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2016年第2期
一、各地動態
重慶市慈善總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舉行
1月6日,重慶市慈善總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在重慶霧都賓館舉行。重慶市政協副主席劉光磊,中華慈善總會會長李本公,全國人大原常委、重慶市政府原副市長、重慶市慈善總會第三屆理事會會長程貽舉等領導出席會議。
在當天的會議上,重慶市政協副主席劉光磊同志當選為重慶市慈善總會第四屆理事會會長,陳煥奎、況由志、艾永玲等同志當選為重慶市慈善總會副會長、秘書長、常務理事、理事,選聘了9名監事。
第三屆理事會部分代表、第四屆理事會候選人、第四理事會監事會擬任候選人等200多人參加會議。會議由重慶市慈善總會第三屆理事會副會長、第四屆理事會籌備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況由志主持。
會上,全國人大原常委、重慶市政府原副市長、重慶市慈善總會第三屆理事會會長程貽舉代表第三屆理事會作工作報告。貽舉會長在報告中說,目前,我市慈善工作處于全國領先水平,本屆理事會市本級籌募總量保持逐年遞增,2011、2012、2013、2014年連續同比增長33%、45%、21%、17%。2015年市本級籌措款物5.37億元(現金2.18億元,爭取中華慈善總會藥品援助3.19億元)。近五年共支出救助款物18.09億元,惠及困難群眾數百萬人次。
程貽舉會長在報告中指出,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是我市慈善事業快速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抓好公信力,就把握住了慈善事業發展的生命線;解放思想、實踐創新,是慈善事業發展的永恒主題和不竭動力;堅定不移地走重慶慈善發展之路,是惠及我市困難群眾的正確選擇。
程貽舉會長希望第四屆理事會準確認識和把握新形勢下慈善工作的新要求,努力為限時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新貢獻,在創新拓展新的籌募方式和渠道上取得新突破,在爭取外來支持、開發新的慈善項目上取得新突破,在組織建設和隊伍建設上取得新成效。
會上,劉光磊會長發表了講話。他說,根據重慶市委安排、中組部批準兼任重慶市慈善總會會長,剛才經各位理事的表決,選舉我正式成為重慶市慈善總會第四屆理事會會長。在此,我感到非常榮幸,也深感責任重大。
劉光磊會長代表第四屆理事會充分肯定了第三屆理事會的工作,并代表第四屆理事會全體成員,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我市慈善事業發展的中華慈善總會、中共重慶市委、市人民政府,向積極參與支持慈善事業的企業家和各界人士,向第三屆理事會全體成員及全市的慈善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劉光磊會長表示,第四屆理事會工作的五年正好是我國“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決勝階段,將與各位同仁一道,堅持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總會的宗旨,嚴格履行總會章程,努力為重慶慈善事業的發展壯大貢獻力量。
