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2017年第46期
各地慈善動態
2017年第46期
一、各地動態
|
云南:3400名留守兒童獲170萬資助 近日,由共青團云南省委、云南省青年聯合會、云南省少工委、云南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云南省志愿者協會發起的“青春暖冬行動”持續送溫暖,繼昨日首批“青春暖冬行動”資助款10萬元為魯甸縣送溫暖之后,今天將愛心擴散至我省昆明、昭通、曲靖、楚雄、紅河、文山、麗江、怒江、迪慶9個州市,共劃撥“青春暖冬行動”資助款170萬元,將陸續為3400名以農村留守兒童為主的家庭經濟困難青少年送去全社會的關愛和溫暖。
|
|
四川:省慈善總會去年募集款物5.49億元 1月9日,四川省慈善總會在成都舉辦2017年度“四川慈善,因你更有力”慈善交流活動暨答謝會。2017年,四川省慈善總會成為全省首家取得公開募捐資格的全省性慈善組織,全年共募集款物5.49億元,實施各類慈善項目共135項(個),覆蓋助醫、助學、助困、助老、扶貧、災后重建等各個方面。在9日的交流活動現場,多家愛心企業現場捐贈各類愛心款物9940萬元,慈善義拍共募集善款31.8萬元,為2018年各類慈善活動的開展打下基礎。
|
|
內蒙古:十年助學惠及學生4436萬人次 2007年,國務院決定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拉開了我國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序幕。10年來,內蒙古構建起了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階段的“一條龍”幫扶機制,實現了所有教育學段、公辦與民辦學校和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 2007年,國務院決定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拉開了我國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序幕。那一年,國家連續出臺了13項制度性規定,涉及大學生資助、職業學生資助、困難學生認定、勤工助學、新生“綠色通道”、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等方方面面。 大德匯通天下,大愛普惠萬家。10年來,內蒙古學生資助工作漸次形成了政府主導、學校和社會廣泛參與的“三位一體”資助格局,累計資助各級各類學生4436萬人次,資助金額超過350億元。 10年來,內蒙古不斷完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構建起了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階段的“一條龍”幫扶機制,實現了所有教育學段、公辦與民辦學校和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僅2017年,內蒙古就累計資助各級各類學生531萬人次,資助金額達60.6億元,較2007年增長8倍。
|
|
紹興:線上慈善平臺再度升級 個人急難求助板塊即將上線 近日,記者從紹興市慈善總會了解到,2017年紹興市本級線上慈善平臺捐款增加明顯,共有3644人次通過線上平臺進行捐款,其中通過微信募集善款32.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0%。與此同時,針對紹興市區域范圍內的個人急難求助板塊即將開通上線,屆時愛心網友可以通過手機端完成定向捐助。
|
二、優秀項目
|
南充:愛心溫暖包助貧困留守學生過暖冬 “這些愛心包,讓我感受到了政府和社會,對我們的關愛,讓我們不再孤單,以后我也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把這種溫暖,把這種真情,傳遞給別人,傳遞給那些更需要幫助的人。”義門小學六年級二班學生鄧嘉欣抱著剛領取到的愛心包滿臉興奮。經了解,為了幫助貧困留守學生溫暖過冬,1月9日,共青團儀隴縣委走進義門鄉義門小學為該校的貧困留守學生送去了愛心溫暖包。 捐贈儀式上,團縣委為義門小學的貧困留守學生先后發放了30份希望工程“1+1”助學金、150個暖冬愛心包及266套安踏運動裝備,并鼓勵學生們要以此次活動為激勵,堅定努力學習的信心,在貧困中奮進,在逆境中成長,以飽滿的熱情和積極的心態克服困難,走出大山,成長成才,同時希望他們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和社會各界的殷殷愛心,飲水思源,時刻銘記恩情,將黨和政府的關懷以及社會的關愛化為成才之志、奮發之源,用優秀的成績和愛心回報社會和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
