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2018年第八期
各地慈善動態
2018年第8期
一、各地動態
|
江西:今年為青少年實現5萬個"微心愿" 記者日前從團省委十五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上了解到,我省研究制定《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江西實施方案)》,將深入開展共青團助力脫貧攻堅工作,推動全省為青少年實現5萬個“微心愿”,實現全省貧困村全覆蓋。 據悉,我省將招募一批“贛青扶貧使者”、“思源小天使”,對400戶左右貧困戶實施精準幫扶,成立精準脫貧“思源基金”,常態化開展“愛心助學”。動員機關企事業單位、高校團體深入結對貧困村,集中開展關愛幫扶等。大力培育青年典型。深化贛青扶貧微心愿行動,推動全省為青少年實現5萬個“微心愿”,實現全省貧困村全覆蓋,努力將95個定點幫扶貧困村打造為“贛青扶貧”行動的示范和樣板。 此外,2018年,我省推進投融資平臺建設,力爭推介100家左右江西青創企業掛牌江西青創板,20家左右掛牌中國青創板。
|
|
河北:今年實施城鄉特困人員救助工程 有效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低保對象范圍擴大,特困人員供養標準更高,辦理社會救助事項更便捷……河北省民政系統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九屆五次、六次全會精神,著力織密扎牢社會救助安全網,全面推進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醫療救助等工作有序開展,有效保障了城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為確保精準施保,做到“應保盡保、應退盡退”,去年以來,河北省推進農村低保精準認定精準核查機制改革,規范農村低保對象認定條件和辦法。同時,在嚴格按照共同生活家庭成員的戶籍、收入和財產狀況認定農村低保戶的基礎上,重點圍繞農村困難老人群體、低保邊緣群體、因病(因學)等剛性支出過大群體,明確可以根據當地生產生活條件、本人實際困難程度和村民代表評議意見等因素,單獨納入低保范圍。 提高基層社會救助能力需要持續發力。今年,河北省將指導各地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加強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提升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服務水平和工作質量,建立年度社會救助工作績效考核工作機制。
|
|
全國:紅基會撥三千萬資助近千名白血病患兒 臘月二十九日中午,雞年最后一個工作日,中國紅基會財務部的大蔡和小孫將3000萬救助白血病兒童的彩票公益金成功下撥,968名白血病患兒將在狗年春節前后收到救助資金。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了解到,當天下午,小天使基金辦公室的小姜和小王與29個省市區紅十字會完成通知和協調,爭取讓他們節前撥付患兒,已有浙江、 黑龍江、河北、湖北、廣西等省區回復,承諾完成節前撥付白血病患兒家庭。至此,小天使基金辦公室的同仁才舒了口氣,這批患兒可以得到救命錢了。 為幫助求助的全國白血病患兒家庭過一個安心的節日,在財政部和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紅基會小天使基金團隊趕在2018春節到來之前,加班加點組織評審和報批,爭取到了財政部資金提前下撥,經過多部門通力合作,終于圓滿完成2018年第一批患兒資助款的春節前撥付任務。 作為面向全國的白血病兒童救助項目,小天使基金自2005年設立至今,已累計在全國范圍資助貧困白血病患兒2.8萬余人,累計資助總額超過8.8億元。 其中,2018年度小天使基金彩票公益金項目首期共資助來自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的白血病患兒968名,撥付資助金額3000萬元。
|
|
襄陽:紫金105名貧困學生獲"授漁計劃"資助金21萬 “授人以漁,從‘心’開始”,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授漁計劃”一幫一助學行動日前走進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縣紫金鎮,105名貧困學生受到資助。 據了解,“授漁計劃”由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聯合北京師范大學、新華網等共同發起,面向社會開展公益服務活動。其中“授漁計劃”一幫一中小學生資助項目旨在幫助孤兒、留守兒童和貧困學生完成學業,有效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資助標準為每人2000元,主要用于學生餐費、教輔材料費等其它學習、生活支出費用。 經市人大牽線搭橋,紫金鎮105名貧困學生獲得“授漁計劃”資助金21萬元。
