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2017年第34期
各地慈善動態
2017年第34期
一、各地動態
|
天津:300臺"專用"電腦助視障兒童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用眼睛欣賞這個美麗的世界,但也有一些人因為種種原因,患上了眼疾,無法清楚地看清世界。日前,愛心企業向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捐贈300臺適合視障兒童使用的電腦,幫助更多的孩子通過電腦獲取資訊,掌握技能,提高生活品質。 此次捐贈活動是彩虹行動弘學計劃的子項目,旨在為視障兒童創造與同齡孩子同樣的學習環境。捐贈公司是天津市康星計算機技術發展有限公司,他們將價值100多萬元的300臺POE供電電腦通過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一部分留給本市的盲人學校和殘疾人學校,一部分發放給全國10余省市特教學校等相關單位。
|
|
汕大學子患病網絡求助,涓涓細流匯成滔滔愛河 汕頭:20000余人愛心接力籌款超百萬元 汕頭大學2014級金融專業的學生黃樹陽因患“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急需手術治療,面對一百萬元的治療費,其父母雙雙下崗,家中已無力承擔。近日,黃樹陽在網絡上發起目標金額為一百萬元的“輕松籌”項目求助,在隨后的7個小時里,2萬多人愛心接力,踴躍為他捐助,籌款總額已達到100萬元的目標。
|
|
潮州:推進醫療慈善救助"一站式"服務落實 近日,潮州舉辦醫療救助和慈善救助專題培訓班,進一步提高全市各級干部醫療救助和慈善救助業務知識水平,推進醫療和慈善救助政策的實施落實。 據了解,潮州目前執行的醫療救助政策,主要是今年5月22日市政府印發的《潮州市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實施辦法》、9月21日市政府印發的《潮州市關于困難群眾醫療保障救助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出了一些新的規定和要求,包括提高醫療保險待遇、完善醫療救助政策、簡化手續強化服務、加強醫療保障救助等。同時有部分規定留給了縣區根據實際進行研究制定的“政策口子”。這次培訓就“醫療救助”、“慈善醫療救助”方面的工作作了講解。 |
|
北京:41名蒙古國先心病患兒抵京接受治療 記者日前從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獲悉,經中國紅十字援外醫療隊專家篩查的第二批41名蒙古國先心病患兒已抵達北京,進入北京安貞醫院等醫療機構接受進一步檢查和手術治療。 中國紅十字援外醫療隊于9月24日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啟動“天使之旅——‘一帶一路’大病患兒人道救助計劃蒙古國行動”,開展為期5天的先心病患兒的篩查,首批確定符合救助條件的患兒為55人,計劃救助100名患兒。 10月10日,首批12名蒙古國先心病患兒抵達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接受治療,目前該批患兒全部成功完成免費手術治療,乘坐國際列車返回蒙古國。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理事長郭長江說,根據中國紅十字會“一帶一路”人道救助工作安排,2017年2月,中國紅基會成立了“絲路博愛基金”,該基金致力于優化“一帶一路”人道服務供給,關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生需求,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服務區域,對沿線有迫切人道需求的人群進行救助。 5月7日,“絲路博愛基金”資助的首個國際援助項目“中巴博愛醫療急救中心”在巴基斯坦瓜達爾港落成。8月30日,首批阿富汗先心病患兒在中國新疆接受手術治療,17名有手術指征的患兒均已在9月下旬完成手術康復出院回國。 郭長江說,中國紅基會還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包括敘利亞、孟加拉、緬甸、柬埔寨、馬來西亞等10多個國家開展綜合性援助項目,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亞等國開展“博愛家園”生計扶持和社區衛生項目。 此次蒙古國先心病患兒救助行動由步長制藥捐資支持。這家成立于1993年的大型民營制藥企業積極支持紅十字人道公益事業和“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紅基會“絲路博愛基金”重要發起人和首批捐助方,已捐資300萬元人民幣支持中巴急救走廊建設,捐資800萬元人民幣支持“天使之旅——‘一帶一路’人道救助計劃”。
