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慈善動態第七期
一、各地動態
尋找中國最善城市 提升城市品質 以“尋找最善城市,提升城市品質”為主題,4月16日,由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城市公益慈善指數編制發布活動正式啟動。 |
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聯合會成立 4月13日,深圳市公益救援志愿者聯合會(以下簡稱“聯合會”)成立儀式暨2013年深圳山地救援隊新隊員入隊儀式在大梅沙萬科國際會議中心青云階梯報告廳隆重舉行。 聯合會會長曹峻在成立儀式上介紹:聯合會于2013年12月2日由深圳市民政局批準、注冊成立,是深圳市第一家民間救援NGO組織。其前身為深圳市登山戶外運動協會山地救援隊(簡稱深圳山地救援隊),所有隊員均為志愿者,這支志愿者隊伍自2008年汶川地震便在享有“志愿者之都”的深圳發起并開始組建。自2009至2013年止,深圳山地救援隊共參與救援(救災)行動30次,同有關部門聯合開展演習15次,面向市民開展公益講座45次,累計參加各類其他活動次數799次,共計參與人數11870人次。作為市義工聯直屬團體義工單位,截止到2013年底,深圳山地救援隊已累計開展義工服務202次,義工服務累計時間達24280小時。歷時五年多的發展,現有300余名隊員,隊員來自社會各行各業,隊員年齡從20歲到58歲不等,代表了積極健康、有活力、有社會責任、有公益熱心的深圳市民,持續為社會提供專業的戶外應急救援和安全宣導服務。 |
芭莎公益慈善基金亮相博鰲 2014年4月11日,在博鰲亞洲論壇的閉幕晚宴上,芭莎公益慈善基金在這個亞洲以及其他大洲經濟發展的高層次平臺上驚艷亮相。著名演員黃曉明、鋼琴巨星及聯合國和平大使郎朗以“芭莎文化慈善榮譽大使”的身份,與時尚傳媒集團總裁、芭莎公益慈善基金創始人蘇芒女士一同講述多年攜手致力慈善事業的心路歷程,傳達了對自然、文化、人類的愛與關懷,真情傳遞著“讓慈善影響中國”的大愛夢想。 芭莎公益慈善基金是由《時尚芭莎》發起,由蘇芒女士創立,基于十年“BAZAAR明星慈善夜”成功舉辦基礎上,于2013年在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設立的專項基金。 |
湖北省創設首個青年志愿公益組織孵化中心 近日,湖北省青年志愿公益組織孵化中心已建設完成,并開始試運行,對外常年接收公益組織的入孵申請,首批已有7家公益組織提出入駐申請。這是湖北省首個志愿公益組織孵化器。 孵化中心通過“孵化”的形式和規范的運作,著力為初創的青年志愿公益組織提供六個方面的服務。一是場地支持,包括免費的辦公區、公共區和基礎設施等;二是資金支持,中國(湖北)本禹志愿服務基金將在試點、推廣、運行等階段對有需求的在孵公益組織配套一定公益基金;三是能力建設支持,將通過組建專家顧問團、課程培訓、文化沙龍、座談交流等形式,為在孵組織提供戰略規劃、項目設計、項目管理、資源募集及組織評估等免費咨詢服務,進一步推進志愿者信息化管理,推廣志愿V卡;四是資源籌集支持,將通過分享資助信息、集中舉辦項目推介會等形式,為入駐組織拓展多元化的籌資渠道;五是人才智力支持,將通過青年實習生項目積極推薦公益人才,培養公益新人;六是聯絡溝通支持,將切實發揮省級青年組織的服務功能,當好公益組織與政府機構的“聯絡員”、公益訴求的“傳遞員”、公益服務政策的“宣講員”,不斷優化公益組織的發展環境,助其發展壯大。 |