劉光磊會長強調,未來的五年,一是要緊扣中共重慶市委、市政府民生工作重點,立足重慶發展大局開展各項慈善工作。在今后3年內,按照市委限時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統一部署,扶貧工作將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要嚴格遵循各項政策法規,依法依規開展慈善工作,不斷提高依法募集和救助的能力。將進一步加強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確保人員、財產、慈善活動,按照組織章程有序運作。嚴格按照規定,及時公開各類信息,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三是堅持以籌募救助為主線開展各項工作。在堅持現有的籌募方式和穩定現有的慈善資源的基礎上,要積極拓展新的籌募渠道,豐富籌募模式。引導國有企業參與公益,高度重視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積極探索慈善金融形式,不斷提高不定向捐贈善款比例。通過做大慈善捐贈款物“蛋糕”,不斷提升慈善救助與公益援助的能力。
劉光磊會長表示,即將開始的5年新征程,有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有中華慈善總會和市民政局的悉心指導,有各位理事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通過全市各級慈善組織的積極努力,我市的慈善事業一定會迎來更加燦爛的明天,為調節社會分配、促進社會和諧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會上,中華慈善總會會長李本公對重慶市慈善慈善總會第三屆理事會的工作作了充分的肯定,對劉光磊同志當選重慶市慈善總會第四屆理事會會長表示熱烈的祝賀,并對第四屆理事會提出了三點希望,第一,要圍繞扶貧濟困、改善民生開展慈善活動。第二,幫助和服務各愛心企業將慈善文化融入企業品牌化戰略。第三,在慈善勸募上進一步開拓創新:在積極融入“互聯網+”行動上創新、在慈善營銷上創新、在慈善金融上創新。
會上,重慶市慈善總會第三屆理事會副會長、第四屆理事會籌備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況由志宣讀了兄弟省市慈善會的賀信,重慶市慈善總會第三屆理事會副會長李軍亞作了第三屆理事會的財務報告,第三屆理事會監事長張正旭作了監事報告。第四屆理事會籌備工作領導小組成員陳煥奎、艾永玲分別作了《重慶 市慈善總會章程修改報告》、重慶市慈善總會第四屆理事會領導機構及人員組成的報告》。
大會審議通過了第三屆理事會工作報告、財務報告、監事會報告、《重慶市慈善總會章程(修正案)》、《重慶市慈善總會資金管理辦法》。
百歲將軍情系慈善
南京軍區原司令員向守志將軍,1933年參加革命,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離休后,他一直心系慈善事業,他說:“我覺得慈善事業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給了困難者,為政府排憂,為百姓解愁,對穩定社會、安定團結會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我會盡力,把我們的慈善事業干好。”
作為南京市慈善總會的名譽會長,早在90年代,南京市慈善總會初創之際,老將軍慷慨解囊,從自己多年的積蓄中取出了1000元給慈善會作創始基金,之后每年都會向南京市慈善總會捐款捐物。
2016年新年剛過,已百歲高齡的向將軍第一件事就是做慈善。11日上午,南京市慈善總會會長陳維健、常務副秘書長蔣勇應邀來到向將軍家中。一進屋,將軍立即起身相迎,將裝有4000元的信封交到陳會長手中,說:“這是我的一點心意,錢雖然不多,但希望帶動更多的人加入慈善,為困難群眾帶去實實在在幫助。”陳維健會長也為向將軍送上了著名書法家言恭達題寫的“福”字,祝將軍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將軍情系困難群眾,把做善事當成一種樂趣、享受。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和他一樣,讓慈善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市民踴躍支持百家食物銀行 愛心車隊現場出動送米入戶
