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2017第25期
各地慈善動態
2017年第25期
一、各地動態
|
威海:170萬元助殘疾人家庭改造 山東省威海市殘聯和市財政局聯合出臺《2017年度威海市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智能化改造項目實施方案》,計劃共投入福彩公益金170.4萬元,按平均每戶6000元標準,完成284戶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智能化項目改造。 此次實施改造的重點對象是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特別是山東省定建檔立卡中尚未脫貧的殘疾人。改造的主要內容是為殘疾人配備感應燈、可視遙控門、遙控窗簾、自動晾衣架及其他智能用品;輔助配備兩用洗浴椅、低位廚房改造、扶手、坡道等其他用品。通過項目改造,幫助殘疾人進一步改善生活條件,提升生活幸福感。 |
|
郴州:汝城縣啟動塵肺病農民工基本醫療救治救助 6月29日,從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局獲悉,汝城縣啟動塵肺病農民工基本醫療救治救助,今年計劃救治救助5人。 具有汝城縣內戶籍,確診為職業性塵肺病或臨床診斷的塵肺病,用人單位已經不存在或無法確認勞動關系,參加本縣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患者到定點醫療衛生機構診療的,可享受救治救助。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支付后的費用,由塵肺病農民工基本醫療救助資金和患者共同支付。符合條件的患者中屬于建檔立卡貧困救助資金按照100%的比例予以救助;其他條件的患者救助資金按照80%的比例予以救助,患者個人按費用標準的20%支付,救助資金補助不超過 5000元每年每人。 |
|
重慶:遇五類困難可向社會救助基金會申請救助 近日,重慶商報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重慶社會救助基金會自成立5年來,截至今年5月底,共籌集資金10658萬元,支出救助金7724.65萬元,對3298人實施急難救助,人均救助金額在2萬元以上。 重慶社會救助基金會是全國第一家由財政投入成立的省級公益性社會救助基金會,救助對象主要針對我市城鄉低保家庭、特困供養人員、重點優撫對象,以及城鄉低收入家庭。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市、區縣、鎮街三級聯動、分級負責、分層救助的應急救助體系。 遭遇5類困難可申請救助,如包括開展重(特)大病救助、骨髓移植救助、開展助力救助、開展困難兒童康復救助等,
|
|
運城:衣物捐贈小行動傳遞社會大愛心 日前,山西省運城市社區黨支部組織開展“做慈善,慶黨建”活動,社區5000多名黨員和群眾積極響應投身公益活動,向社會傳遞愛心。 在社區黨支部的帶領下,800多平方米的“愛心驛站”儲物柜已經放滿了捐贈過來的衣物、書刊、家用電器等物品。 目前,社區愛心驛站已經募集到各類衣物、書籍等愛心物品10萬余件(冊),首批愛心物品也將被送往呂梁山區的貧困山村,為那里的留守老人和孩子奉獻一份愛心。 在社區黨員帶動下,社區居民還自發組建了愛心互助群、愛心聯盟、愛心法律咨詢室等12個愛心組織,發揚奉獻精神,根據群眾需求開展各項志愿服務。
|
二、優秀基金
|
寧波:一女子5年已資助286名大學生 每年捐50萬元 李女士通過銀行向市慈善總會再捐30萬元,個人小額冠名基金——“晴朗慈善基金”增加到280萬,使更多有困難的人得到幫助。 6月28日,記者從寧波慈善總會了解到,李女士經營著一家規模不大的進出口公司,多年來她堅持向慈善捐款,這已成為她的一種生活方式。2012年6月,李女士首次向寧波市慈善總會捐款50萬元,以其兒子的小名建立“晴朗慈善基金”,旨在培養兒子的愛心,希望他將來成為一個樂于貢獻社會的人。 2012年以來,她堅持每年捐款50萬元。截至2016年12月,累計救助支出178萬元,其中救助大學生286名,支出143萬元;救助先天性心臟病患兒10萬元;資助市星寶自閉癥家庭支援中心22萬元;零星救助3萬元。 據悉,寧波市慈善總會已冠名的小額基金已有88個,到賬金額647萬元。其中有不少是以下一代名義設立的,這部分熱心人是想用這種方式,激勵自己的孩子做一個善良的人。