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2016年第9期
一、各地動態
李立國部長率隊赴甘肅調研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
5月21日-24日,李立國部長率領由民政部、公安部和全國婦聯組成的調研組赴甘肅慶陽、平涼市實地調研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甘肅省楊子興副省長、省民政廳李志勛廳長陪同調研。
調研期間,調研組先后深入慶陽市華池縣、西峰區,平涼市涇川縣、崆峒區、靜寧縣的部分中小學校,平涼市未成年人社會保護中心,溝畎村農村留守兒童之家實地了解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開展情況,走訪看望了部分留守兒童及其家庭,分別在涇川縣和蘭州市召開工作座談會,聽取了地方黨委政府、有關政府部門、群團組織、人大代表和基層群眾的意見和建議。
李立國指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國務院專門出臺了文件,并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進行安排部署。甘肅省委、省政府對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起步較早,結合深入開展的雙聯行動做了大量工作,各部門履職盡責,在推進完善工作機制、建設服務陣地、構建關愛網絡等方面取得了積極的工作成效和經驗。
李立國強調,甘肅是勞務人員輸出較多的省份,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任務重、責任大,各級各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強化責任,推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扎實開展。要切實深化思想認識,加強教育培訓,提高各級黨政領導干部、部門負責人、部門工作隊伍對做好這項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要抓緊出臺政策文件,省里要盡快印發體現中央要求、符合甘肅實際、切實可行的實施意見,并督促指導地方各級抓緊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做到層層細化、措施得力、落實到位;要健全組織領導機制,把過去的經驗梳理好,把過去的工作基礎繼承好、發展好,把過去的協調機制轉換銜接好,既要及時明確各個承擔主體的責任分工,也要指導市縣鄉鎮各級抓緊跟上,層層建立關愛保護工作機制;要扎實推進摸底排查,著眼建立信息互聯互通機制,按照新的定義、新的標準和新的要求,分級專題培訓,深入細致摸排,重點查清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現狀,為精準關愛服務奠定基礎;要加強服務陣地建設,統籌整合資源力量,創新工作方式,把常態化工作措施和有關項目、活動結合起來,發揮不同組織的重要作用,形成務實高效的工作局面;要做好宣傳引導工作,重點宣傳家庭的主體責任,宣傳學校、社區、政府及社會力量在留守兒童關愛保護中應履行的職責,及時推廣關愛保護留守兒童的好做法、好經驗、好典型,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慈善法》與社會組織發展高峰論壇在西南大學舉辦
5月18日至19日,由中國社會組織促進會主辦、上海交通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協辦、西南大學城鄉統籌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承辦的《慈善法》與社會組織發展高峰論壇在重慶西南大學舉辦。此次論壇旨在深入解讀領會《慈善法》,搭建社會組織學習踐行《慈善法》的平臺,進一步推動《慈善法》學習貫徹活動更加深入持久。
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室副主任馬慶鈺教授,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四室主任談志林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徐家良教授,中央編譯局世界發展戰略研究部副主任、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周紅云研究員,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黃浩明研究員,深圳大學社會管理創新管理所所長唐娟教授,中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公益傳播研究所所長周如南副教授,重慶市委黨校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謝菊教授等,分別圍繞慈善法助力社會組織發展、公益慈善的制度環境與轉型發展、慈善法與慈善組織的公信力、社會企業模式在慈善超市運營中應用研究等理論與現實問題作了主旨演講。