今年年初開始,民政部和省民政廳將社會組織直接登記和行業協會商會脫鉤作為民政工作重點。昨日,記者從洛陽市民政局獲悉,即日起開始正式受理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的直接登記工作。這意味著,這四類社會組織可避免在無法找到掛靠單位前提下,而無法注冊的尷尬。 從年初開始,就已經在做登記放開的相關工作了。”洛陽市民政局民間組織管理辦公室一負責人表示,放開登記并非只是一個注冊備案了事,在登記期間,民政部門將從嚴要求,后續管理上,也會協同相關部門對組織進行管理。
|
二、優秀項目
一對一幫扶項目 用十六年的時間,即到2024年,助學扶貧一對一幫扶人數達到每年幫扶8000人水平。 項目周期:2008-09-01 —— 2014-07-31 項目地點:中國 貴州 項目合作方:山區學校 項目措施:一、調動社會力量; 二、改善山區學校師生生活環境條件、教學條件; 三、從一年級學生著手,以9年的時間,用愛去關心一個人、引導一個人、鼓勵一個人使他立志讀書,勤奮學習、走出大山。 項目效果:竭力在山區營造“學校盡其能,老師盡其責,學生盡其學”的積極進取學習氛圍,最終實現機構制定的“走出去”脫貧致富戰略構想。 |
三、鄭州新聞
微愛開啟志愿新道路 2014這個美麗的春天開始,鄭州慈善總會金翅公益聯盟與中原影視城達成雙方公益戰略合作,中原影視城將為鄭州慈善總會金翅公益聯盟志愿者提供景區景點、活動場地、人員配合等全方位資源、領導、志愿者聯盟特訓支持以及大學生志愿者勤工儉學、社會實踐、寒暑假帶薪實習等產業鏈合作支持。 |
四、平凡感動
男子8年賣烤肉串資助百余學生 賣30萬串烤肉幫百余學生 出生在新疆和靜縣乃門莫敦鄉的阿里木,自幼家境貧寒,父親是當地供銷社職工,一家9口,全靠父親一個人的工資生活。讀到高二時,家里沒法再供阿里木上學,他選擇了參軍。后來復員回到地方。 2002年,阿里木路過貴州鎮遠縣,參與撲滅了一起山火,當地政府獎勵他300元現金。隨后,他通過畢節地區婦聯組織,將這筆獎金連同自己身上的200元錢,捐給畢節學院一位因貧瀕臨輟學的女生:“我第一次感到,500元錢對很多人來說,只是個很小的數目,對貧困生卻幫得上大忙。” 從此,阿里木烤羊肉串的收入,大多用在了捐資助學上。賣肉串,過去僅是他的“生計”,而這之后似乎多了些別的“意味”。 “這么多年,有多余的錢了就去資助,直接資助的學生有100多個,加起來有10多萬吧。”阿里木說。 賣一串羊肉串,毛利不過3毛錢,擱在兩年前,毛利僅兩毛錢。攢10萬元,至少要賣30多萬串。 設立“阿里木助學金” 4年前,阿里木揣著5000元錢,來到畢節學院,提出想資助一些困難學生。 “一大摞錢,什么面值的都有,還帶著一股子烤羊肉串的味道。”畢節學院黨委副書記湯宇華清楚地記得,“我們的心情非常沉重,這個社會上有的是比阿里木生活寬裕的人,這對他而言,幾乎是傾其所有。” 很快,畢節學院決定配套5000元,將這筆全校金額最小的助學金命名為“阿里木助學金”。 “沒讀書缺文化,我只會烤羊肉串,絕不能讓那些貧困孩子和我一樣。”阿里木讀到高二就參軍入伍,對文化教育,他有著近乎崇拜的尊重,“只有教育才能改變人的思想和命運”。 阿里木有個樸素的想法:“把字寫在石頭上,可以保存到永遠;把字寫在沙子上,只能保存一時。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才是物有所值。” “省下的錢,幫那些孩子學文化,心里很開心。”阿里木說。 如今,阿里木打算未來10年攢錢辦一所留守兒童學校。 |
五、慈善格言
愛是生命的火焰, 沒有它, 一切變成黑夜。 羅曼 羅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