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2017年第51期
各地慈善動態
2017年第51期
一、各地動態
|
定西:2017年貧困生資助工作成效顯著 累計發放助學金5.7億元惠及困難學生48萬人次 日前,記者從定西市有關部門了解到,2017年該市貧困生資助工作按照“不讓一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因貧失學、因貧返學”的總體目標,多渠道籌措資金,實現了所有學段、公辦民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三個“全覆蓋”,確保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入學前、入學時、入學后“三不愁”。全市已累計發放各類助學資金5.7億多元,惠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48萬多人次,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全覆蓋。 據統計,2017年,定西市落實學前免補保教費資金9694.8萬多元,惠及在園幼兒21萬多人次;發放學前一年幼兒資助金97.85萬元,惠及4077名貧困家庭幼兒、孤兒和殘疾兒童;發放義務教育困難家庭寄宿生生活補助資金7282.4675萬元,惠及貧困學生128798人次;落實普通高中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除學雜費資金1629.5萬多元,惠及貧困學生4.8萬人次;發放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4419萬元,資助貧困學生4.4萬人次;落實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助學金資金4800萬元,惠及2.8萬人次中職生;發放省內高職免學雜費、書本費資金共3902.5萬元,惠及7805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高職生;全年共辦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31597人,貸款總金額達1.93億元;發放家庭經濟困難大學新生入學路費51.2萬元,資助大學新生684人;整合各項公益資助資金6000余萬元,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5000余人。
|
|
贛州:522萬人齊心共織扶貧"愛心網" 近日,江西贛州市尋烏縣三標鄉堆禾村貧困戶凌福招因腿腳不方便,在中國社會扶貧網上發布了需要拐杖的幫扶需求后,第二天就有安徽的愛心人士對接,第七天就收到了愛心人士寄來的拐杖。拿到拐杖的凌福招激動地說:“有了這個‘網’真方便,感覺全社會都在幫助我們貧困群眾。” 貧困戶凌福招小心愿的實現,得益于中國社會扶貧網的建設和推廣。2017年3月,國務院扶貧辦在全國試點推廣中國社會扶貧網,依托國家建檔立卡大數據資源,運用互聯網新技術和新模式,發展愛心幫扶、電商扶貧、扶貧眾籌、扶貧展示、扶貧榜樣等五大功能,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動員社會力量多形式助力脫貧攻堅。 作為最早的試點省份之一,江西積極推進社會扶貧網推廣工作,取得較好成效。截至1月4日,我省注冊用戶人數已達522.9萬人,其中貧困戶注冊93.9萬人,愛心人士注冊425.8萬人,管理員注冊3.2萬人;發起貧困需求90.78萬件,對接成功69.96萬件,對接成功率77%,我省的中國社會扶貧網推廣工作穩居全國第一。
|
|