中國社會組織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孫偉林、西南大學副校長丁忠民、重慶市民間組織管理局局長劉韻秋先后致辭。來自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重慶市民政局、有關科研機構、專家學者、重慶市部分社會組織負責人、有關新聞媒體共100多人參加論壇。
“慈善+”2016跨界公益論壇在北京舉行
5月25日,由愛佑慈善基金會與《商業周刊/中文版》聯合主辦的“慈善+”2016跨界公益論壇在北京舉行。據悉,本屆論壇打破了傳統公益議題,從“慈善+”的角度,將慈善、商業、互聯網、教育、藝術等不同領域進行融合。
愛佑慈善基金會理事長王兵和《商業周刊/中文版》事業群主編劉鋒發表致辭。之后,愛佑慈善基金會秘書長耿源女士發布了愛佑慈善基金會2015年度報告。作為中國首家注冊成立的非公募基金會,愛佑慈善基金會始終走在慈善透明化的前列。今年是愛佑慈善基金會連續第六年公開發布年度報告,向捐贈人、媒體及社會大眾全面、客觀地披露愛佑慈善基金會2015年度整體業務報告、籌款報告、財務報告及運營情況。
報告中顯示,2015年愛佑實現了基金會捐贈收入持續高速增長,當年捐贈收入267,035,913.23元人民幣與去年相比增長31.68%,愛佑慈善夜仍然是愛佑最重要的籌款活動,占全年籌款總額38.07%。2015年愛佑孤貧兒童救助項目矩陣不斷更新觀念,充分發揮了互聯網在資源配置上的高效優勢,對項目進行了迭代升級。此外,愛佑公益創投項目矩陣也逐漸形成由多維度資助、公益社群和公益人才培訓所組成的完善體系。
本次論壇上,愛佑慈善基金會首次發布了《“愛佑益+”公益機構評估模型》。該模型是愛佑基于自身運作經驗并參考國內、美國以及歐洲主流的公益組織能力評估模型,與安永共同合作開發投前、投后整套評估模型,以此進行項目篩選、項目持續跟蹤、投后能力建設效果評估,并根據模型的持續積累不斷地優化資助選擇和資助方案制定。這是首個由基金會發布的被資助機構能力評估模型。未來公益伙伴們可以通過系統平臺,看到多年評估的成長數據,利用可視化手段跟蹤。
開封市90多名義工參加拓展培訓
5月29日,正是麥收季節,開封市義工協會90多名義工來到駐汴某部隊靶場,參加拓展培訓活動。
近兩年來,開封市義工協會在“城市因我們而靚麗”的精神鼓舞下,開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動,受到社會各界的贊譽,隊伍也有了較大的發展,到目前為止已有1800多名成員,社會影響力也有較大的提升。為了進一步提高協會的整體素質,培養團隊意識,增強向心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繼續發揚吃苦耐勞、勇于奉獻的精神,協會自2015年初決定每年對會員進行一次拓展培訓,并要求加入協會的新會員必須參加一次拓展培訓活動,當年就培訓義工110多人次。今年要求參加培訓的義工數量倍增,活動通知發出后,報名參加活動義工就絡繹不絕,僅4天時間80名名額就報滿,最后不得不增加到90多人。
在本次眾多的培訓項目中,給義工們印象最深的是集體搬家和快樂大轉盤。集體搬家項目要求依靠的是大家的凝聚力和合作,需要大家默契配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保證把瓶子安全的送到目的地。在快樂大轉盤項目訓練中,里外各站一圈的隊員,互相“猜拳”,二人的和不得大于等于5,并做出相應數字的動作。這些培訓項目讓義工們學會在人際交往中表情、動作、語言的重要性,兩個人從陌生到相識,需要運用很多方法來建立彼此的關系,讓大家一步步體會到交流形式的豐富和必要。義工們互相幫助,互相團結,互相配合,一起完成各個培訓項目。通過這次培訓,進一步增強了每一位義工良好的團隊精神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為協會的發展和更好開展公益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優秀項目
杭州市余杭區創新舉措孵化社會公益項目
2號選手章紅英的“紅英藝術”,致力于教學和推廣中老年廣場舞和健身操;7號選手周燕的“靖羽公益”,希望能最大程度實現城鄉優質農業資源對接;9號選手金蘇娥的“為老服務”,將開展各類義務縫補、醫療義診、健康講座、親情陪護等為老服務;12號郎曉青的“麥田藝術”,旨在通過繪畫類專業訓練,幫助自閉癥孩子建立自信、掌握專業技能……27日下午,2016年余杭區公益創業大賽決賽舉行,12位參賽選手展開“巔峰對決”。
余杭區公益創業大賽是一場以“公益”為基礎,以“創業”為依托,挖掘和培養優秀的初創期公益創業者的活動。2015年,余杭區在全市創新舉行了首屆公益創業大賽,并成功孵化培育了9家社會組織,如“24小時急尋,幫助走失老人回家” 的牽手公益服務中心、 “垃圾分類宣傳指導” 的綠色中泰自然體驗中心等,有效推進了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加快了余杭區公益事業發展。
今年1月,余杭啟動第二屆公益創業大賽,共收到來自不同公益領域的33份申請書。經過初賽,12位參賽者在小組展示、歡樂游園會、PPT分享等環節展示了優秀的綜合能力,成功躋身決賽。決賽中,參賽選手通過PPT路演的方式,進一步展示了各自的公益項目,并回答專家評委的提問。經評委現場打分、大眾評委現場投票,并結合賽前網絡投票,“孫凌寒-芋園社會工作”等6個項目獲得創益獎,“章紅英-紅英藝術”等6個項目獲得啟步獎。
據悉,創益獎、啟步獎獲得者將分別得到30000元和3000元資金的支持。此外,余杭區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將為其提供為期一年的孵化培育服務,創益獎得主也將優先獲得在余杭區公益創投的機會。
