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2017年第33期
各地慈善動態
2017年第33期
一、各地動態
|
青海:中國青年社會組織公益創投大賽舉行 2017年中國青年社會組織公益創投大賽(青海賽區)暨青海省志愿服務項目大賽決賽18日在青海大學昆侖學院正式開賽,來自全省35個青年社會組織進行了激烈的比賽。 此次比賽旨在以公益創投的形式,為青年社會組織、志愿者組織搭建交流展示、資源對接、培育孵化的創新創業平臺,帶動青年社會組織、志愿者組織有序參與青海經濟社會建設,營造支持青年社會組織、志愿者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創新的良好氛圍。 共青團青海省委社會聯絡部部長李嬙介紹,此次大賽歷時兩個月,從省內8個市州、8所高校、企業、各社會志愿服務團隊、生態環保團隊征集到項目140個,項目涉及社區建設發展、慈善救助、生態環境保護、健康及衛生、扶貧、家庭教育、青少年成長發展需求等多個領域。賽前,省、市、縣通過小組評審、專家評選等多種形式進行了項目遴選,70個項目入圍決賽,最終由35個優秀項目入選參與一、二等獎的爭奪。
|
|
上海:3年投入109億元用于對口地區扶貧 10月17日是聯合國 “國際消除貧困日”和中國第四個“國家扶貧日”。 當日,2017扶貧日系列活動在上海啟動。啟動儀式以喜迎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為主旨,以“擺脫貧困 有你有我”為主題。 在啟動儀式上,上海市對口支援與合作交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姚海介紹了上海市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情況。 姚海表示:“2015年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以來,尤其是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以來,上海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圍繞精準要求,堅守精準目標,夯實精準基礎,出政策、出資金、出人才,堅決助力對口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 “3年來,上海市投入專項財政資金超過109億元,用于7個省區市19個市區78個縣(包括克拉瑪依市和萬州區),實施項目2300余個,惠及60余萬各族群眾。為對口地區選派各類干部人才1500多人次,培訓基層干部及教師、醫生、農業技術人員、致富帶頭人4.5萬人次。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地區,90%以上的項目資金用于助推精準脫貧,在對口支援地區,80%以上的項目資金向縣及縣以下基層傾斜、向民生傾斜。“姚海介紹。 啟動儀式上,姚海發布了2017扶貧日“十大典型案例”。 包括“組團式”衛生援喀,助力南疆醫學高地建設;“組團式”援藏幫助日喀則學生實現新夢想;“行走的渴望”——文山州因戰致殘人員假肢安裝維護;關愛香格里拉困難先心病兒童特別行動;“繡”出好日子——公益支持讓屏邊苗族婦女得益;瀾滄老達保拉祜音樂小鎮的扶貧路;“踢”出一個未來——果洛少年逐夢綠茵場;“互聯網+”教育幫扶開啟新模式;可持續茶產業助推遵義精準扶貧;“遵菜入滬”——精準扶貧有新路。 另外,活動還推出了“自然的饋贈”2017大型精準扶貧行動計劃。 |
|
西安:"扶貧日"為村民送上文化大餐 10月17日是全家第四個“扶貧日”。當日,市外僑辦邀請西安演藝集團歌舞劇院深入藍田縣華胥鎮西元峪村,開展“脫貧攻堅圓夢小康”文化扶貧慰問演出,村民們在家門口品嘗了一頓精彩的文化大餐。 位于藍田縣華胥鎮東梁半嶺地區的西元峪村是省定貧困村,也是市外僑辦的對口幫扶村。全村共418戶1478人,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900元。目前,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68戶236人,在冊貧困戶19戶44人,由市外僑辦19位副處級以上人員進行一對一幫扶。 |
|
