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活動為我提供了回報社會的平臺”
|
||||
河南天利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全利 12年拿出近6000萬元投入公益事業 “慈善公益活動 為我提供了回報社會的平臺” 核心 提示 一個小小的村莊,全村人不用出村就在他的企業實現了就業,周邊村莊也有很多人在他的企業里工作;村里考上重點高中、大學、研究生的學生都有獎學金,在他的企業的財力支持下,村里多年前就普及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系統化教育;他的企業每年投入近30萬元,為全村人交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金……他,就是河南天利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全利。 “作為企業的帶頭人,在做大做強企業的同時,支持社會慈善事業的發展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昨日,河南天利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全利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這樣說。記者 裴蕾 文/圖 12年拿出近6000萬元投入公益事業 鞏義市米河鎮小里河村毗鄰310國道,地處鞏義最東部,在地理位置上與滎陽、上街接壤,整體上呈現出丘陵遍布、耕地不足,卻交通便利的區位特征。在傳統農業主導的年代里,小里河村受惡劣自然條件的束縛,村民生活異常艱苦。改革開放以來,在張全利等人的帶動下,小里河村闖出了一條發展工業,以工帶農的發展之路。 作為鞏義市東部一家民營企業的董事長,張全利的河南天利新材料有限公司現在已擁有2000多名員工,產業涉及石墨新材料、電解鋁及鋁深加工、高檔耐材、餐飲服務等行業,每年銷售收入達10多億元。作為我市的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天利碳素已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生產研發能力最強的石墨新材料生產企業。 在企業做大做強的同時,張全利時刻不忘自己的社會責任。公司從創立伊始就秉承著“天道酬勤,利濟于民”的企業宗旨,從2001年至今,公司已經拿出近6000萬元投入到公益事業中。 未來3年再投入5000萬元建設新型農村社區 河南天利新材料有限公司在公益方面的投入,主要解決了小里河村民的吃水問題,實施了村里的綠化、亮化工程,投入到新興農村社區建設,以及教育、醫療等方面。 在養老方面,天利公司為小里河村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月發放100元養老金,這一項已堅持10多年。教育方面,村里的孩子們不出村就可以完成全部義務教育,凡是村里考上重點高中、大學、研究生的孩子都可以領到1000元~10000元的獎學金,加上其他對教育資源的投入,公司每年對村里的教育投入不低于150萬元。醫療方面,公司每年為村民交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金近30萬元。 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小里河村共有4700多名村民、1100多戶家庭。張全利積極投身于村中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按照鄭州市提出的“七通七有”的要求,共建成了30多棟多層樓房,人均住房面積達35平方米,全村80%以上的人住進了多層樓房。 “未來3年內,我還要投入5000萬元,將小里河村建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中心社區,讓小里河的村民過上和城市人一樣的生活。”張全利充滿信心地說。 “慈善公益活動為我提供了一個回報社會的平臺” “作為一名企業家,我覺得應該要感恩社會,是國家有這么好的政策,給我們民營企業提供了好的發展機遇。”張全利說,近年來,每年的鄭州慈善日活動中,公司都會向鄭州慈善總會捐贈100萬元,通過親身參與慈善公益活動,為他提供了一個很好地回報社會的平臺,同時,通過這些慈善活動,也進一步提升了他的思想境界,激發了他創業的熱情,實現了一種良好的互動。 因為在社會各項公益事業方面的突出貢獻,張全利先后獲得過“河南省改革開放30年最具影響力的民營企業家”、“河南省五四青年獎章”、“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鄭州市慈善事業“最具影響力愛心個人”等光榮稱號;目前他是鞏義市人大代表、鄭州市政協常委、鄭州市慈善總會副會長、鄭州市工商聯副主席和河南省工商聯總商會副會長,同時他還是國家農業部命名的“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