還有不少人設立基金是為了感恩和回饋,以及紀念遠去的親人、前輩或某一個特殊的日子。 慈善總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設立小額慈善基金的市民大多數是工薪階層,基金金額多是1萬元,也有像李女士這樣大金額的。而基金指定的用途大多是助醫、助學和各項慈善項目,也有一些特別指定的用途,例如指定捐給癌癥患者、精神病人、器官移植志愿者、見義勇為者、環衛工人等。 “小額慈善基金的推出,不僅增加了奉獻愛心的渠道,也為愛心人士保留了一塊能不斷耕耘、充實的慈善地。”寧波市慈善總會相關負責人說。 【浙江新聞+】 小額冠名慈善基金的設立 2012年6月1日,寧波市慈善總會在全省率先推出小額冠名慈善基金,它有別于往年推出的企業或單位冠名的慈善基金,主要面向個人、家庭和自愿組建的小團隊,認捐起點為1萬元。根據捐贈者的自身能力和意愿,認捐資金除了一次性捐入外,還可選擇分期捐入,但分期捐入的捐贈起止時間一般不超過5年。如果基金捐贈者一次性捐贈10萬元以上,還可長期保留本金,每年將其利息用于救助項目。 小額冠名慈善基金主要用于助學、助醫、助困、助老、賑災及社會公益事業等慈善項目,捐贈人可根據自身意愿,選擇救助的方向、對象和用途,由慈善總會負責實施。 小額冠名慈善基金以捐贈人和總會簽訂協議書的方式正式確定,并有一個流水號作為捐贈編號,基金運行的所有記錄,市慈善總會將永久保存。同時,針對基金捐助者,市慈善總會也采取一對一、面對面的服務模式,完全尊重捐款人的意愿,讓捐款人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錢用在了哪里,幫助了哪些人。
|
三、鄭州新聞
|
鄭州西京白癜風醫院‘祛白天使’白癜風專項慈善救助基金溫暖成立 6月25日,是“世界白癜風日”。鄭州西京白癜風醫院10萬元,成立“鄭州西京白癜風醫院 ‘祛白天使’白癜風專項慈善救助基金”。該基金旨在幫助家庭貧困的白癜風患者進行治療,助他們早日恢復健康。
|
四、縣市區新聞
|
管城慈善為49名貧困大病婦女發放救助金 6月30日,管城回族區慈善總會聯合區婦聯,在區老干部活動中心會議室舉辦了2017年度大病貧困婦女救助活動,為49名患大病貧困婦女發放醫療救助金每人3000元及價值200元夏涼被一條,共計15.68萬元。 |
五、平凡感動
|
東莞:寮步鎮有家公益餐廳提供免費午餐 俗話說,“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但從今年5月8日開始,東莞寮步一家公益愛心餐廳,每天都為前來的客人提供免費午餐。這家餐廳位于東莞寮步鎮佛嶺路,有一個浪漫溫馨的名字——雨花齋,是一家公益素食餐館,每天中午11點至12點對外提供免費素食,其他時段并不對外營業。 四菜一湯 沒有交易只為公益 “開辦以來,每天都有近百人過來吃飯,包括周邊的獨居老人和困難人士。”記者了解到,雨花齋的人事行政經理楊燾告訴記者,這個素食館純粹是公益項目,沒有營利目的,只是為了給社會上孤寡空巢老人以及有困難、需要幫助的人群提供免費素食午餐。餐館每天在限定時間提供免費午餐,任何人都可以享受,也不限制人數,負責烹飪的師傅會根據每天的人流安排菜品數量。其透露,餐館開辦月余,每天有將近100人吃飯,目前雨花齋一次可容納50人次用餐,餐廳每天將用餐人員分成兩三批次。餐廳提供四菜一湯,全是素食,考慮到老人的身體健康,廚師嚴格控制用鹽用油量,堅持低鹽低油低糖,并且把菜品蒸得特別松軟。除此之外,還會貼心地提供水果和糕點,均衡市民的飲食。 義工志愿者免費當服務員 免費午餐項目也吸引了很多愛心人士的加盟,因為其公益性和非營利性,雨花齋的工作人員都是志愿者和義工,沒有工資,只要有時間,他們就會自發地來到餐廳幫忙,洗菜、洗碗、清潔以及攙扶老人等等不辭勞苦地默默奉獻。 “雖然只是營業了短短的一個多月,但期間發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能夠真正地幫助到別人,讓我感覺很有意義。”楊燾告訴記者,周邊的美發店老板還自發來到餐廳前,為老人們免費理發,加入愛心行列,讓人感動。不少社會愛心人士也踴躍參與愛心捐贈,紛紛出錢出力,經常向餐廳提供自家的蔬菜、水果和大米等食品。 值得一提的是,雨花齋開業后,一些獨居老人甚至坐著公交車過來吃飯,不少公交車司機知道后,都很貼心的在雨花齋旁邊給老人們停車,為行走不便的老人提供方便。
|
六、慈善格言
|
慈善已經融入人們的意識、習慣,成為人們生活的一個內容,一種方式。 |
鄭州慈善編輯部 責任編輯 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