1月8日,由廣州市慈善會聯合廣州市穗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主辦,廣州食品行業協會、廣州市越秀區食品商會、廣東勝佳超市有限公司、廣州市社會工作協會協辦的百家食物銀行項目,在白馬服裝市場成功舉行“百家公益共濟百家——愛在白馬百家食物銀行眾籌”活動。
活動中,廣州市穗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總干事何俊華先生向市民介紹了百家食物銀行項目。百家食物銀行并非一次性救助項目,目標是為了讓公益在社區扎根,為社區困難家庭提供長期食物援助,有效利用企業資源為困難家庭提供就業、助學、醫療救助等幫扶渠道,解決社區實際困難。
項目得到了白馬服裝市場及商戶支持,除了糧油愛心包外,還捐贈了一批冬衣。廣州市慈善會副秘書長李慧燕女士代表活動主辦方接收了捐贈支票牌。百家食物銀行除了愛心企業的支持,更有來自各行各業的愛心志愿者為公益付出時間和心血。活動當日,來自寶悅會的愛心車隊,帶著市民捐贈的百家愛心包,一一派送到社區困難居民手中,市民多捐一套百家愛心包,就多一戶困難家庭受惠。
當日舞臺演出精彩不斷,現場觀眾更能通過上臺參與公益嘉年華游戲,體驗志愿者運米派米,贏取由金逸空中電影城捐出的電影票作為愛心回饋。臺下設置特色義賣攤位,市民捐贈50元,就可以為一戶困難家庭提供一套包含5kg大米和900ml食用油的百家愛心包。現場捐贈兩套的市民,都獲得由社區復康人士親手培育的微景觀盆栽作為愛心回饋。
市民紛紛表示,捐一包米一支油是舉手之勞,收到由受助者親手做的盆栽驚喜又溫暖。活動當天上午共募集到2950元善款,愛心油米包40套以及冬衣一批。“愛在白馬”線下眾籌活動完滿結束,但百家食物銀行的募集仍持續向全社會熱募百家愛心包。
二、優秀基金
海南金鹿慈善基金持續三年資助三百名優秀貧困學生
海南金鹿慈善基金“冉冉朝陽•愛心育才行動”助學金發放儀式日前在定安中學舉行。集團公司總經理施序能、工會主席梁燕代表公司出席捐助儀式,省慈善總會和學校的有關領導及全體受助學生參加了活動。
據介紹,海南金鹿慈善基金是海南金鹿集團2013年在省慈善總會捐資設立為期10年的慈善基金,承諾捐贈不少于500萬元,分10年捐贈,每年捐贈善款不少于50萬元,用于助學助孤、助殘等慈善公益項目。
自2013年海南省慈善總會開始啟動資助優秀貧困高中生“冉冉朝陽•愛心育才行動”項目起,該司一直積極參加該項目的資助,此項目是金鹿慈善基金資助的項目之一。今年是實施的第三年,繼前兩年在臨高中學、定安中學、瓊中中學資助,截至目前累計資助了300名貧困優秀學子,每人資助3000元,累計捐款90萬元。
助學儀式上,施序能代表金鹿集團和葉茂董事長向組織這次活動的海南省慈善總會表示感謝的同時,向大家介紹了金鹿公司的發展情況。他說,金鹿人奮發圖強,在葉茂董事長的帶領下,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家集農機生產銷售、房地產開發、商業物業、工業區標準化廠房項目、鋼結構、壓力容器、農業種植等多行業并舉的企業集團。
施序能說,我們始終認為,企業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得到了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堅持不懈地支持社會公益事業。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公益活動,來表達我們的一份回饋社會的愛心,創造更多的機會給每一個學生,能對求學路上遇到困難的同學們有所幫助,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希望同學們把社會各界的關愛,轉化為勤奮學習、長本領、增才干,用知識成就自我,早日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希望同學們未來走向社會后,如果有能力了、具備條件了,要常懷感恩之心,接過愛心的接力棒、回報社會、幫助他人,在奉獻中實現人生的價值。