嘉興:服務聯系卡聯結計生特殊家庭 記者從區衛計局了解到,為更好地服務計生特殊家庭,切實落實各項幫扶聯系制度,近日,新嘉街道計生協積極對照相關要求,專門為轄區內計生特殊家庭辦理了服務聯系卡,并以“一對一”結對幫扶形式,明確街道、社區聯系人以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責任醫生職責,旨在更好地為特殊家庭提供政策、醫療衛生等方面的服務。 據統計,目前,新嘉街道11個社區均全面落實了區衛計局要求,深入基層計生特殊家庭,把服務聯系卡發放到每個家庭,并向其面對面講解了可享受的優惠政策。“有了這張卡片以后,計生特殊家庭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可以與相關幫扶人員進行聯絡,同時,相關幫扶人員還協助其辦理計生特殊家庭保險報銷、理賠等相關事宜,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區衛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街道通過發放服務聯系卡,為計生特殊家庭提供了便利,建立無障礙溝通的橋梁,也為更好地服務計生特殊家庭奠定了工作基礎。
|
二、優秀基金
|
義烏:慈善總會再添2000萬元冠名基金 近日,《慈善公益報》記者從浙江義烏市慈善總會獲悉,全世愛紙業有限責任公司與義烏慈善總會簽訂了2000萬元留本捐息冠名基金,用于義烏市白血病患者的救助。至此,義烏市慈善總會收到的企業(單位)留本捐息冠名基金達2.7億元。 |
三、鄭州新聞
|
喜迎雙節 “異享”金融愛心送進社區養老院 為弘揚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中華傳統美德,喜迎中秋國慶雙節,9月29日下午,鄭州慈善總會、河南博明投資有限公司“異享”愛心慈善基金來到八卦廟社區第二居民組敬老院,為院里的90位高齡老人送去了月餅及慰問品,并送上親切的問候和祝福,讓老人充分感受到關懷。
|
|
用手手相傳的情 托出心連心的愛 9月28日上午,在“雙節”臨近之際,由眾多慈善志愿者共同捐資在鄭州慈善總會成立的“愛心長跑基金”和義工家人們一起走進棉紡路街道辦事處三棉社區,為30余戶困難家庭送去慰問物資。
|
四、平凡感動
|
黃驊:"志愿服務品牌"點亮一座城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志愿者走出家門、奉獻社會,成為黃驊市的一道“城市景觀”。隨著志愿者人數的不斷增多和志愿服務范圍的不斷擴大,一些志愿者團隊開始嘗試選取契合城市發展需要的角度,持之以恒地打造“志愿服務品牌”。這些“品牌”成為志愿服務活動中的“亮點”,讓一座城市的志愿服務有了更深層次和更持久的呈現。 “晨撿”:看似微小實則寶貴的“彎彎腰” 每天早上五六點鐘,家住黃驊安泰家園的張玉松、劉云夫婦出門鍛煉時都要帶上塑料袋和小夾子,邊散步邊撿拾路邊和廣場的垃圾。夫妻倆自從去年加入了黃驊市紅色朝陽志愿者協會,在鍛煉時隨手撿拾垃圾成為習慣。這就是在黃驊已經成為“清晨風景”的“晨撿”志愿服務。 公務員、企業老板、出租車司機、學生……400余名不同身份、不同職業的紅色朝陽志愿者,一直堅持著這項名為“晨撿”的志愿服務活動,4年來,隨著隊伍的不斷增加,“晨撿”的區域已涵蓋了黃驊市區主要的廣場和公園。 “創建文明城市,人人都應參與其中。雖然我們付出一些勞動,但也享受到了創建成果。小區干凈了,街道整潔了,公用設施便利了,交通環境變好了,咱老百姓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也提升了”,“晨撿”項目負責人謝芳高興地說。在黃驊,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市民加入到“晨撿”的隊伍當中,用看似微小,實則寶貴的“彎彎腰”,為這座城市做著屬于自己的一份貢獻。 “暖心早餐”:為環衛工人送上熱騰騰的關心 每天清晨,位于黃驊市區的3家“暖心早餐”屋早早熱鬧起來,淘米、熬粥、熱饅頭……來自該市“渤海魂”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們忙得不亦樂乎。6時左右,完成清晨清掃工作的環衛工們陸續走進早餐屋,吃上了熱騰騰的早餐。 “我們環衛工人早上五點鐘就要出門干活兒,原來為了省錢、方便,經常自己帶干糧,特別是冬天,啃涼饅頭的滋味真是不好受。早餐屋辦起來真是太好了,每天都能吃到熱乎乎的飯菜,志愿者們自愿為我們服務,真是暖到我們的心坎里去了”,環衛工人滕金香高興地說。 2014年初,黃驊市渤海魂志愿者協會和黃驊團市委創辦了“暖心早餐”公益項目。如今3家“暖心早餐”屋常年為黃驊600多位環衛工人免費提供早餐。這項志愿服務也在短短時間就得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支持,報名前來參加志愿服務的志愿者“排隊”等待前去服務的機會,還接到社會各界源源不斷的捐贈累計超90萬元。“暖心早餐”獲得了2015年度河北省十大優秀志愿服務品牌。
|
六、慈善格言
|
每一個人都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不但感恩捐助者,更要感恩受助者,要以一個念頭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這樣的細節做起,不斷提高自己的慈善素質。
|
鄭州慈善編輯部 責任編輯 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