|
二、優秀項目
|
杭州:"瑩光"支教首開公益行 “地方雖小,五臟俱全;人數雖少,傾心付出;時間雖短,貴在堅持”——杭師大政社學院學生張詩婷表示收獲與成長并存,還非常期待下個周末的支教活動。前段時間,杭師大政治與社會(公共管理)學院“瑩光”小分隊支教活動正式開啟。 假期中,“瑩光”支教小分隊成員在語文、數學、外語等課程作業講解基礎上,通過國學知識試題、古詩詞積累競賽、猜字謎等趣味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同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當地留守兒童構建良性的溝通關系,把愛與教育撒播在每個孩子身上。 據悉,該校政社學院“瑩光”支教小分隊經過前期籌備和成員招募,于今年9月中旬正式成立,并于9月下旬由政社學院畢業生、浙江省優秀教師暨浙江省中小學師德楷模陳瑩麗的父親陳玉臣同志親自為小分隊進行了授旗。
|
三、鄭州新聞
|
“民之生關愛民生”慈善基金成立 10月18日上午,“民之生關愛民生”慈善基金在璞居酒店正式成立,基金首筆注入善款13.3萬元,用于孤寡老人、智障兒童和孤兒、貧困學生救助以及重大自然災害進行救災捐助等。
|
|
第四屆 " 鄭州慈善大獎 " 啟動評選 近日,第四屆 " 鄭州慈善大獎 " 即日起開評。本次活動面向 2016 年至 2017 年期間積極參與 " 鄭州慈善日 " 活動,熱心公益慈善事業、為鄭州市慈善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的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及個人。以及在扶貧、安老、賑災、助殘、助學、助孤、助困等方面事跡突出,產生良好社會反響的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個人、慈善基金和慈善項目。 屆時將評選出:最具愛心慈善楷模 10 個;最具影響力慈善項目 10 個;最具愛心捐贈企業 10 個;最具愛心捐贈個人 10 名;最具公信力社會公益組織 10 個;優秀慈善工作者 10 名;優秀慈善基金 10 個;精準扶貧先進單位 10 個;優秀慈善志愿者 10 名;創建慈善城市先進縣(市、區)10 個。
|
四、平凡感動
|
廣州:BRT服務社區"左鄰右里"接力幫扶盲人逾6年 近日,記者從BRT管理公司獲悉,廣州BRT將持續開展“在職黨員服務進社區”活動,凝聚黨員力量為市民群眾辦實事、做好事。 接力幫扶盲人逾六年 “好的,請稍等,我們立刻過來。”六年多來,每次接到龍先生的電話,BRT管理公司第一黨支部體育中心站班組成員就會立刻趕到,幫助龍先生乘車。 龍先生是一名失明人士,家住體育中心站附近。由站長盧結珍等逾9名成員組成的BRT管理公司第一黨支部體育中心站班組從2012年就開始了幫助龍先生乘車的定期幫扶行動,平均每周1~2次,至今已超過300次。 龍先生有時從體育西路進站,有時乘車到體育中心站換乘,因失明無法辨別車輛線路,剛開始的時候只能在進站時向站臺工作人員尋求幫助。過了一段時間,BRT管理公司第一黨支部體育中心站的站務員發現龍先生是BRT的常客,就將站長的聯系方式留給龍先生,讓他到站就打電話聯系站長,由站長派人協助其乘車。時間久了,BRT管理公司第一黨支部體育中心站班組的每位工作人員都知道了這位龍先生,并自發地發起幫扶龍先生的行動。有時出于默契,在龍先生還沒打電話前,站臺工作人員看到他進站,就主動趕到他身邊協助其乘車了。 “結對子”服務獨居老人 自2016年起,BRT管理公司第二黨支部與黃村街天雅社區聯合開展獨居老人關愛行動,通過開展定期探訪慰問、打掃衛生等形式活動,“結對子”服務社區獨居老人。 住在黃村街的獨居老人譚姨是BRT管理公司第二黨支部重點探訪對象之一。譚姨是90歲以上高齡退休老黨員,解放戰爭時曾是一名軍醫,退伍后與丈夫開辦一所免費學校,堅持45年免費教育了25000多個學生。她曾榮獲“廣州羊城公德公益百星”稱號,獲得市領導的接見表彰。“我們經常來到這邊都會探訪一下譚姨,聽她講一下戰爭年代的故事,也會力所能及地幫助她清潔一下家里、修一下電器等,定期回訪幫扶。”BRT在職黨員小鄭介紹說。 除了探訪獨居老人,BRT管理公司第二黨支部黨員們還積極到黃村街天雅社區為老人歌唱隊提供志愿服務,讓老人們深切感受到社區的溫暖、黨的溫暖。
|
六、慈善格言
|
愛心撐起永久的春天,慈善導航永遠的時尚。
|
鄭州慈善編輯部 責任編輯 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