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2018年第四期
各地慈善動態
2018年第4期
一、各地動態
|
山東:2018慈善公益救助項目發布 3000萬善款助力山東慈善事業 2月6日晚,“愛是力量·慈善之夜”——2018山東慈善公益救助項目發布儀式在濟南舉行。活動現場向社會公布了2018年山東慈善公益救助項目,項目計劃募集善款3000多萬元。 發布活動分為:扶貧篇、敬老篇、助學篇、助醫篇、助殘篇、勇為篇、擁軍篇、全民篇共8個篇章。山東省慈善總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彥龍作為發布人,分別從當前慈善事業最重要的方面,結合實例向社會公布了2018年山東慈善公益救助項目的詳細內容,共發布了十幾個具體的救助項目,計劃募集善款3000多萬元,用于精準扶貧和慈善救助。 中華慈善總會大眾慈善促進委員會秘書長劉慧明先生等作為守護者代表,發表了守護者感言。為了讓偏遠山區的孩子們擁有更多課外書,充分享受“多讀書、讀好書”的權利,2018年,省慈善總會聯合中華慈善總會打造“千萬愛心圖書項目”,在全省援建110個愛心圖書室,每間圖書室將會配置價值10萬元的3700冊中小學課外讀物。將繼續實施“精準扶貧·慈善助殘”活動,募集資金300萬元,在20個扶貧任務較重的縣區,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殘障家庭成員安裝假肢、配備矯形器和助行器。 設立“山東省慈善總會·慈善擁軍救助基金”,募集100萬元,面向駐魯部隊現役軍人家庭中的困難家庭成員提供救助,惠及更多困難現役軍人家庭,用慈善之心溫暖最可愛的人。守護者們表示,將繼續在公益之路上精耕細作,讓慈善資源精準高效地服務于救助對象,用愛心鋪就慈善之路。
|
|
天津:困難群眾可領過年"紅包" 從市民政局獲悉,本市向困難群眾發放年終一次性生活補貼工作已經啟動,各區民政局一定要在春節前將過年“紅包”發到困難群眾手上。 據介紹,目前,本市共有困難群眾21.4萬人。其中,城市低保、特困人員、低收入家庭救助對象將領到年終一次性生活補貼800元;農村低保、特困人員、低收入家庭救助對象將領到年終一次性生活補貼500元。此外,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的困難群體還將領到100元的春節過節費。對于無工作單位、享受定期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本市將每人發放年終一次性生活補貼1200元以及春節慰問金300元。
|
|
廣西:實現貧困婦女"兩癌"患者救助全覆蓋 2月9日,2017年“貧困母親兩癌救助”公益金發放慰問活動在融水苗族自治縣舉行。截至目前,廣西壯族自治區共完成適齡婦女宮頸癌檢查374.26萬人,乳腺癌檢查286.95萬人,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婦女“兩癌”患者救助全覆蓋。 融水苗族自治縣和睦鎮的楊女士于2013年檢查時發現得了乳腺癌,動手術住院近一年,前后花費十幾萬元。“鄉鎮婦聯組織給了我很大的鼓勵,我的生活變得樂觀起來了,通過政府給我們貧困戶提供免息貸款和技術培訓等政策支持,我已經在去年順利脫貧了。”楊女士說。 “截至2017年底,廣西上報貧困母親‘兩癌’患者22781人,其中宮頸癌9651人,乳腺癌13130人。2009年至今,自治區爭取到以全國婦聯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為主的救助資金6016萬元,共救助農村貧困母親‘兩癌’患者6016名。其中,2017年獲得救助金達1785萬元,救助1785人。”自治區婦聯副主席、自治區婦兒工委辦常務副主任岑宛玙說,全區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母親“兩癌”患者救助全覆蓋。 據悉,我國于2009年開始啟動為農村35歲到64歲適齡婦女進行免費宮頸癌和乳腺癌檢查,在國家財政部支持下,全國婦聯同時啟動實施“貧困母親兩癌救助專項基金”,對患有“兩癌”的婦女給予1萬元的救助。
|
|
珠江:市慈善會去年救助困難群眾6119人次 8日上午,市慈善會召開第五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會議通報,市慈善會2017年度總收入11587.24萬元,總支出1729.73萬元,救助各類困難群眾6119人次。會議聘請副市長喬羽和市民政局調研員、市民政局原局長、市慈善會原會長張敏良為市慈善會名譽會長, 據介紹,佛山市慈善會兒童大病醫療救助項目和佛山市慈善會婦女“兩癌”醫療救助項目等助醫項目,救助困難群眾128人次、發放救助金160.83萬元;佛山市異地務工人員大病救助項目救助異地務工人員69人次。與市民政局合作實施“創益合伙人計劃”,共同出資350萬元用于資助和扶持28個優秀公益慈善項目,服務人群超20萬人次。 市民政局局長、市慈善會會長陳浩斌表示,2018年,市慈善會將進一步加強規范管理,提升公信力和陽光慈善品牌形象;深化“創益合伙人計劃”,重點把教育創新、衛生健康、助老養老等三類項目做專做精做優;積極促進成立佛山市公益慈善聯合會,規范慈善組織行為,推動形成行業自律,并創辦佛山市公益慈善學院,開設慈善領軍人才培訓課程,培養一批本土慈善領域優秀管理人才。 會議審議通過了《市慈善會慈善財產保值增值方案》。方案擬采用“銀行的常規理財產品+金融機構的固定收益類。