吉安:精準扶貧公益項目捐91萬愛心款 遂川縣盆珠村設扶貧車間幫200余名婦女就業 1月6日,凜冽的寒風中還夾著細雨,吉安遂川縣泉江鎮盆珠村村民馮先培家卻暖意融融,長江商學院的老師和學員們給87歲的馮先培送來了棉被、棉衣和食用油等生活用品。 隨著近年來年輕人口尤其是男青年外出務工,盆珠村所見村民幾乎都是老人、小孩和婦女,這引起了極具資源優勢、擁有馬云等一批知名校友的長江商學院的關注,并將其精準扶貧公益項目放在盆珠村。 扶貧車間幫200余留守婦女解決就業 在盆珠村支部書記的帶領下,老師和學員們先后走訪了村中幾家貧困戶。果不其然,雖然房屋整潔干凈,但屋內卻住著孤寡老人,或者老人帶著孫子孫女。這次公益之行,長江商學院還特意還給村里的留守孩子帶來了書包和書籍,雖然有些羞澀,但是孩子們顯然對這些東西甚是喜歡。 除了老人兒童,不少婦女也留守在村中。為了減輕村中留守婦女的生活壓力,盆珠村在2015年建了3個扶貧車間。雖然外面看起來是普通民房,但是里面卻有不少婦女在勞作。 “都是簡單的工作,制作網線插頭和鞋墊。”盆珠村村支部書記介紹道,雖然只是3個小車間,卻幫村里200余名婦女緩解了生活壓力。“這里完全是計件拿工資,有時間就可以來做,一般一個月可以賺個2000元左右。” 由于天氣嚴寒,車間關著門,里面開著燈光,大家圍著長桌,偶爾說笑拉家常,手上的活卻絲毫不懈怠。在隨后的走訪中,大家還看到一位老人將網線帶回家,坐在家中工作。 捐贈91萬元關愛村中留守兒童和老人 留守的老人和小孩令人牽掛。正是基于盆珠村的這個現狀,長江商學院-遂川精準扶貧公益項目將重點放在關愛留守兒童和老人上。據介紹,此次公益活動包括3個項目:“關愛留守兒童、老人活動愛心公寓”、為老人提供營養餐的“一個雞/鴨蛋”、針對地質災害突發和村民生計的紅基會“博愛家園”。整體捐贈金額達人民幣91萬元整。 “吉安是革命老區,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選擇吉安作為長江商學院-遂川精準扶貧公益項目的地點,是長江商學院踐行公益的‘領航井岡’項目的結果展現。”長江商學院管理學教授、政府關系及校友事務副院長閻愛民在項目啟動儀式上表示,長江商學院將在吉安繼續拓展精準扶貧項目,希望建立一個平臺,使貧困地區或某一個事業產生造血機制,真正做到授人以漁。
|
二、優秀項目
|
上海:“牽藝術彩虹獻給未來地球”項目啟動 近日,由上海市慈善基金會資助“牽手藝術彩虹獻給未來地球”項目來到位于寶山顧村公園的慈善教育基地。 “牽手藝術彩虹獻給未來地球”項目組結合困境家庭少兒特點,開發了結合染織繡非遺藝術手工教育課程。當天由染織繡傳承人韋厚珍老師和高菊芳老師授課。課程得到孩子們熱烈的歡迎。課堂上,同學們不但學習了染織繡的特點、配色等原理,且動手為一只只布依族娃娃親手縫制了小衣服并參加了手工刺繡錢包的制作。通過參與項目活動,很多同學表示,我們現在的生活很好,雖然是冬天,但有好多衣服,可是在一些經濟困難的山區,可能有些小朋友就像這布依族娃娃一樣,缺少抗寒的冬衣呢。都表示要好好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50余名困境少兒參加了公益培訓的啟動儀式。 慈善教育的背后是慈善理念的傳播和傳承,在學習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非物質文化傳承和保護的必要性的同時他們也懷揣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學習美好的創意藝術。 據悉,該慈善教育基地的第二場“藍天下的至愛”創意藝術教育活動,將于2018年1月4日下午1點開展,屆時又將迎來五十余名聾啞兒童的藝術教育課程。第三場“藍天下的至愛”活動將于2018年1月7日下午在中山北路814弄協和小區17號305開展,屆時將迎來幾十名自閉癥兒童的創意藝術教育課程。第四場“藍天下的至愛”活動將于2017年1月15日上午,在浦東上外附小開展,將迎來一個學期創意棋類益智課程的年度對決競賽。該項目后續的“藍天下的至愛”活動,更將為藏族小朋友及本市社區中的困境少兒開啟。
|
三、平凡感動
|
地震勇救同行游客的上海爺叔韓圣彪 在經歷7級地震后的九寨溝,流傳著一段佳話,一位名叫韓圣彪的上海游客在地震中死里逃生,卻又不顧安危,見義勇為地沖回現場勇救同行游客。這位韓圣彪就是上海農行數據中心的資深職員。對此,青年報予以正能量獎勵,并發表頒獎詞,“天災無情人有情。在突發的災難面前,這一家人的溫暖帶給我們更多感動。死里逃生的丈夫,不顧安危再次沖進大巴救人。身為醫生的妻子,顧不上自己受傷,第一時間給游客包扎。還是個孩子的他,給了爸爸媽媽最大的安慰。災難讓人們相擁而泣,也讓我們看到人性的善良。點贊正能量的上海一家人,好人一生平安!”
|
四、慈善格言
|
一個社會,無論發展到何種程度,貧困和富?偸谴嬖诘。但縮小貧富差距,讓所有的人都活在希望中,感受人間真情,卻是可以通過人的努力做到的,這便是慈善。 |
鄭州慈善編輯部 責任編輯 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