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2017年第37期
各地慈善動態
2017年第37期
一、各地動態
|
上海:給流浪乞討人員一個溫暖"驛站" 虹口區新救助管理站啟用 生活必需品配備齊全 記者從虹口區民政部門了解到,建筑面積達1333平方米,室外活動場地約300平方米,床位24張,宿舍人均居住面積7平方米的虹口區救助管理站新站日前在水電路1558號正式啟用。這意味著長期制約救助站發展的問題得到了根本解決,救助管理和設施得到全面升級,有利于更好地對流浪乞討人員給予關懷救助,以保障弱勢群體的生活生存權利。 虹口區救助管理站原設在該區春申街一條小路上,面積狹小,設施陳舊,難以滿足新時期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理念和高標準管理要求。虹口區在中心城區房屋資源緊缺的情況下,在水電路上專門撥出地方建設新救助管理站。 |
|
安徽:鼓勵為孤兒提供家庭式養育 《安徽省兒童福利機構工作規程》近日出臺。規程對兒童福利機構專業技術人員配置、接受和使用捐贈款物、入住兒童的生活照料和醫療康復等作出一系列規定。 規程明確,兒童福利機構應根據需要將社會工作專業崗位明確為主體技術崗位,逐步推行工作人員持社會工作師資格證書上崗制度。兒童福利機構接受捐贈款物應出具專用票據或證明,使用捐贈款物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捐贈人意愿,及時向捐贈方反饋。 規程明確,兒童福利機構應堅持“家庭養育符合兒童最大利益”原則,積極開展送養工作,推動兒童回歸適合其成長的家庭,融入社會。鼓勵和推動兒童福利機構在社區購買、租賃房屋,或在機構內部建造單元式居所,為孤兒提供家庭式養育。
|
|
四川:農村留守兒童監護責任全覆蓋 四川全省9.5萬名無人監護和父母無監護能力的農村留守兒童,通過委托監護的方式已全部落實監護責任。同時,1.4萬名無戶籍的農村留守兒童已補登戶口。 據介紹,四川以基本生活、醫療康復、心理關愛等為重點,大力實施分類救助保障,推進基層兒童福利服務體系建設。例如,提高孤兒(含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準,機構養育孤兒每人每月1300元,社會散居孤兒每人每月810元;對低保家庭兒童、特困供養兒童開展醫療保險資助活動,孤兒基本醫療費用基本實現零支付;農村留守兒童中陷入困境和生活困難的,全部納入社會救助體系,切實維護其基本生活權益。
|
|
寧夏:紅十字會實施"牛奶助學" 11月28日,寧夏紅十字會“牛奶助學”定向捐贈儀式在吳忠市第二中學舉行。此次公益活動由伊利集團通過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向石嘴山市、吳忠市、固原市部分中小學定向捐贈價值62萬元的學生營養奶。 多年來,我區通過實施“營養早餐”“免費午餐”計劃,開展貧困地區學生身體健康等惠民工程,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減輕了貧困家庭的教育負擔。但貧困地區學生的營養水平距離經濟社會發展仍有很大差距,仍需社會有責任感、有愛心的企業和個人伸出援助之手。此次捐贈活動也是紅十字會參與扶貧攻堅,助力健康寧夏的一項重要舉措。
|
二、優秀基金
|