三、鄭州新聞
關于表彰第三屆“鄭州慈善大獎”獲得者的決定
兩年來,在促進鄭州慈善事業發展和構建社會和諧穩定、建設社會保障體系中,涌現出一批富有愛心的企業和具有突出貢獻的個人,以及具有影響力的慈善項目與社會公益組織。為進一步弘揚慈善精神,激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和支持慈善事業,關注困難群體,奉獻愛心,加快和諧鄭州建設步伐,經過社會各界推薦和提名、公眾網絡投票、評委會審議、社會公示、征求相關部門意見等程序,決定授予鄭州祝福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75個單位、個人和組織為第三屆“鄭州慈善大獎”獲得者,其中“最具愛心捐贈企業”、“最具愛心捐贈個人”、“最具影響力社會公益組織”、“最具影響力慈善項目”、“最具愛心慈善楷模”等5個獎項各10名,各獎項中設特別獎、提名獎若干。
希望受表彰的單位和個人一如既往地關心和支持我市的慈善事業,為推動全市慈善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同時,號召社會各界向獲獎的單位和個人學習,學習他們扶貧濟困、樂善好施的品德;學習他們勇擔社會責任、真誠回報社會的善舉,進一步增強慈善意識,弘揚慈善精神,推動全市慈善事業新發展。
中共鄭州市委宣傳部 鄭州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
鄭州市民政局 鄭州慈善總會
2016年元月12日
附件
第三屆“鄭州慈善大獎”獲得者名單
(各獎項按首字筆畫排序,共75名)
一、最具愛心捐贈企業
中原信托有限公司
河南康利達集團
河南中牟農村商業銀行
鄭州市中心醫院
鄭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鄭州新登企業有限公司
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
鄭州興聯置業有限公司
鄭州市宏基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
特別獎:鄭州祝福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提名獎:
河南萬邦國際農產品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鄭州愛馨養老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鄭州市兒童醫院
鄭州隴海醫院
二、最具愛心捐贈個人
小美玲(霍改云) 王發田 李朝毅 李 軒 李淙翰
張淑云 宋全發 吳宏偉 袁占國 黃 濤
特別獎:訾建軍
提名獎:毛鳳仙 李順興 李香枝 吳錦繡
三、最具愛心慈善楷模
二七區人和路小學(鄭州慈善小學) 閆思帆 孫世龍
邸 珂 李安州 苗 畬 幸福社區
鄭州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 鄭州市公安局 釋永帝
特別獎:“王寬家” 隴海大院
提名獎:馮克磊 劉 昊 謝朝陽
四、最具影響力的慈善項目
“關愛困境兒童 快樂你我共享”滎陽市困境兒童幫扶項目(滎陽慈善總會)
“傳遞溫暖 呵護夕陽”資助貧困大學生擔任養老護理員慈善項目(鄭州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牽手相伴 成就夢想”大學新生金秋助學慈善項目(管城回族區慈善總會)
“健康金水”之“四害消殺”困難家庭慈善項目(金水區慈善總會)
“聆聽世界 觸摸光明”盲童音樂教育提升計劃(鄭州市音樂之光志愿服務中心)
“聾藝畫廊”助聾創業慈善項目(鄭州聾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善行綠城”之“關愛女性”——兩癌(乳腺癌、宮頸癌)救助慈善項目(鄭州市中心醫院)