|
三、鄭州新聞
|
貧困脊髓脊柱病患者慈善救助項目啟動 暨安德健康脊髓空洞病友俱樂部成立儀式隆重舉行 12月16日, “聚‘脊’匯‘神’助力前行”--貧困脊髓脊柱病患者慈善救助項目啟動,同時成立安德健康脊髓空洞病友俱樂部,使救助貧困患者的力度進一步增強。凡符合救助條件的椎間盤突出癥、脊髓空洞癥等病種的貧困患者,到市中心醫院就診,即可獲得“銀杏相伴•健康同行”醫療救助慈善基金提供的每人每年4000元的醫療費用救助。鄭州慈善總會會長姚待獻等領導出席了本次活動,并向到場的第一批6名受助患者代表發放共計24000元救助金。
|
四、平凡感動
|
淄博:一家出了三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近日,在山東省千佛山醫院血液內科病房,42歲的志愿捐獻者董中華正在進行造血干細胞的采集。“表弟、表妹在我之前都成功捐獻,我正是受他們的影響和鼓勵。”淄博周村的董中華是家中第三位造血干細胞成功捐獻者,他覺得救人是一種光榮的使命。 受表弟表妹影響已累計獻血7次 9日一大早,董中華就來到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為造血干細胞采集做著準備。采集開始,只見兩根粗長的針頭扎入他兩只胳膊,病房內開始傳來血細胞分離機輕微的嗡嗡聲。整個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的采集過程,持續了一上午。 采集中,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的董中華,心里想的是遠在浙江溫州的17歲的受捐者,年輕的他正在等待著珍貴的“救命種子”。“昨日特意出門為他買了個小禮物,一支筆和一個筆記本。”董中華希望能給小伙子帶來生的希望,盡快康復好好活下去,用勤奮和努力書寫豐富多彩的人生。 董中華家住淄博周村,是淄博飛獅巾被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從他上大學那會兒,就一直堅持無償獻血,到目前為止,已經累計獻血不下7次。 對于此次捐獻,董中華的家人一點都不意外,并且非常支持。“其實,我已經是我們家第三例捐獻造血干細胞的了,我表弟和表妹都在我之前成功捐獻。”董中華說,自己也是家中第三個入中華骨髓庫的。 據了解,董中華的表弟孟祥虎在蘇州,是一名律師。2009年加入了中華骨髓庫,2010年成功捐獻,是蘇州律師界捐獻第一人。 表妹孟力維在老家,是一名護士。2006年加入中華骨髓庫,2015年成功捐獻,救助了一位3歲的白血病兒童,是臨淄區第八例捐獻者。 “我表妹上大學的時候擔任班長,當時她就帶動班里很多人成了造血干細胞志愿者。還堅持無償獻血,到現在獻血量已經超過8000ml。”董中華說,正是他們激勵了自己,他覺得能捐獻是一件很光榮的事,就像在執行使命一樣。 為了成功捐獻特意增重5斤 早在2012年3月,董中華收到了紅十字會的短信。“當時我得知紅十字會要在周村區人民醫院征集中華骨髓庫志愿者,我就去了。” 去年9月底,董中華接到紅十字會打來的電話,得知與浙江溫州的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當時我正在上班,時隔五年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一開始確實感覺有些意外,心想為什么來得這么遲?” 因為配型成功的幾率非常小,董中華直言當時的感覺就像突然中了大獎一樣激動,毫不猶豫地決定捐獻。 據了解,造血干細胞配型成功率僅為萬分之一甚至幾十萬分之一。“我媳婦說,我們三個都能配型成功太不容易了,應該一起去買個彩票。”對于自己家出現三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董中華邊采集邊半開玩笑地說:“那說明我們家的基因好!” 但是,一道難題卻擺在了董中華面前。“當時體檢結果出來,我的身高體重比是不合格的。我偏瘦才127斤,當時我就下定決心要增重。”為此,董中華開始多吃飯、增加營養,同時每天都要早起半小時,出門鍛煉,最后成功增重5斤達到捐獻要求。 5日,董中華開始打動員劑。“那幾天我的腰和胯骨很疼,睡覺只能側躺著。護士告訴我可以吃止痛藥,但我怕影響血液質量,就決定咬咬牙忍過去。”董中華心里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讓身體以最好的狀態迎接捐獻。
|
五、慈善格言
|
慈善是高尚人格的真實標記。 |
鄭州慈善編輯部 責任編輯 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