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2017年第24期
各地慈善動態
2017年第24期
一、各地動態
|
沈陽:9年募集慈善款物6億多元 記者近日從沈陽市慈善總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上獲悉,沈陽市慈善總會堅持以項目為綱,開展多領域的募捐救助活動,9年累計募集慈善救助款物6.05億元,其中社會捐贈善款3.31億元,捐贈物資2.74億元,累計支出款物5.46億元,90余萬人次直接或間接受益。 敬老方面累計支出4996.59萬元;濟困方面累計發放2130.14萬元;助學方面累計支出2426.02萬元;助殘方面累計支出660萬元;助醫方面累計發放款物2.86億元。其中,出資200萬元,開展姐妹情——貧困婦女兩癌篩查及診療項目;出資450萬元,開展青少年重特大疾病援助項目;出資53萬元,開展同享健康——愛心獻功臣大病救助項目;出資50萬元,開展增愛護苗——兒童大病援助項目;出資28萬元,開展中國移動愛心行動先心病免費手術項目;爭取省慈善援助資金510萬元,開展蓓蕾慈善救助項目,救助先心病、白血病等大病患兒283名;爭取中國移動基金會資金150萬元,為貧困家庭先心病患兒實施了免費手術;承接中華慈善總會藥品援助項目,為身患肺癌、結直腸癌的貧困和中低收入患者提供藥品援助,發放藥品價值2.74億元,累計救助1.4萬人次。 |
|
廣州:15個公益慈善項目獲創投資金支持 日前,廣州市番禺區2017年公益慈善項目簽約儀式暨項目座談會在區會議中心舉行,區慈善會、各受資助社會組織代表等40多人參加了會議。 番禺區慈善會秘書長張小波代表慈善會與受資助社會組織代表簽訂項目承辦協議,標志著2017年公益慈善創投項目正式落地。本年度公益慈善創投項目大賽于3月正式啟動,共收到來自區內外機構的44份項目申報書,經過專家評審,最終選出15個優秀項目進行資助,資助金額達到140多萬元。 從2015年起,區慈善會以公益創投的形式,發動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到公益慈善項目中,利用社會組織的行業優勢,為區內群眾提供多元、專業和優質的公益服務。據了解,本年度區慈善會資助金額再度提高,由去年70多萬元增加到140多萬,增幅達100%,資助項目數由去年的10個增至15個,增幅達50%。其中,一年期服務項目資助總額達100萬元,服務覆蓋全區的來穗務工人員子女服務、未成年人保護、失獨家庭支持及困難單親家庭支持4個領域;11個來穗務工人員子女夏令營項目獲得40多萬元資助。
|
|
上海:"國際癲癇關愛日"公益活動將舉行 我國目前約有900萬癲癇患者,其中兒童及青少年癲癇患者占60%以上,關愛癲癇患兒已成為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 第十一個“國際癲癇關愛日”到來之際,6月25日由中國抗癲癇協會發起,上海仁德基金會支持,上海市歐美同學會、上海市回國留學人員聯合會醫務分會將組織上海市多位知名海外留學歸國癲癇專家在普陀區古浪路378號上海德濟醫院二樓舉行“國際癲癇關愛日”大型公益活動暨第三屆百名癲癇患者救治工程啟動儀式。
|
|
西寧:4000多幅公益廣告為創城加分 “創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敬業奉獻、勤儉自強”……日前,不少醒目的創城公益廣告出現在西寧市各大公交候車亭和公交車廂,醒目的字體、響亮的口號、奮進的宣傳內容吸引了不少群眾駐足觀看。這些提檔升級后的4000多幅公益廣告,營造了濃厚的創城宣傳氛圍。 據了解,為營造濃厚的創城氛圍,西寧公交公司廣告公司、客車廠加班加點,重新設計制作安裝了候車亭和車廂內各類公益廣告。目前,公交車車廂內公益廣告印制、候車亭公益廣告安裝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截至目前,已完成車內公益畫面展板4000余張,在所屬站亭進行全覆蓋公交廣告發布共計400余幅,成為創建文明城市的一道風景線。
|
二、優秀項目
|
珠海:第二屆青年公益創新項目大賽開賽 以“珠海社會建設大發展,青年服務爭做主人翁”為主題的第二屆珠海市青年公益創新項目策劃大賽今天拉開帷幕。 大賽得到珠海市梅華街道辦和廣東與人公益基金會提供110萬元資助支持,以幫助高校社團和青年社會組織策劃的優秀公益項目能真正落地社區。據介紹,110萬項目資助金額將分為首期種子資金和二期重點扶持資金,首期將選出20個項目先予以種子資金扶持,通過執行期項目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考量,第二期再給予更大的資助扶持,讓優秀項目更好的落地。 結合公益大賽,該街道辦還將建立“社區學院”,以助力大學生公益專業化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