杭州:唇腭裂公益救助活動啟動 近日,杭州整形醫院聯合微笑明天慈善基金會,舉辦了2017年唇腭裂大型公益救助活動,免費救助唇腭裂患兒,為他們的生活帶去微笑。 唇腭裂是口腔頜面部最常見的先天性畸形。杭州整形醫院院長譚曉燕教授告訴記者,唇腭裂不僅嚴重影響面部美觀,還因口、鼻腔相通,直接影響發育,導致上呼吸道感染、并發中耳炎,而孩子因吮奶困難導致明顯營養不良也時有發生。同時,因為患兒在生長發育期間說話時吐字不清,還會影響到語言的發育。 “唇裂手術最好在孩子3-6個月的時候做比較好,而腭裂手術則是1-2歲左右做。”譚曉燕解釋,唇腭裂手術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不斷手術和修正。一個唇腭裂寶寶平均要做6次手術。 據悉,杭州整形醫院上世紀90年代還進行過數次大規模微笑行動,每次病人百余人。除了此次大型公益救助,杭州整形醫院的醫護人員在平時也到基層進行免費的唇腭裂手術救助。微笑明天慈善基金會創始人吳偉告訴記者,杭州整形醫院的醫護人員每年都會積極參與唇腭裂公益活動,像麻醉科醫生茅波倫今年就已經奔赴世界各地參加6次救助活動。
|
三、鄭州新聞
|
中原大愛千里援疆 慈善助力精準扶貧 鄭州首筆捐贈哈密130萬元善款、80萬元物資 11月6日,“鄭州慈善進疆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哈密市舉行。鄭州市民政局、鄭州慈善總會聯合各縣市區慈善組織、企事業愛心單位,設立“援疆慈善基金”,首筆向哈密市捐贈130萬元善款、80萬元物資。
|
四、平凡感動
|
林州:一座"慈善屋"溫暖特困戶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賈寶成、賈全順弟兄是河南林州市橫水鎮上臺村一個非常特殊的困難家庭,因一場大火讓他們失去了家園。在當地慈善會的救助下,兄弟倆現住在安全舒適的“慈善屋”里。 《慈善公益報》記者了解到,家住上臺村的賈寶成弟兄三家,老大賈寶順早年病逝,老二賈全順患有大腦萎縮、雙目弱視,48歲的老三賈寶成左腿骨折,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因此,兄弟倆至今仍單身。 據村委會介紹,賈寶成、賈全順兄弟原居住的五間土坯房,因遭意外火災,與家中全部財產一起化為灰燼。賈寶成23歲時因談對象告吹精神受到打擊,至今未能成家。同年,去山上砍柴跌折左小腿,因當時經濟、醫療條件有限導致20多年來一直瘸著腿走路。父母去世后,弟兄倆居住的房子因年久失修成為危房,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 2014年,當地村干部向橫水鎮黨委、鎮政府和林州市慈善總會反映了這一情況,市慈善總會了解后高度重視,立即召開專題座談會,研討決定在最短時間內幫助他們建設一座安全舒適的“慈善屋”。同時,由林州市人民醫院為賈保成診斷治療,爭取使其早日康復。 林州市慈善總會決定,新房建成所需的8萬元資金,橫水鎮鎮村兩委和慈善總會各出資4萬予以解決。另外,賈保成的腿傷治療費用,鎮村兩委出資3萬元,慈善總會出資2萬元予以支持。在橫水鎮黨委、鎮政府和上臺村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賈寶成兄弟的“慈善屋”于2015年10月順利落成。 這是繼城郊鄉崔家莊王志平和姚村鎮墳頭村岳彩萍兩戶特困戶之后的第三個“慈善屋”。 林州市慈善總會會長付合江在“慈善屋”介紹說,扶貧沒有旁觀者,你我都能獻愛心。希望更多的人參與到慈善事業當中,奉獻點滴愛心,傳播慈善理念,貫徹落實扶貧政策,推進慈善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助推脫貧攻堅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也希望賈寶成、賈全順弟兄要把喬遷新居作為新生活的一個開始,堅定信心,樹立勇氣,自立自強,早日過上幸福生活。 扶貧濟困靠大家,溫暖人心你我他。正是有了林州市慈善事業的快速發展,有了社會賢達人士的無私捐助,才使林州大批特困家庭得到了救助,使他們充分感受到了人間的真情和社會的溫暖,為“富美林州 幸福家園”增磚添瓦。
|
六、慈善格言
|
慈善的事業方是所謂萬歲的事業。 |
鄭州慈善編輯部 責任編輯 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