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2015年第19期
一、各地動態
民政部:全國25個省份已調整完善臨時救助政策
民政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副主任陳日發今日談及民政重點業務工作進展時表示,上半年確定了300個全國“救急難”試點單位,25個省(區、市)在已全面開展臨時救助工作的基礎上調整完善了臨時救助政策。
民政部今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通報2015年上半年民政重點業務工作進展及下半年相關工作安排,介紹完善慈善表彰獎勵制度等有關情況。
陳日發稱,今年上半年,社會救助政策進一步健全,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民政部等五部門《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救助制度全面開展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工作的意見》,民政部會同財政部印發了《關于在全國開展“救急難”綜合試點工作的通知》,會同國家統計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查工作的意見》等重要政策文件。
與此同時,確定了300個全國“救急難”試點單位,25個省(區、市)在已全面開展臨時救助工作的基礎上調整完善了臨時救助政策。
陳日發指出,下半年,將繼續推進社會救助領域政策創制,全面實施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建立健全特困人員供養制度,繼續提高低保、特困人員供養和臨時救助水平。
成都為貧困大學生發放1387萬助學金
大學開學在即,為保證每一位學子能按時入學,成都市8月24日為2015年貧困大學生代表發放了救助助學金。截至目前,成都市已完成5524名貧困學生的審批工作,涉及救助資金1387萬元,救助金正在分批發放中。
2015年7月初,成都市貧困大學生救助平臺正式上線投入使用,這個平臺可完成貧困大學生慈善救助的網上申請、審批、統計等。截至目前,已經有市慈善總會、市殘聯、市總工會、關心下一代基金會等慈善機構入駐。2015年貧困大學生救助工作仍在開展當中,預計救助時間將持續到9月底。
中國首家僑捐慈善機構命名“僑愛福利院”
中國首家海外華僑華人在祖(籍)國捐建的孤殘兒童慈善機構——和平之君僑愛福利院7日在天津揭牌。
和平之君僑愛福利院的前身為天津武清和平之君兒童福利院,是經中國民政部門批準,由美籍華人楊應瑞先生于2002年5月發起、創建。截至目前,已為174名有特殊需要兒童提供了良好的養護、醫療、康復和教育,其中38名孩子被美國、瑞士、西班牙、中國的愛心家庭收養。
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國內司司長許玉明出席了當日的揭牌儀式。他說,廣大海外僑胞、港澳同胞有著愛國愛鄉、造福社會的優良傳統,自改革開放以來,他們已累計在中國內地為公益事業捐贈款物超過900多億元人民幣。
和平之君僑愛福利院坐落于天津市武清區,是中國首家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民辦福利機構,目前收養著116位14歲以下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其中絕大多數為腦癱和愚型病患兒。
甘肅省出臺《實施意見》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
甘肅省政府近日出臺了《關于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明確,該省鼓勵社會各界廣泛開展慈善活動,鼓勵興辦各類慈善組織。慈善組織應及時公開款物募集情況,并保證公開信息的真實、準確、完整。