|
二、優秀基金
|
南京:"個人冠名基金"認捐額突破兩千萬元 春節假期,很多孩子收到了壓歲錢,少的幾百,多的甚至有上萬元。這筆壓歲錢怎么花?春節長假后上班的第一天,記者從市慈善總會獲悉,這個春節,已經有12個孩子用壓歲錢認捐慈善基金,更多的孩子則是續交慈善基金。 今天一大早,市民王女士就在市慈善總會的網絡捐贈平臺上給女兒楊沁朗認捐1萬元,設立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個人冠名慈善基金”,為需要幫助的人們送去一份愛心。 王女士說,春節期間偶然在朋友圈看到南京慈善微信在介紹個人冠名基金,正巧孩子也得了不少壓歲錢,這不一上班就趕緊給她來認捐,“其實,現在的孩子衣食不缺,成績也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讓他們學會關心他人,學會感恩!” 2009年,我市在全國首推可設立個人冠名的慈善基金。這種個人冠名基金的捐贈形式與以往不同,捐助者以“留本捐息”的方式向市慈善總會認捐一定數額的資金,認捐起點為1萬元。既可一次性全額注入,也可一次認捐、分年到位(最長不超過20年,即每年500元)。也就是說,如果捐獻者認捐1萬元,每年只要捐出500元利息(如此持續20年),即可擁有自己的冠名基金。 據了解,市慈善總會推出“個人慈善冠名基金”以來,認捐者中超過7成是孩子,而孩子們出資的主要來源,就是他們春節收的壓歲錢。 “‘個人慈善冠名基金’非常靈活,誰的基金誰做主,名字怎么起,善款怎么用、用哪里,都由捐贈人說了算。”市慈善總會相關負責人表示,9年來,共有700多名市民參與該基金認捐,善款總數已突破2200萬元。根據捐贈者意愿,這些基金將全部用于“助學、助孤、助老、助困、助殘、助醫”等項目。同時,市慈善總會還會定期向認捐者通報善款的使用情況。
|
三、縣市區新聞
|
臘八祭灶年來到!滎陽34名孤兒領千元紅包,溫暖過年 為了讓全市34名孤兒過個歡樂祥和的春節,由滎陽市民政局、滎陽慈善總會共同開展的2018年孤兒巡訪活動也在今天溫暖開展。當天上午,滎陽慈善總會工作人員與滎善志愿者兵分幾路,分別前往王村鎮、豫龍鎮、賈峪鎮等鄉鎮進行入戶走訪,內容包括核對每名孤兒的信息,填寫孤兒巡訪記錄表,全面了解孤兒的生活、醫療、教育、心理狀況、撫養人現狀等信息,并為孩子們送去羽絨服、過年禮包和1000元的愛心紅包。
|
四、平凡感動
|
臺灣:"深夜食堂"溫暖"救援寒" 臺灣花蓮地震救援持續100多個小時,搜救人員全力施救,民間也獻出愛心。 現年47歲的陳增祿在花蓮國聯五路開了一家火鍋店,距離受災嚴重的云門翠堤大樓不到200米。地震發生后,平時就熱心公益的陳增祿把火鍋店提供給慈濟基金會做接待中心。 為人和氣的陳增祿說,8日下午接到來自北京的電話,對方自稱是丁守強,說有親戚赴臺旅游,住在云門翠堤大樓“漂亮生活”旅店,請他協助確認住客是否平安。 個人獻出愛心的同時,慈善機構也行動起來,而且更專業、調度能力更強。 地震發生后,慈濟基金會第一時間啟動救助機制,陸續在災區附近設置了10個服務點,向受災民眾、救援人員、媒體記者提供多種便利。花蓮慈濟醫院也召回300多名醫護人員,對受傷人員進行救治。 慈濟基金會公傳部主任林弘展介紹,截至11日,該基金會共動員志工近3000人,安置福慧床744床,發放毛毯1800件、熱食萬余份、生活包239個,發送關懷慰問金326萬元新臺幣,走訪受災戶262戶。 連日來,中新社記者在現場看到,幾個主要受災點周圍,都有民眾將自己的店面、居所騰挪出來,或供救災人員商討方案、存放設備、稍事休息使用,或供慈善機構當作救助點,有的還拿出自家的水果、姜茶、咖啡供食用。周邊的餐飲、民宿業者也行動起來,提供各種食、宿、行便利。 每當夜幕降臨,受災點附近就會擺出各式各樣的便當、熱食、飲料。還有專程從臺中趕來馳援的拉面餐車。這些熱氣騰騰的“深夜食堂”也讓寒冷的救援夜晚變得溫暖起來。
|
五、慈善格言
|
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遠方;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溫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是冬日的陽,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 |
鄭州慈善編輯部 責任編輯 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