|
二、優秀項目
|
遵義:余慶縣"脫貧攻堅+助孤成才"助學惠及16名孤兒 近日,貴州省遵義市余慶中學高二年級就讀的孤兒羅某,通過銀行存折領取到余慶縣慈善協會發放的1200元助學金。至此,余慶縣開展的“脫貧攻堅+助孤成才”助學活動2017-2018學年第一學期助學金全部發放到位,首批16名在校就讀孤兒受益。 余慶縣“脫貧攻堅+助孤成才”助學活動,是由該縣民政局、教育局、婦聯、團委、紅十字會、慈善協會共同發起的慈善救助活動。活動目的是給社會愛心人士及愛心企業(單位)搭建實現仁慈心愿的橋梁,助力脫貧攻堅戰略,幫助孤兒順利完成學業,成為國家有用之才。自活動開展以來已接收到愛心企業(單位)和愛心人士的捐贈資金共計12.76萬元。余慶縣慈善協會將按小學階段每學期600元、初中階段每學期800元、高中階段每學期1200元、大學階段每學期1500的標準,分期分批發放給在校就讀的貧困孤兒,受助對象由捐贈人指定或者由民政部門根據孤兒監護人家庭經濟狀況確定。
|
三、鄭州新聞
|
2018“迎新春 送溫暖”鄭州慈善總會赴登封慰問孤兒 2月5日上午, 在新年即將到來之際, 為了使這些處在人生成長關鍵時期的孩子們能夠健康快樂成長,享受全社會的關心關愛。鄭州慈善總會聯合省慈善總會、登封慈善總會、河南殼威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來到登封市少林慈幼院、少林寺武僧文武學校為196名孤兒和留守兒童送來米面油等御寒物資及19600元的“新春紅包”,陪伴孩子們共度新春佳節。同時這也是鄭州慈善總會連續7年,來到登封看望這群天真可愛的孩子們。 |
四、縣市區新聞
|
新春將至,“中國好人”徐亮情系困難群眾! 在我們身邊一直都不缺乏感動,好人用他們凡人善舉讓城市更加溫暖,在春節即將來臨之際,“中國好人”徐亮與愛心人士的腳步一刻也沒有停歇,愛心熱度在寒冬不減反增。2月8日上午,當萬灘鎮崔國勇的妻子夏忠秀接過“中國好人”徐亮慈善基金救助款時,感動得熱淚盈眶,“謝謝你們,你們給俺送的可是救命錢啊……” 徐亮,是中牟縣工商質監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2015年11月他以“身患癌癥不忘仁心,十余年堅持扶危濟困”的感人事跡榮登“中國好人榜”,并被省委授予“全省優秀共產黨員”。2017年3月份,徐亮用自己省吃儉用節儉下來的工資在中牟縣慈善總會設立了首支以自己的名字冠名的“中國好人”徐亮慈善基金。春節將至,徐亮得知我縣在鄭大一附院、省腫瘤醫院因無力進行醫治而亟待救助的幾名中牟籍大病患者后,為了幫助他們渡過難關,過上一個安心、溫暖的新年,特向中牟縣慈善總會提出申請啟動“中國好人徐亮慈善基金”對大病患者進行救助。2月8日上午,在縣慈善總會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中國好人”徐亮與來自我縣的5名慈善志愿者劉小六、畢鳳霞、朱彥杰、王廣艷、王慧娟等愛心人士一同,為姚家鎮患白血病的7歲男孩胡逸軒、黃店鎮顱腦嚴重損傷的初中男生陳俊龍和萬灘鎮胃癌患者崔國勇3名大病患者共送去了1萬元慈善救助金和慰問品,緩解了3名大病家庭的臨時困難并送去了來自社會各界對他們的關心和關愛。
|
五、平凡感動
|
渭南:120名民警11年接力資助寒門學子 在渭南高新區有這樣一個女孩,從小學六年級,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學、工作;從2006年到2017年,從怯懦變得堅強,從自卑變得陽光,從羞澀變得開朗。渭南市公安局高新分局120名民警11年的愛心接力,11年的愛心呵護,終究讓女孩看到了希望。整整十一個年頭,“愛心之花”也從小花蕾綻放成了美麗花朵。 積極上進,富有愛心,善良美麗,這就是張向南,一個在渭南市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持續關愛中,在高新分局全體民警的資助下慢慢長大的女孩。尤其是在高新公安民警眼中,張向南就是他們的女兒,他們親切地稱她為:南南。 南南家中有四口人。父親張盈安,肢體殘疾;母親周艷莉,患有智力障礙;弟弟張江北;當時的南南,品學兼優,但因家庭貧困,面臨輟學。在了解了南南家的困境后,高新公安分局決定資助南南,讓孩子能安心完成學業。 在得知南南一家的情況后,從2006年開始,高新公安分局從班子成員到各科室、派出所,全體民警自愿參加到捐款活動中來。兩天時間,捐款18000元,并設立愛心助學基金,建立愛心賬戶,進行專室專人管理。 就這樣,愛心行動一直持續了7年。2013年高考中,南南以文科513分的成績被陜西理工大學錄取。高新公安分局民警第一時間得知消息,大家奔走相告,自家的女兒考上大學了,大家打心眼里為孩子高興。可是,隨著錄取通知書的到來,困難也隨之而來,巨額的學費和生活費,讓這個本就困難的家庭一籌莫展。 2013年6月28日,高新公安分局再次掀起向南南捐款的愛心熱潮。120名民警,120顆愛心,匯集成愛心助學基金18200元,幫助南南圓大學夢。這次全體民警捐款,對南南大學四年學費進行資助。生活費由高新區教育部門生源地助學貸款來解決。 大學畢業后,南南閑時就來到高新公安分局幫忙,在這個溫暖的大家庭中,忙并快樂著。
|
六、慈善格言
|
入善人之室,如入芝蘭之室。 |
鄭州慈善編輯部 責任編輯 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