“善行綠城”——重大眼病救助慈善項目(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善行綠城”之“心希望”老年心臟病患者救助慈善項目(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
“攜手跨越 放飛夢想”——關愛品學兼優貧困學生助學慈善項目(二七區慈善總會)
特別獎:“銀齡之家”慈善項目(河南愛馨養老集團)
提名獎:
“文成武強 德育未來”困境兒童圓夢工程(鄭州慈善文武學院)
“走進空巢 留下溫暖”慈善項目(鄭州市馨家苑社區服務中心)
低保家庭救助慈善項目(鄭州市金水區同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
貧困殘疾兒童救助慈善項目(鄭州市殘疾兒童康復中心)
五、最具影響力社會公益組織
北京春暉博愛兒童救助公益基金會
鄭州市馨家苑社區服務中心
鄭州市老年騎協
鄭州人民醫院慈善志愿者工作站
鄭州大學小白鴿志愿服務隊
鄭州“益民”老干部慈善志愿者工作站
鄭州市二七區人和路街道辦事處王胡砦社區居民管理委員會
滎陽慈善總會
惠濟區慈善總會
管城回族區慈善總會
特別獎:中牟縣慈善總會
提名獎:
河南愛馨陽光城老年服務中心
鄭州市愛心織女團
銘馨互助社
登封市世紀星幼教機構
四、平凡感動
男子見義勇為成植物人 陌生阿姨照顧他700日夜
欠她一聲“媽”
李攝森見義勇為成植物人后66歲的黃姨照顧他700日夜
見義勇為之后,成為植物人的李攝森床邊經常坐著一位60多歲、短發花白的阿姨。外人看了會說,“媽媽真照顧你啊!”“我不是他媽媽”,這位陌生的黃姨,700多個日夜來照顧攝森。在攝森家人眼中,黃姨“比親媽還親”。病床上的攝森不知道,他多了一個“媽”。
照顧
病床邊700多個日夜
2012年兒童節,在云浮新興縣跳池救人的兩兄弟,李聰森3天后蘇醒,但家里最小的弟弟李攝森成了植物人。原本的開朗、聰明被池子吞了;半年后就要迎娶的未婚妻,走了;自給自足、小確幸的家庭生活,沒了。
轉院到廣州珠江醫院后,媒體采訪此事,跌入谷底的李家,得到了政府、社會的送暖。廣州的南邊,二哥潑森和醒來的聰森輪流照顧弟弟,而在北邊,白云龍歸一位姓黃的陌生阿姨,無意間瞥見媒體的報道,想去看看這兩兄弟。
只留了大概印象,黃姨一開始以為是兩兄弟都入院了,也不記得名字。到了珠江醫院一問,查無此人。
吃了一次閉門羹,半年多后,黃姨又在報紙上看到這則新聞。“感覺是緣分”,她用紙筆把“李攝森”這個名字記下來,紙片放在包里,再次搭上公交車,趕到40公里以外的珠江醫院。
問到了病房號,一進房門,看見攝森眼窩深陷,面黃肌瘦,側躺在病床上,四肢蜷縮,嘴巴微張。黃姨決定,明天再來。從2013年4月開始,700多個日夜,攝森病床旁多了一個陌生人,但對他比親人還親。
每天中午,黃姨習慣先從龍歸的住處搭2趟公交車,到廣園新村的廣州中醫藥大學的飯堂,點些清淡的肉菜,吃點米飯,有時候喝碗燉湯,也順手給攝森帶上一碗。
飯后繼續坐車到醫院,包里還放著刮痧板、營養品等,大包小包到了病房。這時累了的聰森會回不遠的、租來的房子那休息,黃姨就看著攝森。
用刮痧板通通攝森的經脈,從鼻飼管打食到胃里,連大小便也親手處理,甚至和他說話。
下午5點左右,聰森休息好了回來,黃姨才離開。趕上下班高峰,她經常連位置也沒得坐,一路站到龍歸,3趟車下來,2個多小時。
旁人看到照顧的黃姨,對著攝森一家說,“你們真是有個好媽媽”、“媽媽真照顧你們”。這時黃姨笑笑,“我不是他媽媽”。
困難
最窘迫時咬牙拿出500元
黃姨是土生土長廣州人,1949年生。父母1991年去世,哥哥腎衰竭3年后也走了。哥哥和2個姐姐都育有子女,但黃姨孤身一人。
丈夫40多歲時,把她留在了這個世界,沒有子女。黃姨也沒有再找一個的心思,“要重新習慣一個人太難”。父母和丈夫去世后,她四處為家,甚至到廣西住過一段時間,想遠離廣州。
后來,一次聚會,小學同學讓她回來廣州,龍歸的祖屋,給她落腳。從2005年開始,黃姨就住在龍歸。祖屋的其他房子堆滿了板材,只空出一個10平方米的房間,清理好床鋪,家就安頓好了。
