吳俊巧和燕菊肖,他們都是省內知名公益人士。經過商議,三人在元氏縣牛家莊村創辦了蒲公英愛心公社,希望能為山區需要幫助的孤苦無依的老人撐起一個溫暖的愛心之家。 目前,愛心公社的20余名孤寡老人、孤兒和殘疾貧困人士都來自牛家莊村。每天,老人們早早就來到愛心公社,開始一天的生活。晚上,在一起吃過晚飯的老人們一般不急著回家,而是聚在一起聊家常,到睡時才各自回家。說起愛心公社,老人們都贊不絕口。 郭朋勃表示,愛心公社以蒲公英為名,寓意就是將愛傳遞下去,希望讓老人們感受到愛的同時,也能付出愛心,讓這份愛不斷傳遞下去。 “在做公益的過程中,不斷有愛心人士參與進來,隊伍在逐漸壯大。”郭朋勃說,他希望能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到愛心食堂中來,把它辦得更好,讓更多的孤寡老人安享晚年。
|
五、慈善格言
|
美德和幸福猶如母女。 |
鄭州慈善編輯部 責任編輯 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