三、鄭州新聞
|
2歲男童患腦積水頭大如球急需救 “大愛之城”首筆善款15000元解孩子燃眉之急 自6月8日在“大愛之城”網絡平臺上發起了眾籌項目后,得到了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關注。截止目前,已經超過300位愛心人士為小銘豪捐款,善款總額近兩萬元。6月13日下午,鄭州慈善總會和鄭州電視臺《鄭州大民生》一行人來到鄭州市兒童醫院,將第一部分善款15000元送至小銘豪媽媽的手中,以解燃眉之急。
|
|
慈善助力婦聯工作,用愛化解困境,溫暖婦女兒童的心 6月15日上午,鄭州慈善總會與鄭州市婦聯合作實施的“花兒朵朵開”公益慈善項目在風和日麗社區“婦女之家”為一部以關愛兒童、預防傷害為主題的微電影舉行了熱烈的開機儀式,來自鄭州慈善總會、鄭州市婦聯和公安、司法系統的領導以及多位關心兒童問題的愛心人士共同為開機揭幕。
|
四、縣市區新聞
|
中牟:迎“六一”用愛守護“慢天使” 在“六一”兒童節即將到來之際,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到節日的氛圍,5月26日下午,中牟縣慈善總會聯合“魏彬”慈善基金負責人魏彬女士來到中牟縣二院3樓腦癱患兒康復科,看望慰問正在接受康復訓練的30名的腦癱兒童,并從“魏彬”慈善基金中為30名腦癱兒童購買玩具、面包等慈善慰問品。
|
五、平凡感動
|
北京:國內首支漸凍人公益歌曲發布 在6月21日世界漸凍人日當天,中國首支漸凍人公益歌曲《為愛解凍》在北京發布。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張雁靈與中國ALS(肌萎縮側索硬化癥)協作組專家、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崔麗英呼吁社會關愛、支持漸凍人群體,倡導患者盡早接受規范治療,減緩病情發展、延長生存時間。 肌萎縮側索硬化癥,俗稱“漸凍人癥”,是一種進行性加重的神經系統疾病,為世界五大絕癥之一。患有“漸凍人癥”的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和為“漸凍人癥”募款的“冰桶挑戰”,都讓公眾對這一罕見病不再陌生。 據崔麗英介紹,“漸凍人癥”全球患病率約為5-7/10萬,發病率約為2%-3%。相較西方平均67歲的發病年齡,中國平均發病年齡只有52歲。早期癥狀表現為肌肉無力,容易跌倒。隨病情發展患者四肢肌肉逐漸萎縮,直至完全喪失運動能力。晚期患者不僅全身癱瘓,因吞咽困難、營養失調,且無法自主呼吸。 為了提高中國ALS診治水平,2004年中國成立了ALS協作組,并于2012年編撰并發布了《中國肌萎縮側索硬化診斷和治療指南》,規范了ALS診療流程,使中國神經內科醫生的臨床操作有了指導綱領。2017年2月指南唯一推薦的ALS治療藥物利魯唑已經納入了國家醫保乙類目錄,長期困擾患者的治療負擔問題也即將得到顯著改善。 “目前ALS仍是一種無法治愈的疾病,盡早確診對于患者在病情早期及時得到有效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崔麗英指出,ALS治療目標非常明確,就是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積極進行綜合治療能夠顯著延緩病情的發展,推遲疾病進展至中晚期呼吸衰竭時間。此外,研究顯示規范化治療越早,患者生存獲益越大。 幾年前“冰桶挑戰”曾成功吸引大眾關注,而此次《為愛解凍》國內首支漸凍人公益歌曲的發布將進一步向公眾普及ALS知識,加深患者對早期癥狀及規范治療的認知。張雁靈表示,每年的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我們選擇在這一天發布漸凍人公益歌曲,希望再次喚起公眾對于“漸凍人癥”這一疾病的關注,對漸凍人群體投入更多關愛,幫助患者更有尊嚴、更有質量地生存。
|
六、慈善格言
|
對中國民營企業家來說,創造就業機會是他們最大的慈善事業。
|
鄭州慈善編輯部 責任編輯 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