近年來,余杭區不斷創新社會組織培育發展機制,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培育發展社會組織的實施意見》、《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為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從2013年起,余杭每年設立300萬元社會組織發展專項資金,用于資助社會組織公益項目、開辦補貼和評估獎勵。
截至2015年底,余杭區注冊登記社會組織650家,備案社區社會組織1849家。
三、鄭州新聞
迎六一“益愛同行”慈善捐贈 暨援助“山區兒童”公益行動
5月26日下午,由鄭州慈善總會、二七區慈善總會、二七區教育體育局主辦,鄭州市慈善小學(人和路小學)、鄭州市二七區實驗幼兒園、南瓜籽兒童劇院、鄭州愛心公益聯盟協辦的“迎六一‘益愛同行’慈善捐贈暨援助‘山區兒童’公益行動”在鄭州市慈善小學操場暖心啟動。鄭州慈善總會會長姚待獻,二七區人民政府區長陳紅民,鄭州慈善總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萬民,二七區正縣級領導干部、政府黨組成員林海,二七區政協副主席、慈善總會會長吳書文,二七區人民政府黨組成員黃衛紅,二七區教體局局長、黨委書記劉子科,鄭州南瓜籽兒童劇院總經理馬守國,鄭州愛心公益聯盟負責人石勝利,鄭州市慈善小學校長閆鵬瑞,二七區實驗幼兒園園長陳娟等領導出席活動。來自鄭州市慈善小學和二七區實驗幼兒園的千余名師生參加了活動。
活動開始前,鄭州市慈善小學的同學們和二七區實驗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抱著捐贈的衣物有序的入場。有的同學還在捐贈袋中留下祝福卡片,充滿童真的字體和稚嫩的語言,透露著孩子一片真摯的愛心。
活動開始后,二七區人民政府區長陳紅民首先致辭,感謝鄭州慈善總會對慈善小學的捐贈、感謝同學們對獻愛心活動的積極參與;王萬民常務副會長代表慈善總會向鄭州市慈善小學捐贈10萬元,建立校園示范“慈善超市”;鄭州慈善總會、二七區慈善總會共同向二七區實驗幼兒園捐贈20輛愛心童車;鄭州慈善總會、鄭州愛心公益聯盟等單位,為同學們送上愛心蛋糕;同學們依次將愛心衣物現場捐獻;姚待獻會長發表講話,鼓勵孩子們的愛心,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學校向鄭州市慈善小學學習,從小培養孩子們的奉獻和互助精神,傳遞愛心,讓“大愛鄭州”精神傳承;活動最后,由南瓜籽兒童劇團為同學們帶來十分受歡迎且有教育意義的話劇,現場被歡樂的氣氛感染。
此次活動所有捐贈的物資在現場全數交給鄭州慈善總會“衣暖人心”項目,之后經過篩選、清洗、整理、打包捐贈給貧困山區學生。
此次活動捐建的“慈善超市”,更加豐富了慈善小學的內涵,孩子們每做一件好事或對他人有益的事,諸如幫助同學、攙扶老人等,都可以兌換成面值不等的愛心幣,可在“慈善超市”兌換自己喜歡的物品。
“衣暖人心——廢舊衣物回收再利用公益慈善項目”項目自啟動以來,得到了許多像鄭州市慈善小學這樣的大、中、小學校的支持,充分說明在文化教育的同時,學校也非常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以及感恩之情。
“迎六一‘益愛同行’慈善捐贈暨援助‘山區兒童’公益行動”是鄭州慈善總會聯合各界社會力量開展的綜合型公益活動,希望通過活動,培養孩子們從小樹立慈善理念,身體力行,從身邊小事做起參與慈善,學會感恩、奉獻。同時也呼吁綠城鄭州的大、中、小學校園都能夠積極參與慈善、樹立慈善教育觀,讓鄭州成為“文化之城、善源之城”!
四、平凡感動
姚明當選CCTV年度十大慈善人物 曾去山區支教
北京時間5月24日晚,第三屆“CCTV慈善之夜”評選出了10位CCTV年度慈善人物,多年來致力于慈善的男籃名宿、上海隊老板姚明榮耀上榜。
姚明上榜的理由,是由于他一直積極的參加慈善公益事業。2008年5月,姚明便創立了姚基金,旨在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青少年。截止到2015年,姚基金希望小學籃球季,已經覆蓋了全國342所希望小學,超過32萬青少年從中獲益。
今年的4月15日,姚明還親赴四川廣安的一所普通鄉村小學,首次以體育老師的身份,給孩子們授課。由于是首次擔任體育老師的緣故,姚明多少有些不太習慣。而場面也有些混亂,為此大姚在體育課結束后,還特意向自己團隊的成員,過去曾擔任體育老師的陸浩請教該如何上體育課,并認真做了筆記。
在之后,姚明很快適應了體育老師的角色,并擔任裁判違孩子們組織了一場籃球比賽。這樣的比賽也令孩子們非常興奮,盡管只有短短的幾天時間,但姚明通過個人魅力傳播的籃球種子,已經生根發芽,植入當地孩子們的心中。
“在這個社會上,最重要的不是金錢,而是時間。當你作為一個志愿者,將自己的時間投入到慈善事業中時,那才是最有價值的。體育是一種帶有豐富情感的游戲,技術不好不要緊,但一定要充滿熱情。”姚明在“慈善之夜”的頒獎典禮上這樣說道。
“首先從效率上來看,肯定會有人做的比我們更好,這是一個程度的關系。不過話說回來,做慈善這件事,我認為首先是一個有和沒有的問題,每個人心中都有善心,善心與善念的大與小,我認為不該用量去評判,而是要用簡單的‘有’或‘沒有’去評判。我相信這就是我們怎樣去平衡自己的工作與公益、社會中的一種關系。”姚明最后總結道。
五、慈善格言
慈善事業是一項社會性事業,因而我們責無旁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