這座舊房子里沒有自來水,還是用井水。洗菜還要蹲下身子,煮東西很不方便。黃姨把亞麻籽、淮山、蓮子、紅棗等補品磨成粉,沖著吃,“等于煲湯”。晚上麥片伴面條、羊奶,和著吃。
66歲的她習慣洗涼水澡。冬天井水打上來有點溫度,馬上洗。夏天還要等井水放涼點,才洗。黃姨很注重養生,因為她想著“不用人照顧”。
2013年4月,黃姨遇到攝森,第二天來醫院時,給了他們500元。殊不知,這是她最窘迫的時候。
經朋友介紹,在香港做傳銷,賣法國紅酒、精油,拉越多人,收益越多。黃姨把自己多年積攢的退休金7萬多,全部放進去,“拉一個人就能有1萬多收益”。想不到,她在香港買了產品,根本運不過關,在內地不合法。朋友的銀行賬戶都被凍結了,黃姨也放棄了。
欠下信用卡、保險2萬多,每個月杯水車薪的退休金,債務都壓得喘不過氣。節骨眼上,看著攝森一家,她還是咬咬牙,拿出了500元。
那段時間,家里的姐姐中風,加上意外摔倒,住進了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黃姨下午照看完攝森,就匆匆趕到市一院,照料姐姐。回到龍歸的家里,早已精疲力盡。
為了給攝森一家幫助,有時候她到姐姐家里,揀他們不穿的舊衣服,男女老少。男的給潑森、聰森,女的給聰森老婆,少的給聰森孩子,至于老的,給自己。
為了給攝森補充營養,黃芪、黨參、紅棗等林林總總打磨成粉,喂給攝森。中午在外吃,晚上回家再吃,黃姨幾乎沒跟他們吃過飯,因為她總說,“不用考慮我”。
“親人”
就像媽媽對孩子一樣
去年除夕,是他們唯一一次在一張桌子上吃飯。
大年三十,黃姨一如往常到醫院看攝森。在折疊床上打瞌睡的老三聰森醒來,跟黃姨說,今天大年三十,要不我們一起吃飯?黃姨答應了。給攝森喂好食,5點多的時候,聰森來接她。
路上,黃姨經過大排檔,點了一個扣肉、一個豬扒打包,“孩子也要吃好,不想他們那么凄涼,想他們開心點”。老三妻子莫接英在家里煲了湯,煮了雞、西蘭花。
寬不足半米的桌子一張開,小房間里寸步難移。黃姨、聰森、莫接英和較小的2個孩子,圍著快把桌子擠滿的一桌菜,吃了起來。
黃姨記得,孩子開心地吃著,塞滿了腮幫子。還調皮起來,圍著桌子跑跑跳跳。
年夜飯吃完,黃姨就匆匆離開了。
刮風下雨,絲毫未阻擋她來探望攝森的腳步。即使一出門就至少2個小時才到醫院,她也沒猶豫過。
莫接英、二哥潑森都說黃姨對攝森,就像媽媽對孩子一樣。但黃姨沒正面回應,“他也是為了救人,我能幫都應該幫”。
“對不起”
老人病情惡化決定離開
現在,黃姨已經8個月沒去過醫院看攝森。黃姨自己有風濕性心臟病和高血壓,今年過年的時候,風濕發作,心臟也跟著有事。硬撐著沒力的雙腿,她還是照料到今年4月。
黃姨從2007年開始,鉆研經絡、營養,有自己一套心得。在她看來,攝森每天吃藥打針,身體很虛,要從吃的方面補給。磨好的補品,泡水用注射器“打”給攝森,她覺得這樣才能補虛。
她也把自己的理論告訴聰森,但聰森還是經常給弟弟吃玉米湯、菜湯,“瓜菜性寒,不能給攝森吃”。說了不聽,黃姨幾次抓包,現在說起來,她還不禁情緒激動。
“我一邊給他補,你一邊給他散”,黃姨氣上心頭,又氣憤又心疼。自己的病情也在惡化,今年4月,黃姨決定離開。
前一天,她照常在攝森床邊。這時高燒剛退的攝森長回肉,臉色也好了不少。黃姨湊到攝森耳邊,“對不起你了阿攝,我明天不來了,我沒照顧好你”。
黃姨還打了電話給二哥潑森,“阿二,我腿疼,以后不來了”。
第二天下午,老三聰森給黃姨打來電話,“黃姨,你在哪里?今天不過來了嗎?”“我和阿二說了,以后都不去了。”電話那頭,詫異化成沉默。
如今他們還有聯系,黃姨也經常過問攝森的情況。莫接英經常打給她,讓她來吃飯,黃姨說,“都沒幫忙,也就不吃飯了”。
第一次看完攝森的下午,黃姨走出醫院,看到車來了,跑步去追。一不小心,摔在公交車旁邊,左門牙旁邊那顆松動了。忍著劇痛,不敢刷牙,10天后,牙齒連根掉了下來。現在,過了兩年多,黃姨想不到那么大歲數了,一顆新的牙長了出來。
“聽過他叫了一聲‘啊’”,黃姨相信,攝森會醒過來。
五、慈善格言
善是由外來,名不以虛作。 ——屈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