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機構曬賬不及時將被取締
“自己捐的錢用在了哪方面?”“慈善組織的善款是不是用到了該用的地方?”從本月起,不論是募捐者或是普通市民、組織,都可以隨時向有關慈善組織、基金會等查詢,而對方也要接受查詢并及時回復相關信息。河南省民政廳在新出臺的《河南省慈善捐助信息公開辦法》中,還立下“嚴規”:慈善組織每年至少要“曬”一次捐助信息,否則將被取締。
昨日,東方今報記者還獨家對話省民政廳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處調研員李經宇,了解辦法出臺的前前后后。
□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夏友勝
實習生 付雨涵
【慈善機構信息公開度差別大】
慈善“曬賬”,雖然民眾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但許多公益慈善組織對此卻比較“吝嗇”,經常“猶抱琵琶半遮面”,透明指數之低可想而知。
此前,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曾隨機選取99家開展慈善活動的社會組織,并通過中國捐助網、人民網、搜狐網對988名公眾進行在線調查顯示,有54%的受訪者表示很關注慈善信息披露,79%和73%的公眾希望了解慈善組織的業務活動信息和財務信息。 而九成公眾對慈善信息公開滿意度偏低。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河南已經成立的7個市級慈善會,92個縣級慈善組織,55個公益基金會中,東方今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慈善捐贈信息公開較好的,是省慈善總會、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以及鄭州慈善總會、焦作慈善總會等一些市級慈善總會,它們多在自己的官方網站,或報紙上發布公示消息來曬賬。
最“大方”的當數鄭州慈善總會,在開展陽光助學活動時,將所有受助者的名單、住址、錄取院校,都在當地兩家媒體上發布。
而多數基金會、縣級慈善組織,公開“曬賬”者少,甚至連“曬賬”的平臺都沒有。這樣,捐贈者和市民更是無從查起。
【向捐贈人反饋信息成“必須的”】
10月25日,由河南省民政廳出臺的《河南省慈善捐助信息公開辦法》,正式向社會公布。看似一個普通文件,卻在社會上一石激起千層浪。
之所以如此“醒目”,是因為它打開了慈善透明的窗口。
辦法規定,凡在河南省內注冊成立并開展慈善捐助工作的基金會、公益性社會團體以及民辦非企業單位,都要履行慈善捐助信息公開義務。
哪些捐贈信息得公開?文件中規定慈善機構基本信息,包括機構設置、人員組成、聯系方式及各項規章制度、規范性文件;開展募捐的情況;社會捐贈款物接收和管理情況;社會捐贈款物的使用情況;向捐贈人反饋信息的情況都要予以公示。
信息公開的方式,首次明確:通過公開發行的報紙或河南慈善網發布捐助信息。
不過,有一點,捐贈人和受助人不愿意公開的相關信息,這個得尊重雙方的意愿,可以不予公開。除此外,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都可以向慈善類社會組織查詢有關慈善捐助信息,該組織應接受查詢,并及時給予答復。
【不曬賬的基金會將被取締】
慈善組織、基金會要是不“曬賬”,也有部門管了。
我省規定,民政部門將負責捐助信息公開工作的管理、指導和監督。
對于不公開捐助信息或捐助信息公開不及時、不真實的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公益性社團,年檢將不予合格評定,情節嚴重的,將予以取締。
此外,還有審計監督、社會監督、內部監督、業務主管部門監督等各類監督,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保障社會公眾依法獲取捐助信息,并提高慈善工作的透明度。
“這些公益機構和組織,每年至少公示一次慈善捐助信息。如果沒有類似記載,年檢時不能通過。”省民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捐贈者想了解個人捐贈錢物的使用情況,他們也得及時提供信息,否則,可到當地民政部門投訴。
【河南慈善網為指定“曬賬”平臺】
“這個辦法出臺得好,早就該給那些遮遮掩掩的慈善組織和基金會點臉色看看了!”網友們對辦法的出臺連連叫好,有網友說,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真正做到善款善用了,有啥不敢公開的?
就在網友和市民叫好的同時,一家不愿具名的基金會工作人員說:“不是不想公開捐贈信息,我們也有自己的難處。”
他解釋說,登報紙發布捐贈信息,肯定會牽涉到版面費用的問題,這些錢從哪兒出?還有,基金會本來人手就緊張,捐贈款物的接收、使用情況公開的話,必定提前統計核算好,特別是在救災時,人手更是不夠用。
據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調查,我國慈善組織信息披露渠道 ,采用網絡和紙質媒體披露信息的比例均在60%以上。而近六成受訪者表示,經常通過網絡了解慈善信息。
這次,省民政廳把河南慈善網,作為指定的捐贈信息公開的網絡平臺。河南慈善網是河南省慈善總會的官網,據稱并不涉及收費的事。看來,費用問題不能成為不“曬賬”的借口。
■ 對話李經宇
慈善還是幼苗
提倡多呵護
昨日,東方今報記者獨家對話省民政廳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處調研員李經宇。
記者:我省緣何選擇在這個時候發布《河南省慈善捐助信息公開辦法》?
李經宇:之前,民政部也出臺相關的捐贈信息公開辦法,我們這次根據我省的實際,出臺了這個辦法,是具體的細化。在現在的慈善環境下,很有必要。
記者:主要目的有哪些?
李經宇:加強慈善組織的監管,我們盡可能地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出臺這個辦法,是想規范慈善捐助信息公開工作,維護捐贈人和受贈人合法權益,保障社會公眾依法獲取捐助信息,當然也提高慈善工作的透明度。
記者:在您看來,該怎樣對待現在的慈善事業?
李經宇:慈善,在國內還是個幼苗,應當正視它的不足,應該多呵護,助其成長。
而在國外,慈善組織的發展有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歷史,發展相對成熟。因此,我們要多規范慈善組織的行為,幫助它獲得老百姓的信任,助其健康發展壯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