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2000戶聾啞家庭裝上閃光門鈴

鄭州慈善總會監事會成員們在認真審查“閃光門鈴”慈善項目的相關資料
“閃”、“閃”、“閃”……“客人來了,我要趕緊開門了。”昨日,聾人小麗指著大門,用肢體語言“訴說”著,從座位上
起來去開門。她白發蒼蒼的母親王全枝說:“我終于不用當她的耳朵了。”
一個閃光門鈴,讓小麗可以像正常人一樣“聽”到客人來了,給這個家帶來了方便。
今年,為解決殘疾人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問題,鄭州市殘聯與鄭州慈善總會簽訂了“愛的光芒”聾人援助項目協議書,
為我市2000名聾人免費發放閃光門鈴。
昨日,記者和鄭州慈善總會監事會成員一同來到鄭州市殘聯,了解該項目的進展情況。
數據顯示,包括小麗,該項目共惠及全市2000戶聾人家庭。
晚報記者 裴蕾 文/圖
閃光門鈴成了聾人的“耳朵”
家住二七區鐵英社區的小麗今年25歲,原本是個可愛女孩,但是早年的一次藥物注射導致她耳聾,從此進入無聲世界。
“因為小麗聽不到,我平時都不敢出門,我要充當她的耳朵。”母親王全枝說。
有一次,小麗父親出差了,王全枝買菜時忘了帶鑰匙,回家時,她又敲門又摁門鈴,還不停地往家里打電話,但是小麗根本聽
不到。“那次我在門外叫了兩個小時,后來還是小麗自己餓了,開門看我回來沒有,我才進到屋里。”王全枝說,這樣的事情
每年都要遇到幾次。
幾個月前,得知家里可以安裝閃光門鈴,王全枝馬上提交了申請,F在,小麗只要看到門鈴上閃閃發光,就知道有人來了。
“自從裝了這個閃光門鈴,有客人來或是家里人回來都方便多了。”王全枝說。
2000戶聾人家庭受益
今年1月,鄭州慈善總會、鄭州市殘聯舉行的“鄭州市殘疾人助殘幫扶百日行動居家溫暖幫扶暨就業援助活動”新聞發布會上,
“愛的光芒”——聾人援助項目正式啟動。項目決定對2000戶貧困聾人家庭安裝閃光門鈴。
市殘聯理事長楊惠春告訴記者,2月初,各縣(市)、區殘聯均召開專題會議,要求對轄區內聽力殘疾人家庭逐戶進行調查,摸
清情況,并按照殘疾等級高低及家庭情況進行分類登記。4月,按照“低保重度聽力殘疾人優先、一家多名聽力殘疾人優先”等
原則,擬選出1637家聽力殘疾人家庭和363家老年聽力障礙家庭為本次援助對象。5月初,在村、社區張榜公示,保證了援助項
目的公平、公開和公正。
在確定受助對象后,市殘聯將所需物資金額書面報給鄭州慈善總會審批后,與鄭州市康教殘疾人輔助器具服務中心簽訂供貨合
同,以每套175元的價格購買閃光門鈴2000套,共計35萬元。
2011年6月,殘聯組織符合申請可視閃光門鈴的聽力殘疾人登記填寫了《愛的光芒——聾人援助項目個人申請表》,經區殘聯匯
總、初審和市殘聯復審后,分兩批將門鈴發放到受助殘疾人手中。截至2011年7月,閃光門鈴全部發放并調試完畢。
讓更多殘疾人得到救助
翻看著整齊的救助資料,鄭州慈善總會監事會成員感慨良多。
“鄭州慈善總會和鄭州市殘聯將目光投向這些貧困的聾人,很有意義,給他們以希望和支持,讓他們的生活更加方便。”鄭州
慈善總會監事會成員、鄭州眾興置業有限公司財務總監鄭麗說。“我認為這個項目做得很好,希望堅持下去,幫助更多聾人。
”監事會顧問、鄭州市審計局總經濟師謝書明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我們將繼續募集資金,救助更多的殘疾人。”市民政局副局長、鄭州慈善總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萬民表示。
楊惠春也表示:“我們將加大投入,使更多的殘疾人群體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經濟的發展成果。”