《實施意見》明確,民政部門要向社會公開慈善事業發展和慈善組織、慈善活動相關信息。慈善組織應定期向社會公開組織章程、組織機構代碼、登記證書號碼、負責人信息、年度工作報告、經審計的財務會計報告和開展募捐、接受捐贈、捐贈款物使用、慈善項目實施、資產保值增值等情況以及依法應當公開的其他信息,并向社會公開聯系方式,及時回應捐贈人及利益相關方的詢問。公開的信息應當真實、準確、完整、及時,不得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慈善組織應對其公開信息和答復信息的真實性負責。對于涉及國家安全、個人隱私等依法不予公開的信息和捐贈人或受益人與慈善組織協議約定不得公開的信息,一律不得公開。慈善組織不予公開的信息,應當接受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慈善組織應及時公開款物募集情況,募捐周期大于6個月的,應每3個月向社會公開1次,募捐活動結束后3個月內全面公開;應及時公開慈善項目運作、受贈款物的使用情況,項目運行周期大于6個月的,應當每3個月向社會公開1次,項目結束后3個月內全面公開。
《實施意見》明確,按照“誰登記、誰管理”的原則,民政部門應會同有關部門對慈善組織違規開展募捐活動、違反約定使用捐贈款物、拒不履行信息公開責任、資助或從事危害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活動等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查處,對于慈善組織或其負責人的負面信用記錄,要予以曝光。對政府有關部門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或者玩忽職守、敷衍塞責造成嚴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責任。
唐山慈善組織接收“一日捐”社會捐款489.76萬元
5月以來唐山市繼續開展了“慈善一日捐”活動,據市、縣兩級慈善組織統計,截止8月25日已收到1008個單位及部分個人送來的捐款共計489.76萬元,“慈善一日捐”活動基本結束。
同時,唐山市慈善總會將按照“陽光慈善”要求,公開慈善捐款接收和使用情況,將于9月中旬全市“濟困助學”活動結束后,公示“慈善一日捐”接收捐款情況以及“濟困助學”使用慈善基金情況。其中對“慈善一日捐”接收捐款情況已隨時在“唐山慈善網”進行了公示。
二、優秀項目
四川省教育基金會用330萬元激勵村教師
8月25日,申請省教育基金會2015年“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貢獻獎”和“農村家庭經濟困難教師資助計劃”兩個獎助項目的1254名農村教師進入公示階段。申請“貢獻獎”的教師990名,每人將獲得2000元獎勵,申請“資助計劃”的教師264名,每人將獲得5000元資助金。
設立這兩個獎助項目是為激勵老、少、邊、窮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認真投身教育事業,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貢獻獎”推選對象為基層品德高尚的優秀教師,“資助計劃”推選對象是相對比較貧困、急需幫助的貧困優秀鄉村教師,本次申請的教師年齡層次大多分布在40、50歲之間及以上,教齡大多在30年左右。
下一步省教育基金會將在全省范圍內對因鄉村教師本人、配偶或子女由于死亡、疾病、殘疾或自然災害等造成的家庭貧困,恪盡職守的優秀鄉村教師進行調查,給予專項資助。
三、鄭州新聞
2015“牽手工程”為全省280名貧困學子圓夢
8月21日上午,傳播”鄭”能量 開啟善時代2015鄭州慈善日“牽手工程”系列活動—成才圓夢活動啟動儀式在鄭州日產禮堂隆重舉行。活動現場為中牟、新密、滎陽的87名學子現場每人發放助學金5000元,共計435000元。市領導、鄭州慈善總會會長姚待獻,鄭州日產總經理鄭加坤出席儀式。2015年“牽手工程”之成才圓夢活動共資助來自全省280名困難學子,發放助學金共計1400000元。
儀式上,姚待獻會長與鄭加坤總經理分別致辭,回顧了六年來“牽手工程”的歷史與成就。隨后,大家共同觀看了視頻《人才培養計劃》。
姚待獻會長、鄭加坤總經理共同啟動“人才培養計劃”,標志著鄭州日產“牽手工程”第二個五年計劃正式啟動。
四、平凡感動
重慶夫妻浙江開愛心面館:殘疾人免費吃

“我們少吃幾斤肉,錢就擠出來了。幫助別人能給我們帶來快樂,更重要的是,也能將愛心、重慶人的熱情傳遞下去。”
重慶長壽人艾勇,今年43歲。1996年起他和妻子龐文英開始在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打工。2013年,在長興縣一條不起眼的小巷子里,他和妻子建起一間愛心中轉站:依靠鄰里的愛心援助,他們開起了愛心面菜館,在這家菜館里,他們免費為殘疾人提供飲食,為環衛工提供免費茶水。愛心就在這樣的傳遞中得到升華。
五、慈善格言
依法行善,公開透明,提高慈善公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